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學卜卜為贏

    二十年前,我看《論語》,我也與大眾一樣,認“定”孔子儒家是“落後、愚腐(非迂腐!)、枯死沒生命”的代表!

    原因是我亦擺脫不開那場“批孔運動”,何況我的老師們,我所能看到的“各大人物”的書,無不是在宣揚什麼“以道德高尚者自居而對頑民刁民的教化”之類!

    所以我同大多數——極大多數人一樣,也曾“罵孔子罵儒家”。

    直到十五年前,我接觸到了《易》;因要懂《易》而又接觸了《論語,大學,中庸》;又因要懂《大學,中庸,論語》而又接觸了《詩》……這才發現,我幾十年都被諞了!

    當然,諞了我的不是古聖孔子,及他的弟子。而是後代或現在的那些“師”們——他們以無知誤讀了儒家——他們根本分不清朱熹偽儒與孔子儒。卻把錯誤的歪邪的理念以孔子儒家向世界傳播!

    如今,在我的眼中,中華遠古哲學思想著作,如《易》、《詩》、《論語》、《老子》、《尚書》、《莊子》,是古今中外直至未來很長一短歷史,都很難逾越的高牆。並且,所有對它們的歪曲者,也終將回歸到它們原本的境界中來。

  • 2 # 迷小怪的糖果屋

    《阿甘正傳》,《阿甘正傳》第一遍看的時候就是單純認為這是一部勵志片,就是傻傻的主人公靠著運氣、執著和善良過了一聲,最扯的是還有個一直給他戴綠帽的女友,他還喜歡了不行,簡直無敵。

    隔兩年在看阿甘,發現這部片真的挺厲害,阿甘相當於是美華人的生活和成長的一個見證者,一部美國近代史,阿甘就是理想主義者的化身,美華人的理想的東西在阿甘身上全部成功。阿甘開始結尾處飄落的那根羽毛,表達的含義我認為有很多,這兩處劇情表達的就好像人生,沒有定數但又好似必然,你不知道它會落在何處。就像很多人他不知道自己最後會是什麼樣子!就像丹上尉沒想到自己腿會斷,也沒有想到阿甘會成為一個富翁。人生總是出其不意。

    珍妮就不講了,這個略微悲劇的角色隱喻的東西也是美國那個年代的一批人。總之這個片子跟第一次看完全兩個感受。包含了太多東西。

    就像阿甘媽媽說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所以儘量做好每一件事,可能下一分鐘你的人生就發生了變化。

  • 3 # 聚焦閱讀

    作為85後的一員,初高中的時候都應該看過郭敬明和韓寒的作品,現在再看這兩位的作品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時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系列、《幻城》等等,當時許多中學生看的很入迷,我們也是同學之間流傳著看的,當時感覺郭氣的名字都很美,有點感傷,有點情緒,不被人理解等情緒會跟中學生有許多契合,所以當時看的很有認同感,尤其“抬頭45度,為了不使眼淚掉下來”等等感覺跟當時的境況很符合,其中最喜歡的作品就是《幻城》了,具體寫的什麼不太記得了,只是記得當時看完很迷,希望趕緊拍電視劇,但是裡面的名字現在還記得櫻空釋、梨落、卡索、剪瞳等等

    但是現在再看感受完全不同了,小時代出電影的時候還看過,後來《幻城》的時候就一點不想看了,感覺裡面太自怨自艾,沒有任何正能量的東西可以汲取了,尤其小時代中的情節現在想起來太幼稚了,我喜歡你我就給你買很多名牌限量版,我不喜歡你了,我就把你給我買的東西都還給你,你不要我就扔掉河裡等等現在看這種情節簡直了,不忍卒讀。

    韓寒的《三重門》、《通稿2003》《他的國》等等基本也是沒出必看,尤其是他的新概念作品《杯中窺人》和部落格《亞細亞的孤兒》當時真的超喜歡,但是現在也感覺情緒淡了,喜歡韓寒是因為當時他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好像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感覺還有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引導我尋找答案。但是現在看的多了,接觸的多了,感覺不能指引我了。雖然不至於南轅北轍、但是現在的作品也都很少看了,就算偶然翻到也會驚歎自己曾經竟然這麼痴迷過。

  • 4 # 小刀看劇集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都是人的思想結晶。而人的思想又是最複雜的東西,它絕對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單一屬性。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心情場合,任何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都可能讓人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袋妖怪藍寶石通關之後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