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泡筱沫
-
2 # 一不說迪不言
《活著》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人自然是作者。
而事實上,餘華在自己為書寫的序中也已經給出了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但作者本人是這個意思,可讀者不一定都能get到這個點。所以餘華在書中是如何表現的呢?
用死來反襯我們都知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者用來表現活著的意義的方式——就是“死”,用“死”來對比反襯“生”。在每個親人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和不同原因的死亡中,又體現著命運的無常。
第一個是富貴他爹。富貴爹的死如風吹落葉一般,預示著家道中落,同時也是富貴悲慘命運的開始。
第二個是富貴他娘。富貴去給他娘請郎中看病,結果半道上給國民黨截胡,後來被解放軍俘虜後,輾轉回到家鄉。這時,富貴得知母親在自己被當壯丁抓走的日子裡去世了。
第三個是富貴的大兒子有慶。有慶是被抽血給活活抽死的。有慶死的比較悲催,一方面是我覺得有慶是個懂事的孩子,英年早逝比較可惜;另外一方面,是作者安排的現實太過殘忍。導致有慶英年早逝的人,竟然是富貴當年的戰友,連仇都報不了!
第四個是她不會說話的女兒鳳霞。鳳霞死於產後大出血,倒也算正常。
第六個是他的偏頭女婿二喜。二喜在城裡有份搬運工的工作,在一次工作中,被兩塊水泥板意外夾死。
最後一個是富貴的偏頭女婿和女兒鳳霞所生的苦根。最後一個死法餘華似乎手下留情了,他讓苦根死在吃不飽飯的年月,但死的時候是撐死的,應了那句話“死也要做個撐死鬼”。
所有人都死了,死的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總之最後只剩下富貴一個。
我相信有人背地裡是哭著罵過餘華的,但哭罵完後,他們還是認真地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讓富貴也去死?富貴怎麼還活得下去?
問到點子上了,富貴不能死——因為所有人的死,都是為了要讓富貴活著。
其實換到現實生活中,富貴七個親人的死可以看做是我們承受的壓力,每個人都有壓力,來自客觀或來自主觀,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在壓力中降生,也在壓力中死去,真正能夠超凡脫俗化解世俗苦痛的人很少,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忍受便是活著的意義。
說在後面的話但餘華也說過,寫作一途,是作者在向讀者表達自己意識到的東西,在作者表達自己意識的同時,往往也表達出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東西,讀者就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發聲的。
似乎還是有點抽象,具體怎麼理解?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給過我們答案。她說讀書就是以我觀書,再以書觀我。對應餘華先生的話,作者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是以我觀書,我們去看作者表達的東西;而以書觀我,就是作者沒有意識到的東西,作者之所以沒有意識到,是因為那是我們讀者從書中看到的自己,從而引起的有關自己的共鳴。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作者不是我們,自然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讀書,看似在讀別人的書,實則是要讀自己的書——以書觀我。
培根他老人家說過:
讀書,不是為了辯論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END.
感謝閱讀!
餘華先生寫作《活著》的目的,其實也是他給自己有關活著的意義的答案,那我們的答案又在哪裡呢?
-
3 # 狐沐說
/1/第一層意思:
主角福貴的前半生紙醉金迷,他有錢,有不錯的地位。但是他好賭、狎妓,和大多數混吃等死的人一樣,生活沒有意義。在他那個時代,底層人們艱難工作,只為果腹活下去。兩相對比之下,一個麻木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
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意思:為什麼有些人活著卻毫無價值。
/2/第二層意思:
破產的那一刻,是福貴的第一次改變。福貴本質上並不壞,現實更是把他給打醒了。他租住在自家原來的茅屋裡,和自家原來的僱農一樣,也成了沒有財產的農民。在這一階段,福貴明白生活是要受苦的,但受苦也要活下去。所以他挑起了家庭重擔,這是他的成長。
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第二層意思:要面對生活,不要逃避。
/3/第三層意思:
家珍帶著孩子從孃家回來,願意和福貴一起過苦日子,讓福貴在活著的同時又了牽掛。福貴被抓壯丁後無時不刻不在想著要回去和家人團聚。回到家後,他和大多數人一樣,為孩子為家庭操勞,雖然辛苦但不抱怨。
這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第三層意思:幸福才是活著的意義。
故事直到最後,福貴的親人全都死光了,僅剩下他一個人。他並沒有一蹶不振,大悲之後是大悟,他活著,就承載了他親人的祝福和生命。在那一刻,他活著的意義,就不單純的為他自己了,而是為他喜歡、牽掛的地所有人。
這就是作者最終要告訴我們的活著的意義。
-
4 # 劉高興丫
