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梧桐樹邊羽

    杜甫的千古名篇《旅夜書懷》好在哪裡?詩中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

    《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

    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他在後期的詩固然有憂國憂民之心,但是更多地還是對自身飄零生活的喟嘆。

    但是這並不影響詩聖這塊招牌的顏色,就好像我們稱李清照為愛國詞人一樣,其實她的作品都是小情調中的極品,只是靖康之恥的大社會環境為她的生活、作品注入了新的題材,新的風格,從小的痛苦反映出社會大象的方方面面,透露出思鄉,思故國的情緒。所以,是時代造就了李清照。

    杜甫也一樣,畢竟他在仕途上並沒有什麼身份,能具體到什麼國家大事?他只是眼界比一般人廣闊,能從自身的痛苦聯想到天下大眾。從某方面來說,同樣是時代造就了杜甫。

    所以《旅夜書懷》這首詩你問體現了杜甫有多大的胸懷,充其量也就是從個人境遇出發對水深火熱中的天下民眾的感嘆,不必人為過多拔高。但是因為技巧的成熟,詩人的靈性,社會的閱歷,江湖的漂泊,使得他的隨便一首作品都是格律精熟,意境圓融,堪稱五律之樣板工程。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一首仄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十一尤”部的五律。平仄嚴合,音律流麗,字詞簡單,意境開闊。具體平仄格律本人專欄有詳細講解,這裡就不囉嗦。我們知道它是嚴格的格律作品就行。

    那麼它好在哪裡?無非就是格式和內容。嚴格合律就是格式的好,意境思路就是內容的好。到了杜甫這個時期,一首近體格律詩要怎麼寫,如何拗救,如何“起承轉合”,對他來說,都是庖丁解牛,毫不費力。難得的是在規則之中的酣暢詩意表達,同樣遊刃有餘。

    我們具體來看內容。

    首聯“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十個字內容豐富,交代了時間、地點、天氣、狀況,迅速勾勒出一副水墨畫: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零地停泊著。而這些精緻意象的選取又讓人感覺到詩人的心理:我就像夜色裡岸邊迎風擺動的細草,又像暮色中江心孤獨漂泊的小舟。寫景,又寓情於景。

    一個孤獨的人,被蒼穹浩瀚所震撼,這其實也是人類共情。

    這兩句明顯來自他的偶像李白年輕時出蜀所作《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但是杜甫的化用要更勝一籌,從山水之勢上升到了宇宙的遼闊,給詩人、給讀者的震撼也就更強烈。

    文筆好在哪兒?就好在這些地方。

    可是如果順著這個思路下去,或者說就是一首寫景詩的話,到這裡也就夠了。但是詩人明顯還有話要說,他現在的感受不僅僅是被大自然的景色所震撼,同樣是有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會有不同於他人的感覺,這也是寫詩的原因,情感的輸出要有延續和拓展,不能僅限於景色感染。

    尾聯“合”,“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合回首聯所看到的夜色江景,同時加深頸聯對自己的形象的描寫,形容自己在天地之中飄零,就像那江上的沙鷗無處可依,悲愴伶仃的心情表露無遺。

    一首詩四十個字,從附近的景色,放大視野到宇宙,感嘆個人的渺小無力,聯想到自身在仕途的飄零,正如那風中沙鷗,不知何處可以棲息。

    寫景雄渾壯闊,氣象萬千,卻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用大江東流、星月爭輝的絢爛景象反襯出詩人的孤苦伶仃、悲慘境遇,最後又用蒼茫天地間細小的沙鷗自喻,突出了渺小而無力的孤獨感。

    起承轉合,嚴絲合縫,庖丁解牛,無懈可擊。

    作品成為詩史,杜甫成為詩聖。

    但是若單獨把這首作品拿出來談胸懷,倒是並不一定多高大上。這也是為什麼其他詩人同樣偶有佳作,卻無法與李白、杜甫抗衡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作品沒有穩定、持續性,無法開宗立派。

  • 2 # Solidy

    撇開什麼專業性技巧,最打動人的應該是詩中真摯的、極易產生共鳴的感情。

    “飄飄何所似?”

