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於8347
-
2 # 王方顯才
這個問題值得老年朋友關心和探討,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歲),人該死了。我也是坐七望八的人,死一直縈繞心裡,年輕時常講人生觀,熱情澎湃,為事業奮鬥終生,退休了,船到碼頭車到站,老有所為、所不為,有點迷茫,不知所措,聚會碰頭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老了走(死)了,傷感不己!自然會想到自已,什麼時候死,怎麼死,死一下來到我面前,以前對死的缺乏認識,或缺少"人死觀"的教育,老年對死很忌諱,無足夠的思想準備,往往產生死的恐懼,貪生怕死!
毛主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但絕大多數的人可以說"輕如鴻毛″不足奇了,所以人死如燈滅自然而然。
要視死而歸,"死得其所″,就是更高層次的"人死觀″,最新科學發現量了糾纏,說人死浩瀚的太空有另一個量子存在,很吃合佛教阿彌陀佛說法"西方極樂世界″!
年老了胡思亂想,有一點應明白,活著要明確《人生觀》,老了"日落西山″也要樹立《人生觀》,不要糊里糊塗,不明不白地死去,更不可取的畏懼!視死如歸!!
我還年輕,對此沒什麼經驗,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人到晚年對待死亡的態度無非兩種。首先第一種人,害怕死亡降臨,談死色變,對死字特別忌諱。第二種人,臨死不變,泰然處置。把生前的一切準備就緒,處理清楚交待明白,有大義凜然之鳳。還有一小部分人愛咋咋,愛啥啥,走到盡頭再說。無論那種那些人,都懷有對生的渴望,只是如何面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