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山聽風
-
2 # 周伯剛
光棍如果要惹出點閒話,有些難,除了有膽量到是非多的寡婦門前,多次走動,才能弄點閒話,供人們茶餘飯後作為談資,增加樂趣。
-
3 # 166752287村夫
寡婦門前是非多應這樣理解:因為無夫,必然招致男人追求甚至騷擾,這言論與輕視婦女無關。同樣,光棍如果與女人接觸多了,也會引起非議。反正這兩類人立世做人都難?
-
4 # 文西子
就像那個形象的比喻,一把鎖如果很多鑰匙都能開啟,那就肯定不是一把好鎖了。但是一把鑰匙如果能夠開啟很多鎖,那就很厲害了。
-
5 # 宗智止觀
這是人們對女性的貶低和矮化,男權至上的落後思想。發明這句話的人,應該就是個是非之人。古代有很多腐朽而無恥的理念,人與人之間,難道只有那些事嗎?
寡婦只是失去丈夫的單身的女人,她跟其他人一樣,都有最求幸福和被愛的權利。她的過去,不應是限制她的枷鎖。
只要是處於沒有伴侶,或伴侶已故的人,都應該稱之為單身。而選擇繼續單身,或者,想脫離單身,這都是法律賦予她(他)們的權利,誰也無權干涉。不能把正常戀愛叫做“是非”。也不能拿“是非”來綁架他人的自由意志。
在古話裡“寡婦門前是非多”只是半句,知名度很高,其實還有後半句:“鰥夫房頂炊煙少”。後半句就鮮有人提及,以至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半句話,這也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光棍身邊閒話不可能太多。
從古至今,除了有地位的男人,或者著名的男人,或者屬魅力四射的男明星外,光棍漢也好,鰥夫也好,成不了熱門話題,人家正眼也不瞧一下,怎麼會成為話題的焦點。再說,古時候富人妻妾成群,佔有了太多的資源,而光棍漢太多了,毫不起眼,只能享受“房頂炊煙少”的寂寞生活。假如光棍去女兒國,立即就成熱點人物,他們一舉一動肯定是話題的風暴中心,物以稀為貴嘛。
古時候女性地位比較低,束縛她們的條條框框太多了。
什麼“三從四德”,什麼“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脣……”(《女論語》唐代貞元年間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即笑不露齒。
她們註定是社會的被動者,被封建樊籬圈禁;男人的地位高,註定在社會中佔有主動地位。
在封建社會,男女關係之中,女人做了一點小事也是天大的事,比如,女人在家門口給路人拋一個媚眼,如果讓人發現了,就會被疑心與人有私情,肯定會傳遍村頭村尾;而男人做了天大的事也是小事,比如說,男人去勾引女人,男人不會用錯,只有被勾引的女人才有錯,如果有一些社會閒話,大不了納這位女人為妾。古代有錢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如《金瓶梅》中的西門慶。古代就是這樣,女人一般被比喻為魚,男人被比喻為貓,貓見腥偷魚,貓不會有錯,錯的是魚,因為魚要發出腥味,招來了饞嘴的貓,於是貓呆在一邊沒事,魚成了口誅筆伐的物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寡婦門前是非多,是因為女人死了丈夫,身邊空出了位置,總讓人產生種種聯想。再說,失去丈夫之後,處在農耕社會的人們,即使有田產,也要靠耕種,不去耕種,哪個一的生活來源,於是就會請一些男性鄰居、或者村裡村外的男性長工、短工來幫忙,只要寡婦與男人來往,久而久之就會容易讓人發揮多種想象,閒話也因此傳出來,死的也能說出活的來。
光棍身邊也有閒話,俗話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在世上做人就要遭到別人的談論,誰也跳脫不了這個魔咒。但是,光棍有個最大缺陷,就是可以提供給人們的資訊量少得可憐,所以,他們身邊的閒話也就少得可憐。除非光棍喜歡常到寡婦門前去站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去蹭熱度,刷存在感,這當然也就在村頭巷尾的閒言碎語中,獲得不少的流量。
魯迅作品《阿Q正傳》中,未莊流浪僱農兼光棍阿Q,“幹起活來‘真能做’,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誰也不去管他晚上睡土地祠,還是睡破廟。阿Q那掐過小尼姑臉蛋,沒有出現熱點話題,後來勾引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雖然引起了一些小混亂,被大家都知道了,阿Q的全部財產都被壓了,最後不得不向趙老太爺賠罪了事,未莊的人也沒給他多少閒話。要不是阿Q迷迷糊糊地去蹭熱度,也不至於丟掉性命,繼續他流浪的光棍生活。
阿Q的命運就是封建社會時期光棍的真實寫照,揭示了舊時代光棍的生活場景,這種人在那個時代,是被遺忘的一個群體,也不會留給人們太多的閒話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