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生159309908
-
2 # 老農華丹
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有禹會村遺址。禹會村位於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南麓,村名在《漢書》中就有記載,一直延續至今。當地一直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以及禹會諸侯等傳說。
在網上搜索“禹會村”就知道了,遺址的證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看這個地方在大禹治水過程中的地位。
禹時的大水,是黃河連年決口造成的,黃淮之間就是黃泛區。大禹的父親鯀採用堵的辦法治水,就是在已成懸河的黃河南岸修築堤防,但大水一來,由於降雨量過大,而且北岸的共工和歡兜部落堤防更堅固,十幾年的都沒有成功。
大禹採用疏的辦法,但這個辦法的前提是舜帝授權其討伐征服了共工和歡兜部落,而大禹簡單地在洛陽龍門山後的黃河北岸掘開黃河大堤,所謂開龍門是也,黃河之水北流衝出歷史有載、地質挖掘可靠的“禹貢大河”,對黃淮水患起到釜底抽薪的左右。黃河水患解決以後,大禹對黃淮之間的水患治理就簡單多了。所謂“劈山導水”, 劈山就在懷遠,荊山和塗山之間的淮河河道。此處的上游是淮河干流、汝水、渦水、扶溝水等的匯聚之地,這裡必是洪水重災區,而在塗山這裡形成河道的堵塞。大禹就是在這裡疏通河道,將淮河中上游的積水疏導歸海。
大功告成在塗山慶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禹徵三苗和禹會塗山的傳說應該是發生於龍山文化晚期階段。在安徽蕭縣花家寺遺址發現了具有山東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面貌的遺存,然而更多的是本地文化面貌。結合文獻有學者認為皖北的花家寺遺址可能是禹會塗山的所在地,前提就是上述河南中原地區的龍山時代晚期文化中有一支可以確認為夏代早期文化。河南的龍山晚期~新砦~二里頭均為夏代文化現在是有部分學者認同這一說法。現在連夏的存在都懷疑,那麼這些考古文化與族屬對應問題還值得商榷,在這背景下禹會塗山或者禹會娶塗山的論證就顯得更加值得懷疑。孫慶偉教授新書鼏宅禹跡有詳細分析和研究,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