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星期天8818
-
2 # 愛瘋狂862
實體店永遠是也不會消失的,實體店的優點就是能看見實物,質量和售後服務保證比較給力,其他就不好說了!至於房租是和它的價值是同等的……
-
3 # 風起堂主人
後疫情時代,失業關店越來越多。
疫情期間的停業讓實體商業的千萬家門店大傷元氣,本指望疫情後能迅速恢復、業績回暖,但疫情造成的失業關店、國民收入下降的影響卻才剛剛開始體現。
據統計局資料,第一季度國民收入整體下降3.9%,5月份的登記失業率是5.9%;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5月份仍下降2.8%,而實體商業的兩大主要業態中,零售恢復已接近去年同期,但餐飲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8.9%。
據相關商業資料,國內主要購物中心空鋪率正在不斷上升,部分已突破20%的臨界風險值。喜歡逛商場近期都會發現,不是能看到各樓層出現“即將開業”、“Openning soon”的圍擋,其中少數圍擋是真的有品牌在裝修,但更多的圍擋卻是因為沒有品牌接續,只能圍擋一直“即將開業”下去。
關店越來越多,失業越來越多,但生活要繼續,貸款還要換,怎麼辦?
拿貨為擺攤,投入小適合底層消費。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不另尋出路。
當下,最符合6億國民消費需求的、又不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的小本生意,除了地攤,還能有誰呢?
我一位做超市的朋友,在3月份便去浙江的幾家外貿廠家,淘了一大批兒童鞋服、包包之類的貨品,可以在超市內促銷,也可以在外街擺攤,進價幾元到十幾元不等,銷售價格也不貴。
更多因為客流和業績恢復緩慢、經營困難、被房租壓垮的實體人,會做生意,此時從實體門店下樓出門擺攤,自家的小車,庫存的貨架,外貿廠家的貨品庫存,街邊一擺,做銷售吆喝起來輕車熟路,這不也是一條出路嗎?!
在後疫情時代,營收與房租倒掛的情況下,去租金化的經營方式,讓更多的實體門店,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
拿兒童類產品,更是為了擺攤,而不是開店。風起堂主作為老商業人,對目前的實體經營狀況實在感同身受。
疫情對兒童業態的影響,除了兒童零售之外的教培、遊樂等業態品類,也才剛剛恢復營業,但客流和訂單恢復,卻依然遙遠。
兒童零售在沒有兒童遊樂、教培等周邊業態的整體氛圍情況下,更難生存。
拿童裝、童玩類貨品,真的不是為了開實體門店,但拿童裝擺攤的卻是較為普遍現象。因為非知名品牌的兒童類產品,價格不貴,經濟實惠,對帶孩子出來玩的,隨機消費概率也較高,也更適合兒童品類的地攤經濟生存。
小結:來拿貨的,不再是開實體店的,而是擺攤的。當然,從商業角度來講,拿貨擺地攤也是實體經濟,但區別於實體商業中的門店經濟,只是沒有租金成本,貨品庫存也不會大批積壓,小成本投入,經營靈活,既解決就業,也為經營困難的實體門店提供渡過難關的通道。
既為上游去庫存,又為自身解困,更為滿足剛需消費,這便是為何全國各地陸續放開地攤經濟迴歸的原因了。
-
4 # 賈俊彤
因為今年國家稅務局對網路大開殺戒,要求店家自查2017-2019三年的漏繳稅款。如果他們都按時納稅,網路的賣價和實體店,將縮小价差。今年,國家對實體店但是因為疫情有很多力度的支援
-
5 # 蔣氏品牌男裝
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優勢,像服裝類的,網上大部分圖片P的很漂亮,價格也真的便宜,可是等到收到貨後,大部分和購買者心裡的預期相差太大,然後又要退貨啥的,增加了很多的麻煩;反之,實體店能夠直觀的看到款式,面料,做工,能試穿,而且,現在實體店的價格有時候甚至會比網上便宜,還有,業內人士都知道,通品牌,同款的東西,網貨和供應實體店的貨質量和做工大部分都是不一樣的,打個比方:羽絨服,相對來說,供應網店的相對來說做工比較粗糙點,充絨量也少一點
-
6 # 2836727644147
因為懶惰,人選擇了網購,因為各種成本太高,實體店只能賣高價維持平衡,生意不好一部分人失業了,不同的惡性迴圈造成現在的結果。讓人心迴歸,人之初性本善,少些貪婪,自在一點生活,短短几個秋,就過完人生了,和苦讓人生走的太累。
-
7 # 鑠寶兒
實體有實體的優勢,線上有線上的優勢,各自滿足這消費者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相信大多數人對做的好的實體都有基本的信任在裡面,存活下來的實體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消費者消費以後獲得的價值和服務是高於價格的,回頭客,復購率,認可度足以保證其良性發展。所以別說實體不好做,經營不好的原因花樣百出,但是做的好的都很相似,在於經營者的正確的價值觀的堅持以及經營上是否符合發展的規律,是否真正站在自己的客戶角度為其量身定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小的實體店要在自己的優勢上不斷創新,以優質的服務和產品贏得客戶的信任,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不要盲目的以為拿貨開店就能賺錢,那個時代已經逃之夭夭,現階段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開闊眼界,提升自身認知程度,不斷樹立信心,消除恐懼,歷練心智,結合這個時代的特點,運用好現有資源,堅持不懈,相信會找到通往夢想通往成功的路。
回覆列表
因為現在線上也不好做,流量金貴,流量現在被巨頭把持住,然後競價賣流量,流量是越賣越貴,小商家想要在線上獲得曝光,流量,投入比實體店大多了,而且還要承擔花錢獲得曝光,流量之後沒有轉化的風險,也就是說你花個兩三萬,獲得曝光,不一定會賣多少貨。賺錢很難,虧錢很容易。
大平臺把持流量這個事怎麼說呢,人家也是當時大把大把投錢砸起來的,起來之後靠賣流量賺錢,只不過流量越賣越貴,通過競價的方式,就有點吃相難看了,原來點一下一毛一個人,現在點一下一塊,搜尋直接點一下5塊6塊,還有點一下10塊的,月推廣直接有最低標準,月推廣消耗38萬,這屬於先壟斷,在提價,商家不斷廝殺,原本大家都出一毛錢,通過競價,最低花費不斷上漲,導致線上不賺錢。
反觀線下實體店,現在是逛街的人不多,但是花出去的錢最起碼能見到實物,實在不行 還能繼續轉讓,減少損失,而且實體店的顧客自己可以存起來,留做日後銷售用,但是線上平臺,你要是讓平臺發現你這樣幹,私自給自己倒流,引流,讓顧客加微信,那你會被直接關店,他要賣流量,不允許你和你的老顧客加微信。
這也是現在很多逃離線上的原因。 每個幾百萬不要想在線上賺錢,割韭菜的線上除外,我說的是正經商家賣東西的,割韭菜的 投資很低,就是收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