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斤

    如果我媳婦問我這個問題,我肯定回答她:“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張小敬跑了一天,又捱打又打人的,吃點東西補充點能量,咋就耽誤時間了,你開車不也得加油麼?”

    但既然是在問答提問了,那我們不妨就好好說說張小敬為什麼不怕耽誤時間的吃東西?

    一、大唐盛世,民以食為天。

    判斷一個朝代,人們是否富裕,看什麼?

    不是看街邊的雕樑畫棟的玉宇瓊樓,也不是看達官貴人的錦衣玉食,而是看老百姓,看老百姓吃什麼,穿什麼。

    在《長安十二時辰》緊張的時間劇情中,作者硬生生擠進了大量篇幅描寫長安美食,不是單純的來個“舌尖上的長安”,而是透過長安老百姓這種“能吃”“會吃”“什麼都能吃到”的景象,表現出繁華盛世。

    “水晶柿子”“水盆羊肉”“面片湯”“手抓肉”

    透過種種美食,來表現出大唐天下太平,老百姓富足享受。

    就連平時咀嚼著玩的檳榔口香糖,電視劇中都有薄荷葉的體現,一個朝代的興盛,可見一斑。

    也正是這樣的繁華昌盛安定的生活,才讓區區百名狼衛潛入京城,為非作歹,也是這樣的太平盛世,讓為官為皇者,絲毫沒有危機意識,以至於慢慢沒落。

    二、食物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寄託著不一樣的感情。

    作者有意無意,都會用食物來串聯劇情。

    張小敬出獄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來一盆羊肉,除了表現出他真的餓了,更體現了張小敬這個人的性格豪爽,灑脫,沉穩,換人別人,從死囚出來,早就心裡翻江倒海了,哪有功夫踏踏實實吃一大盆羊肉。

    崔器放在哥哥屍體旁邊的胡餅,為後邊哥哥為他賺錢,身體藏東西走私而只能吃流食再也吃不到最愛的餅做鋪墊。

    崔器全劇一直吃著薄荷葉,除了工作強度大需要薄荷提神之外,更體現了崔器城府太淺,心裡沒低,很焦慮,從早起哥哥死,到一整天的奔波,他早就慌了,他只能吃吃薄荷強打精神。

    張小敬代表的,就是長安百姓。

    食物不僅僅是食物,而是命,長安人的命,老百姓的命。

    只要張小敬還能吃的進去,就說明長安還有救,老百姓還能活,如果有一天,連張小敬都吃不下,吃不著了,那長安,就真的沒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內特球場上換衣服為什麼會被主裁警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