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濛濛簡

    根據這句詩: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來看作此詩的背景。

    吳越王的妻子吳氏,每年寒食節時都會回山西老家。

    而在杭州處理公務的越王,身邊少了妻子的陪伴,很是悵然,走出的門,觸目所及處處皆是柳綠花紅。不免更加懷念妻子。於是給夫人寫了這首詩寄去,聊表思念之情。

    從時節進行推斷:

    寒食節那時有杏花,梨花,牡丹花,

    而他看到的柳綠花紅,那個時間應該桃花也盛開了。

    所謂的萬紫千紅應該還有其他不知名的小野花。

    總結下來,詩中的花,並不只一種,而是所有花來的總和。

  • 2 # 文西子

    至於是什麼花不重要,有可能是桃花,也有可能是路邊的小野花,但一定是江南開春之後就綻放的花朵。

    雖然詩句在表面上讀起來比較溫和,但是越王錢鏐那種急迫的心情還是表達的淋漓盡致。

  • 3 # 花影流年

    我覺得應該是杜鵑花。

    這句話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他的妻子每年到了寒食節,都要回到臨安的孃家。在杭州的錢鏐,與妻子感情深厚。有一年,妻子又回了孃家,錢鏐看到西湖邊花紅柳綠,春意盎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就寫下了這句話。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陌,阡陌,東西南北的小路。花開在小路上,開在山坡上。四月,南方的漫山遍野都是杜鵑花,花開豔麗,色彩繽紛,點綴著四月的天空。

  • 4 # 章孑建

    是桃花。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地回來。

    吳越王錢鏐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鄉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還是解不開鄉土情節,丟不開父母鄉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孃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思念這個糟糠結髮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錢鏐怕戴氏夫人轎輿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前去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欄杆。後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杆嶺"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孃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雖則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其中有這麼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清代學者王士禎曾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豔稱千古。"後來還被裡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民間廣為傳唱。 到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對錢鏐敬佩有加,曾書《表忠觀記》碑文,高度評價錢鏐之功績。蘇公喜歡走動,也常來臨安,聽到里人之歌后,頗有感觸,便寫下了三首《陌上花》詩,其引曰:"遊九仙山,聞裡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悽然,而其詞鄙野,為之雲。"

  • 5 # 星紀傳說

    陌上花開這個成語是出自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不需要糾結是什麼花,當然根據文意、時節,可能是野花,油菜花之類。

    吳越王錢鏐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鄉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還是解不開鄉土情節,丟不開父母鄉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孃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是念這個糟糠結髮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錢鏐怕戴氏夫人轎輿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前去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欄杆。後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杆嶺"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孃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雖則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其中有這麼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清代學者王士禎曾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豔稱千古。"後來還被裡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民間廣為傳唱。

  • 6 # @小波

    吳越王錢鏐的莊穆夫人吳氏,每年寒食節必歸臨安。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是念這個糟糠結髮之妻。吳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那一年,吳妃又去了臨安孃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吳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雖則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陌上花開的“花"根據時間推算應該是桃花和油菜花。而官家夫人應該是坐馬車走官道,油菜花居多。僅供參考!

  • 7 # 達瓦加布文化傳播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大家都知道,這是出自吳越王錢鏐寫給他夫人的一封信,直譯為現代漢語,意思是“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回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春天都到了,你怎麼還沒有回來”,表達了吳越王期盼夫人早日歸來的急切心情。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裡所寫到的花,究竟會是什麼花呢?

    有的人說是桃花、梨花,還有的人說是油菜花、虞美人、玉蘭花、杜鵑花,還有一個比較得到廣泛認可的答案,就是路邊的各種花,而不是單指某一種花,野花、家花、草花、花樹,一切皆有可能,因為江南的春天是那樣的錦繡無邊,真不是單單哪一種花能概括的。

    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更願意認為,吳越王是在看到特定的某一種花的時候,才寫下這一千古名句的。

    我心目中的花,就是萱草,現在人們普遍叫它黃花菜。

    萱草最早出現在文字當中,我所知道的,是《詩經》中《國風 衛風 伯兮》的最後一句,“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寫的是妻子思念從軍遠征的丈夫,詩中的諼草,說的便是萱草。

    朱子註釋的《詩經》裡,說“諼”有忘憂的意思,所以萱草又有忘憂草的美名。愛,卻又見不到,思念的苦楚縈繞,唯有忘憂。

    吳越王對夫人的愛有多深、思念有多強烈,不用我去一一贅述了,這是自古痴情的樣子,也只有萱草的表達,才更符合中國數千年文化的特質。

    不管對錯,這都是我內心的感覺,試想這樣一個畫面:有一個思念愛人的男子,站在城牆上,望著夕陽裡的陌上,那大片大片的、紅的、黃的,開的奔放的萱草,眼角有一絲憂鬱,但是目光卻是堅定的……

    相思在夕陽裡,萱草,是愛的使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守睢陽為什麼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