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智哥
-
2 # 我不是藥神V我是華佗
這個問題是個痛點,一句話,累,得不到響應的尊重和報酬,這話還不能直說,因為為人民服務嗎,可這就是現在存在的問題,兒科一個夜班能來十來個病號,根本無法休息,收入在醫院臨床中算低的,相信學醫的都清楚,改變不是某個醫生和醫院的事,而是社會的尊重和承認,謝謝。
-
3 # 三線小醫
本人也是醫生,不過不是兒科。但是兒科的情況也是有所耳聞,想想也知道,孩子在家長心中那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七十多的老人因病離去,大多數人會選擇接受,七歲的小孩離去,大多數人會拿刀剁醫生。
做醫生的,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把家長給得罪了。在兒科工作,註定要受不少委屈。
就像我們院裡的兒科醫生:
一天早上,小王幫護士老師測體溫,很簡單的一件事兒,連普通人都會。結果一個家長直接把體溫表摔到了小王的臉上說“你們這些實習生!都在我孩子身上練手!”。接著就是一頓臭罵,也不知道是誰得罪了這位大姐,我們的實習醫生就白白捱了頓罵,哭的梨花帶雨的。
這事兒任誰也受不住,自己明明沒有做錯,受的委屈不能發洩,還要一直憋在心裡。
在兒科工作,要是治不好孩子,那就是天大的錯:
我們院發生的一起醫鬧,就在兒科。那天送來一個危在旦夕的孩子,孩子是家裡的老人送來搶救的。
醫生問孩子幹什麼了,突然就不行了?老人坐在地上大哭,堅決不說是怎麼回事兒。估計是怕說出來,在子女那兒不好交代。
這可給我們院醫生急壞了,這種情況下,只能全憑經驗去猜。
因為我們是醫生啊,不能因為患者家屬閉口不提就拒絕給孩子治療。
只能用盡力氣把孩子從死亡線上往回拉,我敢說在救治病人的時候,最希望救活他的不是家屬,是醫生。
那天給孩子救治的是個經驗不足的年輕醫生,最終由於沒有找到癥結,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
孩子的家屬把醫院鬧了個底兒朝天,要醫院賠錢,而那個醫生的職業生涯蒙上了一層陰影。
拋開這些人情世故不說,再說說兒科的自身情況:
兒童的症狀不典型、診斷困難、依從性差、父母各種慣、身體素質差、抵抗力差,治療起來比成人不知道難多少。
兒科累啊,家裡的大人,燒到四十度都是自己窩被子裡熬過去,小孩子,上了38度很多父母就恨不得把醫院掀掉。
所以啊,我由衷的佩服兒科的同行,他們真的很不容易。
你們有誰是兒科的嗎?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
4 # 愛學習的九木
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醫學生不願意做兒科醫生主要原因有:
1、付出與回報不如別的科別高。2、易出現醫患關係,現在家長養孩子,寵得不要不要的,稍有不順心家長就撒氣在醫生身上。3、兒科孩子幼小,不易配合,給治療帶來困難!所以,以前國家在很多高考報志願以及學業求學過程對兒科學生有政策傾向,現在不太清楚!
-
5 # 小慈醫生
兒科醫生難招,缺口大,因為兩個字“累”、“窮”。
心累。
就診氛圍很吵鬧,時間久了,容易令人神經衰弱。
小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容易著急、誤解,容易有糾紛。
兒科也是“啞科”,兒童不會表達,問不出病情,只能靠查體、靠家長描述,增加了診療的難度。
小孩子容易生病,兒科病人很多,太忙碌。
“窮”
相比其他科室,兒科的收入比較低,付出和收入不對等。
回覆列表
兒科工作,一方面環境很嘈雜,一個孩子哭,其他孩子也苦,整個科室都瀰漫著哭喊。而兒科醫生護士還要在這種環境裡,保持微笑,逗孩子開心,哄孩子安靜,如果有一個三長兩短,孩子父母一定會凶相畢露。
特別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大部分孩子不用輸液,抗生素。但是兒科醫生面對孩子,輸不起,不敢冒絲毫風險,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敢放過一個,導致抗生素濫用。孩子父母不理解,檢查多了,認為醫生過度檢查,小題大做,不檢查,又認為醫生漠不關心,草草了事。
兒科醫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收入又羞於啟齒。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