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東文

    我個人覺得,必須把“仁”擺在第一位。原因如下:

    一、“仁”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世界文化史關於宇宙本體的論述中具有典型的東方化特徵,那就是認為宇宙並不是純粹客觀的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性的存在,而且宇宙的這種精神具有倫理道德傾向。儒學的這一主張在歷史程序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人類由原始時代進入奴隸時代,雖然開啟了文明時期,仍然有矇昧未化的烙印。當宇宙世界作為一種異己的、陌生的、巨集大的力量存在時,人類在自然中總是戰戰兢兢地、卑下地生活。而“仁”的思想使宇宙世界不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陌生恐懼的存在,而是與人息息相通、歸屬一致。這是宇宙世界走向屬人化的第一步,人從此開始有了存在的自信,人的一部分目光開始從周圍世界轉向自身,這種文化進步,不僅啟發了“天人合一”的巨集偉理想,而且為更大程度上“能動地改變世界”奠定了基礎。

    三、既然宇宙世界和人共繫於“仁”,那麼道德就是自然、社會、人倫之本,不僅體現於生活瑣事,也體現於盛大事件場合。西周以前用人祭祀的現象還相對比較多,女人、孩子、戰士、俘虜等往往被用來祭祀祖先、神明,甚至大地,還有奴隸常常面臨被殺、殉葬等悲慘境遇。西周以後,動物祭普遍代替了人祭,殉葬開始製作人俑來替代,奴隸的生命也逐步通過勞動方式得到了保障。西周時期的這種變化,和這一時期以“仁”為代表的時代精神的進步有密切關係。從人和祖先、神明、自然的關係,到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仁”的精神普遍而深入,新時期的文明得到了顯著進步。

    四、“仁”的思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的時期,西方也是同步的,就是古希臘哲學從本體探索走向“認識你自己”和“知識就是美德”的蘇格拉底時期。東西方這兩種互通的精神,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共同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又一個新時代。

  • 2 # 小小書童1331

    仁義禮智信為五常,當然五常各有優勢,就是不同的階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處世方式。當然智可能比起其他起點就高,我們加以利用可以活出不同的風采。

    所以智是先天的需要不斷努力的,而同時我們更重要的是先守信,才會有其他的仁義智等。

  • 3 # 讀書觀影話江湖

    我以為,為人者以仁為本,以信為先,禮義為次,其智末之。

    仁者,無不信也,仁者,無不義也。所謂禮,俗禮可有可無,但基本的尊師重道,尊老愛幼不可廢。至於智,行有餘力而求之。做事先做人。

  • 4 # 山東梆韻魯西南

    講“三綱”論“五常”,朋友在一塊聚聚的時候,常被別人調侃說,幹什麼哪?在一塊,又講“三綱”論“五常”的吧。平常說笑中也不覺得在心中誰第一,第二,聖人的言語都是對的。今天真說起來“五常”倫理道德,仁義禮智信在心中誰排第一位的,還真有點猶豫。考慮了很久,覺得還是“智”排在五常之首吧。倫理道德是對有著正常功能的人來講的,也就是說這個人在生活中最起碼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的心機才為智。有智才能學習,理解聖人之言,掌握聖人所說的做人的基本原則。

    這個智,在我的理解中不能全是智商智慧,它是人在最基礎的心竅通開後所能思維出的正常表現。有了智的開發,才能顯示人對人的友愛之仁,有了仁愛之心,才能為人講凜然義氣,在規矩的禮儀之中,義氣才彰顯出誠實信用。

    所以,智是五常之首,在智的帶動下,才能靈活運用三綱五常的人倫之理。

  • 5 # 賞心悅事共誰論

    問題發出去之後才發現逗號點錯了,請見諒[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有人重信,有人重己,有人重情義,有人重禮儀,仁義禮智信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能做到其中的兩個字都已屬難得,所以別在敷衍我跟我說什麼五為一體,沒有孰先孰後這種話了[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秋節郎平主教練親自訓練朱婷的妹妹朱佳薈,她會成為下一個朱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