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影悠悠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冬,安史之亂爆發。時張巡為真源縣令(今河南省鹿邑縣),他自己招募勇士一千多人,在雍丘(今河南杞縣)多次擊敗叛軍。

    睢陽,是通往江淮的要道,而江淮一帶則是唐帝國最為重要的後勤補給站。

    在張巡指揮下,部將雷萬春、南霽雲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並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餘人,投敵屍於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這次戰後,張巡接到朝廷詔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後,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鬆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雲率軍大開城門突然衝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餘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並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當時賀蘭進明任河南節度使,駐軍臨淮,許叔冀、尚衡駐軍彭城,他們都持觀望態度,不肯救睢陽之圍。張巡命南霽雲到許叔冀處求援,許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數千匹。南霽雲在馬上謾罵,要求拼死決鬥,許叔冀不敢回答。

    大設酒宴招待,音樂聲起,南霽雲哭著說:“昨天衝出睢陽時,將士已整月吃不到糧食了。現在您不出兵,而設宴奏樂,從大義上講我不忍心獨自享受,雖然吃了,也咽不下去。現在主將交給我的任務沒完成,我請求留下一個指頭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報告吧。”說罷就拔佩刀砍斷一根手指,滿座都大驚,為之流淚。南霽雲最後不吃離開。抽箭回頭射佛寺的寶塔,箭射進磚中,說:“我破滅叛賊回來,定要消滅賀蘭進明,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標誌!”

    叛軍知睢陽已無外援,圍攻更急。眾人議論向東轉移,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如果放棄,叛軍就會乘勝鼓譟南竄,江、淮必亡。而且帶領飢餓士兵行軍,必然到不了目的地。

    叛軍用雲衝、木馬、鉤車等工具攻城,均被張巡化解,最後乾脆不進攻啦,就駐紮在城外等著唐軍餓死。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城裡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睢陽城陷後,張巡與許遠一起被俘。睢陽將士見到張巡後,起立哭泣,張巡說:“大家鎮靜,不要怕,死是命中註定的。”眾人都因悲傷而無法仰面正視他。尹子琦對張巡說:“聽說您督戰時,大聲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滿面,牙也咬碎,何至於這樣呢?”張巡答道:“我要用正氣消滅逆賊,只是力不從心而已。”尹子琦發怒,用刀撬開他的嘴,發現只剩三、四顆牙齒。張巡罵著說:“我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賊,乃是豬狗,怎能長久!”

    安史之亂稍定,遂有人議張巡功過。時有部分人罪張巡以守睢陽不去,與其食人,曷若全人。他的朋友李翰為他作傳,並作為表文呈給唐肅宗。至是,眾議始息,以張巡功大於過。

    整個雍丘和睢陽保衛戰,張巡指揮由鄉兵和百姓精壯組成的兵馬數千,多次以寡敵眾,以少勝多,兩年內大小戰四百餘次,累計殲滅安史叛軍十二萬,以如此奇蹟戰績,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出色的守城名將之一。

    張巡善用城池,因地制宜,攻守兼施,虛實結合,攻敵不備,避實擊虛,擾敵疲敵,夜兵突襲,百出奇策,有無相生,幾乎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使了個遍,睢陽保衛戰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城市機動防衛戰的經典之作,張巡的許多守戰奇計,都為後世中華名將效仿並心神往之。

    睢陽之戰,張巡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苦撐十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是抗擊、牽制安祿山叛軍的著名城市攻堅戰。當時,朝廷僅剩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著,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後果不堪設想。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評價此次戰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睢陽之戰保住了江南,保住了大唐,使得中華文明的火種在強盜的鐵蹄下倖存了下來。但因其太過慘烈,被稱為唐朝最悲壯的戰役。

  • 2 # 觀穹閣

    首先看交戰前雙方的兵力對比。

    據《資治通鑑》的記載,交戰前,唐軍有士兵大約一萬人,城中老百姓數萬人,而叛軍有將近十三萬。交戰後,張巡等統帥幾乎全部或陣亡或被俘虜後殺害,城中軍民僅剩四百多人,而叛軍被殺有將近十二萬人。從人數的變化情況可見,這場保衛戰激烈程度。

