回覆列表
-
1 # 小幸福
-
2 # 夜談春秋肥星星
你好,我是肥星星,我來回答!
明朝皇帝前期強硬無比,後期眾叛親離。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考慮是國力強盛與否,明朝初期,兵強馬壯,戰將如雲,太祖所定衛所屯軍政策,軍隊自力更生,輕鬆百萬軍隊,平定天下。到了成祖時期,更是橫掃大漠,國力強盛當然就會態度強硬;其次與統治者的性格也有關係,前期皇帝都是經歷過戰爭,馬背上奪得的天下,肯定就會比後期在深宮中養成的皇帝要脾氣火爆、態度強硬;最後就是與制度有關,前期是廢除了宰相制度的,皇權集中,基本上都是皇帝說得算,明朝中後期採用的是內閣制度,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權受到極大的限制,內閣甚至可以駁回皇帝的旨意。
明朝中後期,社會矛盾尖銳,宗室龐大,人民苦不堪言;國內特務機構無孔不入,官員人心惶惶;外部年年征戰,國庫空虛;國內天災人禍,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所以多種因素導致皇帝處於眾叛親離的狀況。
-
3 # 湘西超風行者
初期:皇帝用強權之術節制官員的行動,殺伐果斷,導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中期:皇帝用特務執法,導致錯案與冤案頻發,導致民心不穩
後期:皇帝用黨爭來約束上下層官員,但是反作用很大,得不償失,導致邊疆事件頻發
你說的應該是朱元璋。我覺得哈:縱觀這位大佬的表現,強則強矣,但始終都是老農民思想,每天只惦記著自己那點東西。責任感?沒有!公心?可能有一點。這種思想形態在他的施政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可以搞出各種戶籍,農民需要人口流動?他可以規定戶籍代代相傳,畢竟能繼承祖輩就是最好的待遇了嘛。他可以接受理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也不錯嘛,大家老老實實種田別搞事。大殺功臣?天下是老子的,我能掌控局勢的時候可以給你們幾根骨頭;我孫子太年輕?殺了殺了全殺了,留下一兩條狗看大門。縱容藩王胡作非為?我吃了這麼多苦,兒孫可要享福。還有,國家把所有後人養起來,不准他們幹活!分封諸王?我兒子還不信,難道信你們這群狗?然後結局是什麼呢?他屍骨未寒,他孫子就把他的叮囑拋之腦後;他兒子馬上給他一個驚喜;他自認為的看門狗消極怠工;他屠殺的功臣後代不再保護毀滅他們的政府,甚至想方設法賣個好價錢;他抑商,後來商人大行其道甚至開始掌控政權,其中的一支甚至成為顛覆王朝者最重要的幫凶。他把軍人定死在土地上,後期軍戶們用幾十個倭奴在南京城下拉屎狠狠嘲笑了他一波。他愛護子孫,所以後來政府養不起的子孫只能乞討度日甚至活活餓死,藩王們的財產更是成為流民發展壯大的助力。朱元璋很厲害,他也很驕傲。他覺得自己最厲害,他覺得天下都是他的私產。所以他容不下分權的宰相,容不下有任何一絲可能顛覆他子孫江山的所有人。然後呢?你不講規矩,就別怪別人不講規矩。你覺得天下只能是一家人的?好啊,那就滾回深宮玩蛋去吧!你覺得皇帝應該大權獨攬?好啊,我們大學士就拿皇帝當橡皮圖章!你覺得別人面對皇帝不能有一絲的抱怨?行啊,我不僅瘋狂罵你,還給你的後人套上昏君的名頭!說句難聽點的,明朝就是披著漢人政權外衣的異族政權。它的執政核心就是把自己的子民當賊一樣防!朱元璋在明明有辦法改變的時間點繼續沿用那一套東西,他和另一位與他極其相似但真正一心為公的偉人比連給那位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