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寶A
-
2 # 太常偏將軍
恰恰相反,人們對打油詩是非常待見、喜聞樂見。人們不待見的,是自稱打油,以迴護非詩、掩飾爛詩。
打油詩第一條,它是詩。最底限的要求,走個大轍。第二條,語言通俗。也就是說,首先得是人話,人人聽得懂。當然了,網路時代,看得懂也行。這個通俗也是相對的,文化人圍坐的場合,去打典故的油,也可以通俗。第三條,要有點小機靈。當然是說外在的小機靈,其內在卻不妨有大智慧。為了抖好這小機靈,通常便以詼諧為主。第四條,即使有大智慧,也不要指望讀者理解。至於個人命運那點兒小事,更要靠邊站。這是打油詩作者的尊嚴所在。
翻譯一下就是,一、二:韻都不押的非詩,狗屁不通的非詩,還是不要去打油詩的地界避難,髒了人家地界。三、四:打油詩有自己的特徵和路徑,不是誰都可以冒充,更不是爛詩的孤兒院。
寫打油詩需要的那種鬆弛的狀態,非常難找。凡夫俗子,目的性強烈又駁雜,感慨、見解、才華、深情……恨不得全塞進去短短二十八個字。偶爾放得下、玩得開,也不過故作輕鬆,打油只能打成黃曉明。寫出來的成果,能不厭三回讀的,也就那麼些。因此,通常來說,人們對打油詩相當寬容,遇見不厭兩回讀以上,便要爭相傳誦。比如我現在就邀請各位在知乎搜一搜“王師自攜壺漿至,君子亦能器”。
真正不待見打油詩的,恰恰只有那些,明明想寫正經詩卻寫不好,索性把shi拉在打油詩頭上的熊孩紙。
-
3 # 東邪之女
謝老師邀。打油詩,看似簡單打趣,順口溜一般,其中不缺乏真意,細細品來,其意之深,不要小看打油詩,真正寫好,卻也是沒辣麼容易的。
-
4 # 偉人蛇
我認為,無非是認為打油詩通俗明白淺顯,似乎人人都能作,不登大雅之堂,不入流。其實不然。那首流傳後世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天地一寵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能說不入流,不登大雅之堂麼!恰恰相反,很具藝術性呢!
-
5 # 雨後嬌陽534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於打油詩,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歷來有人喜歡,有人厭棄。
它就象蘿蔔白菜一樣,平凡而又流行,因為價廉而實用,所以雅俗通用;
而格律詩詞,高雅而又深邃,由於格律嚴謹,易讀不易寫,就象燕窩熊掌,人蔘鹿茸,因為品貴而價高,不是誰都能經常用的。格律詩詞也不是隨隨便便想寫就能寫成精品的,需要作者有真才實學和深厚的實踐功底才行。
-
6 # 文螢之
打油詩,是一種得名於唐朝,創作門檻低、不拘於詩歌格律、詼諧幽默、充滿趣味性的俚俗詩體。打油詩的內容通常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現實生活假醜惡的由感而發,即興而作的“順口溜”,犀利、辛辣、充滿智慧和趣味性。這種“詩歌”,貼近生活,易於創作,富有趣味性,便於傳頌,在人們的社會生產生活中,極富生命力。但嚴格的來說,打油詩不能算真正的詩歌,所以很多人不看好打油詩。具體理由見下:
字不僅講究意境中的作用,還要考慮格律,要遵循一定的詩歌平仄之道。
另外,詩歌的字甚至還要講究字的“形象”。詩歌還是書法作品的常客,書法藝術照說是根據書法家藝術水平的不同,而使得書法作品更有生命力。被用來作為書法書寫的詩歌也是需要講究字本身的,作為一個整體,有的字無論書法家水平多高,但是當某個字出現時就是改變不了字本身的意境的,比如說“奠”。
意好,意是詩的靈魂。這裡的意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詩的意義,世間分美醜善惡,但是人人都崇尚真善美等積極的一面,詩的意義只有崇尚正面積極的,世人所倡導的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一首詩,字詞很美,意境也很美,但是其沒意義或者意義是反面的,那麼這種詩也不配為詩。另一方面是詩的意境,詩追求意境的美感,詩的藝術成就是與意境分不開的。如果一首詩,沒有意境或者意境欠佳,那麼這首詩可以說是不合格的。當然,詩歌的意境可能因人而異,但是其核心還是世人所最求的真善美、高雅、和諧。
打油詩,其創作通常只有考慮到音律順口和場景形象,幾乎很少考慮單個字、整體美,就更別談意義和意境的美,和更高層次的藝術造詣了。所以說,打油詩是似詩非詩。