    再來看一下唐軍的糧草情況。由於睢陽城被叛軍團團圍住,導致外部糧草無法運進來。為了解決飢餓問題,在老鼠樹皮等幾乎吃完的情況下,張巡決定讓士兵吃人,以保障士兵有足夠的體力應對敵人。張巡作為統帥,為了給士兵起到表率作用,他將自己的愛妾殺死,讓士兵們吃自己愛妾的肉。許遠也效仿張巡,殺死了自己的數名僕人讓給士兵們吃。就這樣,睢陽城的士兵們依靠吃人,維持了三個月,為唐朝穩固統治爭取了有利時間,等到叛軍進城時,守城的士兵大多也連人肉都沒得吃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叛軍入城。睢陽保衛戰,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慘劇,這或許就是睢陽之戰被稱為最慘烈戰役的原因。

  • 3 # 青田視野

    崖山海戰,陸秀夫揹負年僅九歲的帝昺跳海殉國,南宋滅亡。

    文天祥作為俘虜親眼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痛苦萬分,“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之後,文天祥被帶回大都,囚禁在兵馬司牢房。無論元人怎麼勸解,文天祥始終不肯屈服投降。

    不僅如此,他還寫下了著名的《正氣歌》,用以明志。詩中一口氣列舉的十二位著名人物,面對生死抉擇,也沒有放棄原則,文天祥藉此表示他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詩中“為張睢陽齒”一句,正是今天文章的主題:張巡與睢陽之戰。

    天寶十四載九月,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在范陽起兵,以突厥騎兵為主混合了多個民族以及中原流民的軍隊向長安襲來。

    這支軍隊號稱二十萬,一路上勢如破竹,大小州縣多數望風而降,唯獨到了睢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更令後人感到詫異的是,領導士兵死守睢陽的張巡,官職不過是一個縣令。

    張巡於開元年間中進士,並且有留在長安做官的機會,因不想依附於楊國忠,只好到真源縣任縣令。安祿山起兵之後,他自己招募勇士一千多人,在雍丘多次擊敗叛軍。

    應睢陽太守許遠之約,張巡率領士兵來到睢陽,共同抵禦叛軍南下。

    睢陽,是通往江淮的要道,而江淮一帶則是唐帝國最為重要的後勤補給站。“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失去了經濟補給,軍隊自然不戰自潰。於是安史叛軍對睢陽城發起了猛攻。

    在張巡指揮下,安史叛軍在睢陽之戰的首戰中損失萬餘人,主將楊朝宗落荒而逃。朝廷得到張巡勝利的訊息,加封他為河南節度副使。

    當時河南部分地區掌控在安史叛軍手中,這個節度副使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但是空頭支票也有空頭支票的好處,說明朝廷時刻關注著河南的戰況,而這此次加封,也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

    當時的河南節度使為李唐宗室虢王李巨,張巡向他討要物資用來賞賜士兵,結果被拒絕。更讓人氣憤的是,虢王李巨將睢陽太守許遠積攢的糧餉分給了其他兩郡,兩郡在得到糧餉之後,立刻向叛軍投降。

    叛軍久攻睢陽不下之際,內部也發生了矛盾。

    安祿山率兵攻陷長安之後,並沒有發兵追趕唐玄宗,給了唐朝廷喘息的餘地。至於安祿山為何不追趕,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安祿山自己身體的原因。安祿山身體肥胖,重達三百多斤,如此體重,還能做胡旋舞,殊為不易,為了得到唐玄宗的認可,可以說拼了命了。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超重或肥胖可能引起眼疾和失明,安祿山在起兵之後視力開始下降,等到長安,基本上已經完全失明。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繼續追趕唐玄宗,他想著視力恢復之後再做打算。

    二是叛軍需要修整。雖然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不過經過長期的交戰,戰線如此之長,也需要進行休息。在長安進行修整,還可以將長安的珍寶賞賜給部下,讓士兵們更加賣力。

    何況唐玄宗逃往的地方是四川,蜀地道路險塞,易守難攻,追趕所付出的代價比西進時要多出幾倍,即便真要追趕,也要有十足把握的時候進行。

    安祿山失明之後,脾氣暴躁,引起了屬下將官的不滿,而他的兒子安慶緒害怕自己不能繼承安祿山的皇位(安祿山在攻陷洛陽的時候,已經稱帝,國號大燕),便夥同安祿山親信殺死了安祿山,安慶緒自立為皇帝。

    安慶緒稱帝之後,發兵十三萬攻打睢陽,頗有破釜沉舟的架勢。相對於叛軍的數量,睢陽城守軍不過七千人,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睢陽還能守住嗎?