    在這飄忽不定的世道里,和平安穩是奢望。生活“飄飄”住所“飄飄”,天地之大,居然真的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席捲而來的蒼涼如此真實又令人絕望。

    在這種境遇下,這無奈的發問是對自己也是對環境問的。世事如海,而自己,僅是無可奈何的浮萍。

    所以才說“天地一沙鷗”。可全無沙鷗的自由,只有面對蒼茫大地的渺茫無措。

  • 3 # 燕子的濤寶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由於受到排擠,詩人雖有遠大的抱負,但政治上的失意使他長期壓抑而得不到施展,漂泊,孤寂,心中不平。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卻如沙鷗一樣,轉徙天地間。

    杜甫一生都懷著遠大的政治抱負,無奈命運,時運不濟,使得他壯志難酬,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將愛國情懷全部都提現在了詩中。

  • 4 #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天地視萬物為卑微的草,天地像風箱,虛而不屈,動而欲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細草與夜舟的心情總是讓微風的變化帶動,詩人恍恍惚惚安靜中進入通靈的境界。

    星垂平野闊,大像無形。月湧大江流,大音希聲。能欣賞這樣安靜的境界,詩人曾經度過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艱難的滄桑。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發窮酸的書生氣味,意思是寫幾首小詩,掙不來幾個錢,還把命搭上。

    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詩人是豁達開朗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天長地久,天地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沙鷗不自生,故能長生。外其身而身存,詩人恍惚天地之外而詩歌的生命天長地久。

  • 5 # 白溪釣客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一杜甫《旅夜書懷》

    釋過來:

    微風徐徐吹拂著江岸上細細的小草,

    夜間沽酒於停泊的蓬舟。

    點點繁星低垂連著廣闊的原野,

    茫茫江水伴著月光滔滔東流。

    文章的精華不是為了名聲而違心所作!

    如果夙願未了應託病辭休。

    此時飄泊喚起一種相似的情懷,

    飛翔在大江平野的就是這樣的一隻沙鷗。

    【注】

    這首五言律詩是杜甫在公元七六七年秋天飄泊夔州(今重慶奉節縣)所作,從中可以領略詩聖的高尚情懷。

  • 6 # 一往文學

    杜甫的這首《旅夜抒懷》其實在我看來最為值得我們當代青少年學習的地方就是能融情於景,完美地詮釋情與景之間的關係,能夠將外界的景象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同時又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景物之上,正所謂真正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但是討論到現在,我們仍然沒有談論到這首詩的核心部分與內涵,詩人在外漂泊,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彷彿當今在外背井離鄉的工人和農民,詩人所遇到的困難比如無人理解、四處漂零就類似於在外地工作的這些人,他們一年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可想而知他們的心境與杜甫寫作此詩時候的感情是何其地相似,在外打工,可能很多時候遇到不被人理解,遭受排擠和打壓等等現實社會中的不公平待遇,這也就像杜甫當時不被人所心上的那一份無助和感傷。這是他們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同之處也恰恰是在此,杜甫在這首詩中表達了無盡的感傷,他的心情基本上都是處於低谷中的,但是在外工作的農民共或者是這些背井離鄉打工的人卻往往心中正是那一份對家的責任,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支撐著他們不斷地向前看,即使在現實中屢受挫折,即使不被別人所看好,但是正是對未來的信念促使他們不斷前進,不放棄。也就是說他們更多地是關注著未來,而杜甫在這首詩中可以說都是圍繞著過去而展開寫作的,在整首詩向後推進的過程中,他的焦點也一直都是以過去發生的種種悲傷和遺憾之事來立意的。換句話說,此處情感雖然相似,但是情感的來源和時間以及情感導致的結果都是不同的。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

  • 7 # 原卉詩詞

    詩聖杜甫是中國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素有詩史之稱。由於—生坎坷,貧病相煎,故他的詩多有沉鬱。

    《旅夜書懷》全詩為: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沙鷗。此詩大概作於公元七六五年嚴武死後,杜甫失去了生活依靠,不得巳攜家乘舟東下的途中。