你好,我是劉高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讀完餘華的《活著》,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有以下內容。 首先呢,《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最大的意義在於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活著吧。 文章裡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富貴在老年時仍對自己的一生有清晰的印記,不管是那些快樂還是那些苦難。正如小說中所說,大多數像富貴一樣的老人,都對自己苦難的一生不願回憶,順而記不起自己一生經歷的許多事情,反觀富貴,他對他一生的經歷的所有事情講述得是那麼清晰。富貴才是真正的活著吧,就算經歷再多的苦難,也不被打垮。 我們有著這麼優越的生活條件,更應該珍惜我們活著的每一刻,真真正正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好啦,以上是我對此問題的回答,謝謝觀看,再見
-
5 # 愛讀書的毛荷西
《活著》是我第一次閱讀餘華,讀了第一段就被他樸實的語言深深地迷住了。越往後讀越覺人物十分生動形象,彷彿要從書頁中跳脫出來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了。主角福貴的一生是悲慘的,但在餘華的筆下似乎那在旁人看來十分悲劇性的命運中又多了一層溫度。
小說中福貴一共經歷了民國、新中國成立、三大改造、三年大饑荒、十年文革這段中國最曲折的時期,因此讀懂這部小說,你也就基本瞭解了中國過去30-80年代的歷史。
福貴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窮和慘。看起來似乎前者是後者的因,後者是前者的果,但其實兩者可以互不相干。窮人的一生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比如《小婦人》中的四姐妹;而悲慘的一生也未必只是前者引起的。但是福貴一個人窮和慘都佔了,想必是真的很慘。福
貴原本並不貧窮,他是富家子弟,家裡有一棟祖宅和一百畝田地。他出門腳都不沾地,全靠一個僱工揹著他去目的地。旁人見了他,也都得畢恭畢敬地叫一聲:“少爺”。
但是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徐家的兩百畝地傳到他爹那裡就變成了一百畝了,再到福貴這裡剩下的一百畝地連同祖宅都一起因為賭博輸給了牛二。照福貴他爹的話就是:
“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就變成了鵝。鵝養大後就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裡,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
(電影《活著》劇照)
自此,徐家一落千丈。先是福貴的老婆家珍被丈人帶走,連同家珍肚子裡的孩子也一併帶走了。而後福貴的爹也從糞缸上摔下斷氣了。福貴租了五畝地,帶著娘和女兒鳳霞一起靠收成吃飯。家珍也帶著生下來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眼見著生活逐漸好轉,娘卻因過度勞累躺在了床上。家珍拿出了從孃家帶回來的兩個銀元交給福貴,並讓他穿著最好的衣服去鎮上請郎中看病,卻不料福貴一去就不回了。
原來福貴是被抓去當壯丁了。說是幫著國民黨拉大炮,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去送死,還不能逃跑,一跑就槍斃。福貴在隊伍裡呆了很久,結識了老全、春生二人。一天晚上,仗打得厲害,幾千號人都死了。後來老全也中彈而亡,春生說是去找饅頭吃也沒有回來。福貴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共產黨,共產黨給了福貴一些錢,福貴這才回到家裡。
回到家後福貴才知道家裡經歷了一些變故:娘在福貴被拉去當壯丁後不久就去世了,鳳霞因為發高燒變成了聾啞人,牛二被劃為地主後因不願被沒收財產而燒了祖宅最終被槍斃。
儘管福貴回來能夠減輕一些負擔,但有慶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級,而家裡實在沒錢支援他上學。於是他們將鳳霞賣了出去,想著鳳霞跟著別人還能少吃些苦。誰知,鳳霞沒過多久就回來,福貴心疼鳳霞就再也沒把她送回去過。
到了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裡的五畝地和兩頭羊歸了人民公社,鍋充了公去練鋼鐵,所有人吃大食堂。有慶見自己喂的兩頭羊充了公,捨不得他們,就天天跑過去喂草。村裡人則輪流守著練鋼鐵的鐵鍋。一天晚上,鍋底煮爛後,鋼鐵意外的煉成了。村長一高興,就宰了所有的羊,也連同有慶的那兩隻。
第二天大食堂就散夥了,自家吃自家的。由於沒有存糧,很快所有人都開始餓肚子了,三年大饑荒也自此開始。這段日子真是苦,福貴將有慶養的一頭羊賣了也只得到四十斤米,根本維持不了幾頓飯。
後來,實在餓的苦,家珍就去城裡向她爹要了一口袋米,還分了村長一把,這苦日子一直熬到收割稻子之後。生活終於好轉了,但是有慶出事了。有慶的死也真是慘。他所在學校的校長因難產而大出血,需要別人獻血。別人的血型都匹配不上,只有有慶的配得上。醫生怕沒有血,就一直盯著有慶一個人抽,直到有慶發白僵硬,才知道有慶死了。有慶的死是全書最讓人落淚的地方。
餘華簡短的幾句直戳讀者的心坎:“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說來也巧,這女校長的老公正好是當年和福貴一起打仗的春生。春生一來就當了縣長,但在文革期間遭到批鬥毆打,最終自殺了。
我想故事也該到此為止了。到這裡我一共講了三代人的命運,歷經五六十年。是時代的曲折造成了人物命運的多舛。然而事實上,當時代的變故開始結束時,人物悲劇的命運還在繼續。餘華一共講了四代人,我原以為他還會繼續講到五代人,然而福貴是等不到他的重孫了。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以鳳霞之死結束,最後一幕是福貴、家珍、二喜(女婿)、苦根(孫子)四人坐在桌邊吃飯,一幅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似乎在寓意苦難終於結束,福貴的人生終於走上正軌了。(ps:電影與原著在情節上有所出入)