雖然不能公開宣稱,但是不可否認世界上的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因此,人的社會層次,人生境界也必然分三六九等。與詩歌相比,打油詩通俗,受眾廣。可是,世界上的人分三六九等是因為在很多方面的稀缺性。從詩來看,人人都能頌幾句,在高一層次的人看來,就是通俗,沒有稀缺性可言,不能將“高貴的自己”與“低賤的其他人”區分開來。所以,人人都能玩的打油詩,就顯得很不入流。
人是社會群體的動物,人是有圈子的。打油詩的人群通常社會底層的人群比較多,在底層人群圈子裡,玩玩可以。但是,圈子之外的人,一玩打油詩,就是自降身份,就掉入俗窩。而每一個人都需要身份的認同,每個人都向往“高處”爬,很有人會自甘墮落的。
-
7 # 墨寒文學
現實就是一個人的定位,每個人的生話也就是詩歌的源地。因為個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對待生活認識的切入點的不同,所表達出來的字句,和發自內心深處的呼喊和吟唱,而引來眾人的認可與共賞,那就是詩與歌的共鳴。其實詩歌並不是文人的獨產,詩歌的根在人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不識文字的山人們也能吟出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在人們之中傳頌而經久不衰。有多少聰明的文人們把它們收編成人人喜歡的口頭吟調,傳流千秋。詩歌更是一種精神物質,按斤論價的例子,似乎歷來沒有。
文以載道,書寫文字的人應該對自己寫出的作品負責,宣揚真善美,抨擊假醜惡,以光的狀態存在,以美的形式示人。特別是詩歌,既要美還要有思想,我相信,寫文字的人,都是想表達一些什麼,傾訴一些什麼,想要告訴人們或者世界一些什麼,並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詞藻的交映。
詩者能歌也,本該大眾化的。現在新詩愛好者也讀不明白,上千年的古詩卻老少皆懂,悲哀!
-
8 # 花都湘軍
我喜歡打油詩
我喜歡打油詩。什麼叫打油詩,百度是這樣解釋的:打油詩一種富於趣味性的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但一定會是押韻,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組成。
打油詩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它有規律,每首五字句或七字句,每句字數要相等,1、2、4、6、8句尾要押韻。它和格律詩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講究對偶和平仄,這也是許多所謂詩人詬病和看不起的地方。
我懂格律詩的對偶平仄規定,但我一般不寫格律詩,要求太細太嚴太苛刻,簡直是戴著手銬跳舞,有時為了追求對偶平仄不惜把一首精美的詩詞搞得沒有一點詩意,簡直是捨本求末,得不償失。
我寫打油詩都是隨感而作,有時是記錄生活的點滴,有時是有感而發,當然有時也是命題作文。
近些年我寫了近200首打油詩,還出了一本名為《真情實感》的打油詩集,自我感覺良好,作協的朋友不少人也喜歡我的打油詩,他們還要我成立一個打油詩會。不過,我還沒同意。
我先晒幾首我認為比較滿意的打油詩,請大家提提意見。
《父親贊》“風雨無所懼,再難不言苦,深愛藏心底,家中頂樑柱。”
《母親頌》“世上萬物皆可誇,唯有母親最偉大。繁衍人類第一功,捨身育兒渾不怕。相夫教子不言苦,斤斤計較勤持家。吾輩皆為母親生,孝愛慈母在當下。”
《斥周法興譏諷退役軍人》“軍人奉獻已不易,脫下軍衣竟遭戲。若是明日戰爭開,誰會為國去殺敵。”
《願楊絳先生一路走好》“昨夜京城忽傳哀,百歲楊絳把筆埋。天堂約會鍾哥哥,不知何日君再來!”
我寫打油詩最注重的是意境、情感,當然必須基本押韻,讀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輕鬆愉悅又能有所啟迪。
-
9 # 一江春水6560
打油詩在民間廣為流傳,因為它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所以深受老百姓喜愛。
比如,一個酸秀才看到天降大雪,隨口吟道:
天上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變成雨。變成雨來多麻煩,不如當時就下雨。
被一農民聽到,就仿著說:
先生吃飯不吃屎,飯到肚裡變成屎,變成屎來多麻煩,不如當時就吃屎。
這當然都是打油詩,通過明白曉暢甚至守粗俗的語言諷刺了秀才之酸。
還有,天下雨一秀才在街上摔了一跤,引得屋簷下的人嘲笑,秀才信口打油一首: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我王三,笑死一群猴。
也是生機盎然。
這麼有意思的打油詩為什麼許多人不喜歡呢?
