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沙趣說歷史
-
2 # 李和青854
狀是一種叫做狀辭的文體,相當於現在的博士論文,從中可以考量很多方面的知識,包括文章體載,格一式,章法,立論,推論,論斷,文彩,能綜合考量體現考生的才華及應急,應變等等多方面能力。元,即首,也即頭,即第一。科,即指考試的綜合知識門類,舉,即選拔,推舉,舉薦。
狀是一種叫做狀辭的文體,相當於現在的博士論文,從中可以考量很多方面的知識,包括文章體載,格一式,章法,立論,推論,論斷,文彩,能綜合考量體現考生的才華及應急,應變等等多方面能力。元,即首,也即頭,即第一。科,即指考試的綜合知識門類,舉,即選拔,推舉,舉薦。
科舉考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從此政府就開始使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科舉考試開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至明清時期形成制度,殿試的第一、二、三名,名稱確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科舉之所以稱之為科舉,是因為這種考試製度,是分科取士的。科舉雖然首創於隋朝,但隋朝太短,關鍵還看唐朝。
在唐朝時,科舉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考試,稱為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為制科。
常科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逐漸被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其中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前者難,後者易。
此外,唐朝還有武舉,但長期都是被忽視的角色。
自唐高宗以後,進士科越來越被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因為進士科的貴重,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進士考試就是科舉考試,而狀元也主要與進士科有關。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殿試第一稱狀元,而殿試,就起源於唐朝。按照唐朝制度,舉人赴京應試,皆須投狀,考試結果公佈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狀頭,在加上元,就狀元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