但小說中的福貴並沒有那麼幸運。就像我一開始說的,福貴的一生都是慘的。是非常悲劇性的一生,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最終陪伴他的只有那頭老牛。
但是又如餘華所說,人只為活著本身活著,並不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所以,儘管我們給福貴貼上“悲慘”的標籤,但他自己卻不想要悲慘的活著。他沒有被困難打倒後開始一蹶不振,像《駱駝祥子》裡的祥子那樣從一個勵志青年變得頹廢下去;他也沒有說要戰勝困難,勵志要將生活過得多好多好。他是像農名一樣樸實,隱忍而又自然地生活的。
餘華說:“‘活著’一詞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苦難、無聊和平庸。”
中中國人在苦難面前常常會說一句話:“這就是命啊”,這是對命運的哀嘆,也是一種忍受。只有默默接受這些苦難,才能咬牙繼續生活。
尤其是在那些變故常有的年代,重要的不是變故,因為變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活著的勇氣,是電影《活著》最後在變故之後一家人還能安穩地圍坐一桌吃著飯的日子。
-
6 # 蘇雨墨
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一個曠世已久的哲學問題。有人為了權傾天下,可以俯瞰眾生,享受那種至高無上的尊貴感;有人為了富可敵國,可以揮金如土,享受那種錦衣玉食的優越感;有人為了美人如畫,可以左擁右抱,享受那種顛鸞倒鳳的爽快感;有人為了凌雲之志,可以精忠報國,享受那種志得意滿的價值感……
人活著可以有很多理由,但餘華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作者通過對一個在常人看來,一生之中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的主人公福貴波折的一生的第一人稱講述,展現出了苦難經歷之中的點滴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
作者通過典型塑造,集很多人的苦難於福貴一身,集很多家的不幸於福貴一家,呈現出了一個飽受磨難的人物形象。但故事的靈魂不在於對活著之苦楚的嗟吁,而在於對活著本質的揭示。活著就是隻是活著,不會因窮困潦倒,富貴不再而改變;不會因親人離世,孑然一身而終結。
無論富貴貧窮,無論鰥寡孤獨,人就是要活著,活到該死的那天為止。或許是使命,也或許是宿命。
-
7 # 遠嫁的小清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所以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吧,不要等到以後才去悔恨,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不要因為現在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就輕言放棄好嗎?不要讓你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
8 # 小柴栗子
作者餘華說過:“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向人們展示這世界的善心與惡意,用樂觀坦然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人或事。故事裡的人誰都不好過,所以人為什麼活著?富貴說: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餘華也說:“人生短短几十年,無論經歷什麼都是體驗,所以人活著是一場歷練,是一種證實”。
-
9 # Maggiekris
這部作品是在高中時期都的,讀完之後感觸頗深。可以這樣說是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最悽慘的一部,劇中主人公命運很慘,親人相繼離去,最後與他為伴的只是一頭老黃牛,我認為這主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
10 # 夢迴歷史百曉生
《活著》作為當代文學作為家喻戶曉的一部文學作品,為每一位讀者都帶來了人生啟迪,正如前言中所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富貴前半遊手好閒,生吃喝享樂,可經過家敗父死之後,生活境況一日不如一日,可妻兒卻對他不離不棄,可正當生活出現轉機時,家人卻接二連三地去世,最後只剩下富貴與一隻老黃牛相依為命。
回覆列表
《活著》曾是很多人心中奉為神作的一本書,後來還被張藝謀拿去拍攝了同名電影,一舉攬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眾多獎項,成了張藝謀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
那麼餘華的這本《活著》好在哪裡呢?
這本書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是一個地主家的闊少因為賭博敗光了全部家產還欠了一屁股債,他爸被活生生氣死,只有他老婆對他始終不離不棄,生了一兒一女,一家人過著清貧的日子,但是好日子似乎永遠也不會來到,他們家不斷遭遇著各種各樣的磨難,他被抓去做壯丁、女兒發燒成了啞巴、兒子被強制抽血而夭亡,好不容易找了個好女婿被水泥板給壓死了,女兒的兒子也就是主人公的外孫,一次吃豆子撐死了,妻子得了軟骨病也去世。到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主人公福貴度過剩下的日子。
故事到最後,福貴一個人跟著老牛悠哉悠哉地繼續活著,時間把他的聲音磨礪得粗啞,可曾還記得他以前也是個紈絝子弟?正如餘華自己說的,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任何別的事情。這和我們平時講正念的概念很像,活在當下,可以悲傷,可以痛苦,但不要活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