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長風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從現代詞典的角度說,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而八目則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致知的後面便是正心,修身。

    如何正心,修身,個人以為,德為基,善為本。如此,才能談後來的齊家,治國,乃至平天下。

    老子洋洋五千道德經,也是圍繞道,德兩字,也說上善若水。

    易經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家齊,才能國治,才能天下平。

    至於科學,個人認為是手段,不是目的。

  • 2 # 1357896雲壁

    為什麼說格物致知道理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宋理學家朱熹對“大學”裡“格物致知”,解為探究事物規律,道理而使知致。朱熹認為,天理,道理在事物中,只有探究事物規律,道理才能得到知識。

    朱熹是理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他也探究自然科學知識。在李約瑟所寫“科技史”裡對朱熹有很高評價。朱熹是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幾百年。

    朱熹所謂“格物致知”其“物”,應在不同語境裡領會。在“大學”裡的“格物致知”,其“物”,是指道德觀念,即向儒家精典去學習,格物。而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是指道德觀念。如王陽明“格竹子”就是一例。竹子是“物”,但不是道德觀念之“物”,而是自然之物。而王陽明不解其意,對滿園竹林坐“格”七日,致突血而歸,此純系對朱熹格物致知的誤讀。

    陽明心學完全是修養道德觀念,與自然科學無關。心學是陽明快速為聖的手段,學為聖人是他的終生目的。心學只能用於修養,幹別的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什麼才算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