    詩的笫—.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岸上的細草,小船孤獨地停泊在岸邊。但這並不是空泛的寫景,而是寓情於景,以景示懷:我就象岸邊的細草—樣渺小,象江中的孤舟—樣的寂寞啊!笫三.四句寫遠景:群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好雄闊啊!注意!這裡的樂景其實是在寫哀情:美景如此,而我卻孤苦伶仃.顛波流離。面對美景,滿心只有悽愴。第五六句開始書懷:我現在有名聲,是我的文章好呢還是我年老多病該老休呢?其實都不是!而是政治上受排擠,不得巳才這樣的。最後兩句說:現在的我象什麼呢?只是象這廣闊天地中的—只沙鷗罷了。真是字字血淚啊!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可以說是古典詩歌中情景互生.互為其宅的範例。

  • 8 # 亦有所思

    小可當年學習寫詩詞的時候,曾做過一個試驗。旅夜書懷頜聯出句是“星垂平野闊”,那個垂字想替換一下,於是翻開平水韻表,將所有的平聲字一個一個地放上去,想換掉這個“垂”字,結果無論換哪一個字,都不如這個“垂”字好!

    杜甫是怎麼想到用這個“垂”字的?

    那個“湧”字也是如此。

    題主問,這首詩好在哪裡?

    好在一字不可易。

    古詩詞第一難在煉字,第二難在搭配。而煉字煉的不僅是字義的生動與形象,還有這個字的發音所產生的音律之美。

    一個垂字,音色深沉,雄渾,頓挫,孤寂。

    一個湧字,音色有力,開闊,急促,悲壯。

    還有尾聯的飄飄二字,世界上最俗不可耐的疊字,唯一用得雅到巔峰的就是這一首,相比之下蔣捷那首《虞美人》中的“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簡直不堪入耳。

    全詩沒有一個出奇的字眼,全是俗到底的字,天地,文章,老病,微風,細草,這些字連後世詩人都輕易不用,因為太俗,或者因為功力不足寫不出彩來,只有杜甫這一首,真真的煉字加搭配加音律的完美合一,毫無違和。

    這首詩是五律的典範之作,是神作,不可複製,無法模仿。

    僅用白菜和豆腐就做出了絕世美味,直接把滿漢全席碾壓了一萬個來回。

    杜公還有一首《春望》,很多人欣賞“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這一首最撩人的應當是頸聯對句的那一個“抵”字,這個字愈品愈妙,難以言表。堪稱千金不易!

    詩以一字論優劣,古人誠不欺我。

  • 9 # 使用者60397079085

    《旅夜書懷》好在哪裡?體現什麼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名聲難道是因為我的文章寫得好嗎?不管如何,官位是應該因為我年老多病而辭退掉的。如今我來到這江邊上,孤孤單單地停留在這裡,就像那天地之間的一隻孤孤單單的沙鷗一般!

    王夫之曾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和景互藏其宅,也就是㝢情於景、㝢景於情。㝢情於景,就是書寫適合於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的景物,使情藏於景中;㝢景於情,就是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旅夜書懷》就是一首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典範。全詩情景交融,意境雄渾,氣象萬千。景物之間互相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孤獨悽零形象,全詩瀰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這就是詩人身世際遇的寫照。

  • 10 # 謝小樓

    杜甫的《旅夜書懷》,寫於他的晚年,是他的經典名篇之一,被清人蘅塘退士選入《唐詩三百首》之中。全詩如下: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詩寫於唐永泰元年(765),當年,杜甫在成都的依靠嚴武去逝,只好全家東下,到忠州後,寫了這首詩。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危檣,高高的船桅杆。

    微風輕輕吹拂著岸上的細草,夜幕下,一艘桅杆高高的小舟停泊在岸邊。

    “危”、“獨”二字,隱含著他艱難的生活,起二句從近處小處寫,平靜的語言中暗含著杜甫洶湧的情感暗流。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兩句意境突然變得闊大,因為平野廣闊,所以星星彷彿從天幕上垂下,明月倒映而下,隨著大江奔流湧動。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

    我的名聲豈是因為文章而顯著,官位倒是因為老病而退休。

    這裡杜甫是正話反說,他的名聲本來說是因為文章而得,官位卻是因為與同僚不和,自稱老病退休。他這樣正話反說,傳達出他內心的鬱鬱不平。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如今四處漂泊,就像天地間一隻孤獨的鷗鳥。