    守不住也要守。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守不住的時候,睢陽城苦苦支撐了十個月之久。

    糧食吃光之後,吃草根和馬匹,到最後不得不食人。睢陽城破的時候,城內已經不足四百人。

    也正是這十個月,為李唐軍隊的反擊拖延了時間,雖然軍隊節節敗退,但是並沒有傷及筋骨,大後方的供給沒有被截斷。

    睢陽城保衛戰如此慘烈,為什麼其他將領見死不救呢?

    安史之亂的叛軍雖然多為胡人,但是並非是靠著殺戮才佔領了李唐帝國的半壁江山。對於投降的將領採取安撫的政策,因此不抵抗不僅不會遭到屠殺,還會得到賞賜;而一旦抵抗安史叛軍,那麼城破之後,就會進行屠城。

    這樣一來,很多人寧願選擇投降,即便不投降,對睢陽也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一旦睢陽守不住,也好投降,對自己也是毫髮無損。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安史叛軍聲勢浩大,很多人以為李唐帝國就這樣滅亡了,抱定這個念頭的就更加不敢出兵救援了。

    朝廷不救援的原因是什麼呢?說來也可笑,即便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太上皇唐玄宗還在和新繼位的唐肅宗李亨進行政治鬥爭。

    河南節度使李巨是由李隆基任命的,而為了掌控河南地區,李亨派出了自己任命的節度使賀蘭進明。賀蘭進明在順利取代李巨之後,也曾擊敗安史叛軍,但就是不肯發兵救助睢陽。

    如果說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無法控制河南地區興起的地方軍閥,那麼為什麼他能指揮軍隊在高密等地可以擊殺叛軍呢?就算是本部人馬的功勞,為什麼可以在高密等地殺敵,前往高密就不能殺敵嗎?

    實際上,賀蘭進明見死不救的主要原因,是他考慮到唐肅宗在後方如果發生不測,那麼回兵救援,以便於自己升官發財。

    睢陽之戰,把當時各方勢力的心思暴露地乾乾淨淨,所有人都想趁機撈一把,根本無視睢陽城內外白骨堆積如山。

    最終,還是唐肅宗李亨腦子開了竅,他任命張鎬為河南節度使,並讓張鎬聯合其他四位節度使,共同前往睢陽救援。這個遲來的救援始終沒能挽救睢陽城的命運,張鎬緊趕慢趕,到達睢陽的時候,睢陽城已經被攻克三天了。

    另一方面,郭子儀率領借來的回鶻騎兵收復了洛陽,李唐軍隊由原來的敗退轉變成了出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平定叛軍只是時間問題了。

    張巡最後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睢陽城破之後,張巡成為俘虜。叛軍主帥尹子奇和張巡周旋了將近一年之久後,對張巡深感佩服,希望張巡可以投降。

    如果想投降,何必等到耗盡最後一點力氣呢?張巡固然是拒絕投降了,不僅張巡拒絕投降,他手下的將領也沒有一人投降。

    相傳張巡就義之前,依舊神色不變,好像自己並沒有失敗。實際上,從起兵開始,張巡大戰小戰四百餘場,殺敵數量佔據了圍攻睢陽城叛軍的一半以上,而自己手下不過幾千人,不論到哪裡,這都是一場勝利。

    張巡被害時四十九歲。

    歷史不會重演,時間也不會倒流,可是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當時附近的州郡派人來救援,朝廷早一點發兵援助,那麼結果是否就會不一樣呢?如果張巡沒有固守睢陽,任由叛軍南下的話,那麼李唐帝國的命運又該如何呢?

    大部分人很難理解張巡的做法,不理解張巡的人,肯定是沒讀過歷史的人,甚至是不理解中華文明精髓的人。

    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義利之爭”,四處宣揚“捨生取義”的思想,為的是什麼?即便他無法改變世界,他也不會讓世界將他改變,他那個孤獨的背影,正是“雖千萬人吾往矣”最好的詮釋。

    齊國滅亡之後,田橫率領徒屬五百人乘船入海居島中,田橫回到陸地自殺之後,訊息傳到島上,五百人皆自殺相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中華文明的主軸根本不是由那些奴顏屈膝之輩、脅肩諂媚之徒構成,更不是跟隨著社會的主流喊幾句口號,喊幾聲萬歲,就可以留下名姓的,即便能留下,也是釘在恥辱架上的罵名。

    翻開二十四史,即便是帝王將相的家譜,也掩不住張巡們的光耀。

    正是:

    人生翕歘雲亡。

    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

    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

    枯木寒鴉幾夕陽。

    郵亭下,有奸雄過此,

    仔細思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一部毀經典的電視劇出現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