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何物種一樣,人類無疑還會繼續進化,但進化的程度、幅度和表現形式會與我們所瞭解到的過去的進化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物種能像今天的人類這樣,具有無窮的駕馭外物、尤其是科技的能力。
首先還是來看一看進化論的基本組成元素,即物種透過選擇性地遺傳那些能適應環境壓力的形狀而獲得延續和發展。那些沒有適應的物種,或者適應了但其形狀沒有遺傳下來的物種則被環境所淘汰。這一基本原則不但可以應用在動植物身上,也同樣可以應用在史前人類身上,比如人類直立行走的能力,比如各種初級的勞動能力,比如語言能力等等。
但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人類自身的這種進化就越來越緩慢了,因為人類能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能,用來對付環境壓力。比如捕獵食物不夠,人類就發展起了農業,並且農業的生產率越來越高,讓人們不再擔心基本的生存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形體上需要進化的地方就越來越少了。
到了近代科技出現以後,這種情況越來越突出。而且隨著生產力的極大豐富,人類還在有意識地克服單純依賴科技對形體的影響。比如,如果所有人或者絕大多數人都要以碼農為生,每天都要做十幾個小時的鍵盤俠,那麼人類的形體,包括手指、腰部等都要逐漸適應這種情況,可能若干代之後真的如一幅廣為流傳的漫畫那樣,人類後來又像猩猩一樣重新彎下了腰。但所幸,我們的社會財富的發展讓即便是碼農們也有能力投入相當的時間進行健身和體育活動;我們的社會也不斷創造著多樣化的職業和技術讓很多人可以脫離電腦鍵盤(略帶諷刺的是,全民用手機雖然有點病態,但卻解除了很多人對電腦鍵盤的高度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人類像動植物那樣、或者像原始人那樣需要在形體上進化以適應環境的經典進化論場景越來越少。但這不意味著進化論沒有用或者人類不再進化,我們仍然在適應環境,只是越來越多的藉助器材與科技,而雖然人類可以像上面說的那樣透過健身或鍛鍊等減輕藉助各種器材與科技對人類形體的影響,但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有的,只是由於其程度很低,需要很多很多代人的累積效應才能體現出來。對此我們大可不用擔心。
像任何物種一樣,人類無疑還會繼續進化,但進化的程度、幅度和表現形式會與我們所瞭解到的過去的進化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物種能像今天的人類這樣,具有無窮的駕馭外物、尤其是科技的能力。
首先還是來看一看進化論的基本組成元素,即物種透過選擇性地遺傳那些能適應環境壓力的形狀而獲得延續和發展。那些沒有適應的物種,或者適應了但其形狀沒有遺傳下來的物種則被環境所淘汰。這一基本原則不但可以應用在動植物身上,也同樣可以應用在史前人類身上,比如人類直立行走的能力,比如各種初級的勞動能力,比如語言能力等等。
但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人類自身的這種進化就越來越緩慢了,因為人類能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能,用來對付環境壓力。比如捕獵食物不夠,人類就發展起了農業,並且農業的生產率越來越高,讓人們不再擔心基本的生存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形體上需要進化的地方就越來越少了。
到了近代科技出現以後,這種情況越來越突出。而且隨著生產力的極大豐富,人類還在有意識地克服單純依賴科技對形體的影響。比如,如果所有人或者絕大多數人都要以碼農為生,每天都要做十幾個小時的鍵盤俠,那麼人類的形體,包括手指、腰部等都要逐漸適應這種情況,可能若干代之後真的如一幅廣為流傳的漫畫那樣,人類後來又像猩猩一樣重新彎下了腰。但所幸,我們的社會財富的發展讓即便是碼農們也有能力投入相當的時間進行健身和體育活動;我們的社會也不斷創造著多樣化的職業和技術讓很多人可以脫離電腦鍵盤(略帶諷刺的是,全民用手機雖然有點病態,但卻解除了很多人對電腦鍵盤的高度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人類像動植物那樣、或者像原始人那樣需要在形體上進化以適應環境的經典進化論場景越來越少。但這不意味著進化論沒有用或者人類不再進化,我們仍然在適應環境,只是越來越多的藉助器材與科技,而雖然人類可以像上面說的那樣透過健身或鍛鍊等減輕藉助各種器材與科技對人類形體的影響,但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有的,只是由於其程度很低,需要很多很多代人的累積效應才能體現出來。對此我們大可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