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事情是借鑑歷史就不會犯錯的,可是當今學生,甚至是大學生對歷史知之甚少
4
回覆列表
  • 1 # 鵬翔e教育

    書本上的歷史,只能讓我們粗略的瞭解一下歷史的演變和重大事件。

    “學習歷史可以借鑑前人優秀的閃光點,規避錯誤經驗”我一開始也是抱著這樣的態度去學習歷史的。其實歷史事件的形成往往不能把它歸結成單一的原因。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

    書本上的內容肯定是不夠的,這麼多年的演變,豈能是幾本書就涵蓋的麼?現在的網路或者說圖書館,資源很豐富,你可以多瀏覽一些相關的歷史書籍,便能豐富我們對歷史更多的瞭解。

  • 2 # 吳勘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是興趣。

    應試教育下對分數的要求,的確限制了學生對於歷史本身的思考。但是這不是造成現在問題的“原罪”,做任何事情開始可以靠一時興起,但是能夠堅持下去,那就一定要對它感興趣。學習歷史對你來說如果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那麼即使沒有分數的桎梏,你也永遠不會學到“歷史”。

    怎麼增強對於歷史的興趣?推薦給大家我自己的一種方法。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典故、成語去學習相關的歷史。在把一個個的碎片慢慢的連在一起,透過這種過程去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我們對歷史本身的興趣。

    建立自己的歷史觀。

    現在中學階段的歷史課本,由於一些大家都懂的原因,對某些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是有失公允的。但是基本史實都是真實的,所以不要過分質疑書本,這只是給我們提供學習歷史的基礎。在走不穩的時候不要想著去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逐步形成自己的史觀,歷史觀實為人生的準據,欲得一正確的人生觀,必先得一正確的歷史觀:進步的、唯物的、社會史觀。

    如果對待歷史始終先入為主,你怎麼去學習?現代網路這麼發達,不懂可以問,不會可以學。但是你沒有正確的歷史觀,始終固執的堅持自己的觀念,那麼你不會有進步。給大家幾點建議:

    不要存在地域偏見,不要讓愚蠢矇蔽了眼睛。

    歷史是人的歷史,不是神的歷史。

    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要一個道理去套五千年。

    要有自己的思考,更要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是前面有輻射還是後面有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