大概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們認為打油詩比較粗俗,雖然形象生動但藝術性不高。
然而,真正的文藝必然來自豐富的現實生活,來自人民群眾的生動創造。打油詩雖然藝術品味不高,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的富裕、審美情趣的提升,打油詩的創作者們一定會使打油詩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推進到藝術的殿堂。
-
10 # 沁冷墨
茶桌酒桌桌桌讓我明,
茶壺酒壺壺壺讓我清,
茶杯酒杯杯杯讓我醉,
茶味酒味味味讓我靜。
-
11 # 高萍女士
打油詩雖然直白看似順口溜,其實能夠完整表達個人內心的想法和意思,也是很有價值的,通俗易懂接地氣。現代人學習古詩詞的範圍小,在用詞用字和表達意思上有難度,用打油詩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很好的,雅俗共賞!
-
12 # 我是好老譚
打油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含意深長,喜聞樂見,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文化低的平民百姓喜歡。
-
13 # 231086428728海闊天空
名詩也好,打油詩也好,文字遊戲,個人愛好,如果不喜歡,那是不願欣賞,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比如我,文化不高,閒時無事就愛對個聯,寫個爛詩 ,別人評價好不好,自己玩的高興就中啦,沒想那麼多。
回覆列表
中華民族,之所以稱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她是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唱響世界。
詩歌,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早體現中國先民偉大智慧的結晶。
如《詩經》。其包括《風》,《雅》,《頌》。三種不同情調詩歌。
如漢魏南北朝流行的古體長詩等。
又如唐詩宋詞元曲,更把詩歌發展到不同時代的文化頂峰,而達到後人無以復加的美妙境界。
常言道: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溜。這在中國大明朝已經非常流行了。在此,我們今天的人們都要感謝大明朝的大文豪們,他們對詩歌與文體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如文言文改成白話文。象我們今天看到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巜西遊記》都是那個時代的作品,至今我們還能看得住懂,看得清。
如打油詩同樣是在那個時期誕生的。打油詩不象唐詩宋詞,有其嚴格的平仄起韻,對仗押韻,起承轉合的嚴格要求,以及詞的聲調運用,上下闕的關係等等苛刻條件所限制。
打油詩則不同,不限制每一句字的多少,也不限制句子有多少。甚至有的詩詞相通相連,只要押韻即可。它的運用,在四大名著裡,《封神演義》裡,《三言二拍》裡,都時時出現。
中國自從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侵入中國。其中自由體長詩被中國很多大文豪所青睞,至到建國後,這種自由體長詩還是在國內佔有一定空間。如在我高中階段,這種自由體長詩還比較流行而受許多同學青睞而寫作。
其實,中國的打油詩體與西方的自甶詩體大同小異,都是很開放的詩歌形式。所謂小異則:
一押韻與篇幅。中國的打油詩篇幅一般短小精悍,字句幹煉,有四言古韻的,有五言新韻,有七言新韻,還有交差使用,跟自由體詩差不多,主要以韻為主。而自由體詩則不受篇幅限制,收發自如。韻腳也不受句數限制,隔三差五用上韻,只要不掉主韻就可以了。
二跟大氣候有關。大家試想,當初我們上學時,有哪個老師教我們:這首七言絕句怎麼理解,它的優點在哪裡,它的寫法特點在哪裡,它的用詞技巧又在哪裡,起承轉合是怎麼回事,平仄又是什麼意思。都不懂!而每一個同學都是機械地讀啊背啊,就知道詩詞講究對仗押韻,只要會背就可以了。
何況打油詩不在正規詩詞之列,就更不被大多同學所熟識而吟誦。而更多的是高爾基的《海燕》,在新中國時期猶其唱誦響亮,每奉學校詩歌朗頌會上,大多數同學朗誦的就是高爾基的《海燕》,也有很多自已的高仿《海燕》作品。時不時地在同學面前賣弄幾句,引起同學們的歡笑與注意。
可想而知,唐詩宋詞尚不知如何寫法,何況打油詩乎?隨著近幾年來,政府從新號召重視民族文化,唐詩宋詞也逐漸進入每一位國民的家庭之中。不過,就目前來看,打油詩的詩體風格還需要過些時日才能被大部國民所接受。
可喜的是,中國人此前看到有網友轉發幾首打油詩,卻是可喜可賀!我相信,在不遠的時日裡,全國網友們將會看到不同篇章,內容豐富多彩,無限秀麗魅人,卻是高歌唱響的一曲新作,浩蕩巨集偉的: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