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在傳統典論中,除有特意、故意含義外,還有潛心致志之意。如《莊子》中“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才穎之士,刻意學文”。
但在傳統書論中,出於某種社會文化背景和心裡需要,書家們大多排斥“刻意”,多解讀為特意為之,而忽略專一心思之構。漢趙壹《非草書》中說“書之好醜,在心與手,可強為哉?”蔡邕《筆論》中說:“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都將不勉為其難、追求自然天成作為一種理想矢志追索。
回覆列表
-
1 # 狂喜淡墨a
如何理解書法欣賞的“刻意”審美觀?
所謂“刻意”就是注重自己的審美標準來鑑賞一幅作品。
這是一種慣例,每一個欣賞都有自己的欣賞水平,客觀的說,應該辯證的方法來評析一幅作品的好壞。不能主觀的憑籍自己有限的書法基礎來評說。尊崇書法藝術的多樣性來評價。“刻意”的述說只能是管窺蠡測,侷限一方面而忽視全方位的對待一幅作品。書寫的佳作也有瑕疵,同樣書寫的劣作也有優點存在。
固然不好的作品,皆出自方方面面的不如人意。比如一幅情性野氣的草書,而缺失筆法厚度,或法性稀疏。此類就有了草書的線條筆畫藝術表現形式,有了敗筆,即是情性激盪,也不會有美的享受,叫做有心無力。一般草書都有此境。但是具有情性表現,可有潛力,只要學習技巧筆墨,與成功不遠。但是筆畫技巧高度,而性情沒有放縱不羈則有永遠寫不出狂草境界。只有園囿與法度之中。需要蓄積筆外功夫。
因此欣賞作品應該本著全面客觀的分析。不可刻意著重一點而否定全盤。同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看到當前書墨又能展望水準的趨勢方向。
刻意的東西,都是規範的用心的。而往往忽視那種創新的東西,書法的風格就是具有創新之美,才是一種無形的書墨之境。自然之境。欣賞能夠發掘這種美的潛能,才具有慧眼。才是與刻意相反的欣賞習慣。
由此不可過之的極端刻意化。而又發展觀,不能侷限於古法,要有新意的辨別力。
淺顯理解,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