    杜甫的這首詩,從眼前的細草、微風、孤舟寫起,於平靜的語言中暗藏洶湧的情感,繼而突然境界擴大,但見天幕四垂,大江奔流,在這廣泛的天地中,詩也將暗藏的情感發洩出來,在正話反話中婉轉地控訴出現實的不公與命運的無奈,最後結之以天地一沙鷗來結束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杜甫的這首詩中,雖然有對人生的無奈,有對命運的控訴,但氣勢雄壯,毫無衰頹之感,頷聯的闊大景象使全詩充滿力量,最後的沙鷗雖然以弱小,但它依然飄飄於天地間,顯示出它強大的內心。

    從詩中可以看出,杜甫無論經歷怎樣艱苦的人生,他的內心始終有一股雄壯的力量,這也是詩聖杜甫偉大的人格體現。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中評: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

  • 11 # 寫字的章魚

    《旅夜書懷》是一首五律,歷來都說老杜的七律寫得好,實際上除五言絕句稍弱一些以外,杜甫在五律、五七古、七絕、歌行體、樂府等詩體上都有非凡的成就。這首詩好在哪裡?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能不能被稱作千古名篇?下面我們逐一來分析。

    一、格律

    一般認為五言律詩定型於“沈、宋”,成熟於盛唐,杜甫對格律的探索精神基本體現在七律上,而五律由於每句的字數較少,很難有發揮的空間,因此杜甫的五律大都是嚴謹合律的。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自稱“晚節漸於詩律細”,這首《旅夜書懷》正是他晚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該詩屬於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壓平水韻“十一尤”,中間兩聯對仗,無失對失粘,在格律上非常嚴謹。

    二、寫作背景

    儘管這首詩的具體成詩時間尚有爭議,但普遍認為是杜甫離開成都後,作於某一次旅途當中。離開成都是杜甫人生中一個大事件,偏偏歷史上對杜甫為何離蜀也語焉不詳。因為好友嚴武的薦舉,杜甫得了一個“檢校工部員外郎”的職位,但這只是個虛職,他實際上在嚴武的幕府中做事。永泰元年(765年)初,杜甫辭去了幕府的職務。網路上的資料多說因為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故而出川。其實四月二十九日嚴武暴斃,杜甫五月即離蜀,從整點家產到安排行裝並且置舟東下,這些工作遠非短時期能夠完成,很可能杜甫在去職時,就已經有了離蜀的打算並作好了準備。

    討論上述內容並非無意義,從杜甫成都後期的詩作中可以看出他並不太滿意幕府的工作,並且早已有了歸隱的念頭。 其原因大致有幾條,首先他和嚴武之前是互相傾慕和尊重的好友,現在成為上下級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轉變,杜甫不太適應這種轉變。嚴武性格暴猛,而杜甫“性褊躁傲誕”,二人之間並非總是這麼融洽。還有杜甫當時多病,身體狀況並不好,不適合長時間辦公。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杜甫認為幕府的工作和他的人生理想相距甚遠,正如他詩中所言“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在這種種原因交織之下,杜甫做出了去蜀東遊的決定。

    這首詩在時間上的爭議在於究竟是杜甫離開成都時所做還是離開夔州後所寫,結合杜甫那幾年的詩作來看,不管是在哪個時期,杜甫已經感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但內心深處仍然存在著不甘和希望。和前期的憂國憂民作品不同,他的這時期詩作更多體現的是個人的孤獨、不幸的境遇以及對命運的感嘆,這首《旅夜書懷》正是這方面的典型作品。

    三、形式內容

    五律講究起承轉合,先看起句“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首聯看似平淡,但交待了時間、地點、天氣,且描摹生動,並蘊含抒情。正因為是細草,所以在微風下也能感知草的擺動,而這裡的“細草”和“夜舟”也是作者自身的象徵,細草寓意渺小,獨舟代表漂泊不定,這正是杜甫的人生寫照。第二句中的“危檣”又體現出作者的高傲和孤單,可以說僅此一聯,就可以看出杜詩在語言文字上的巨大張力。

    接下來的頜聯應該是唐詩中最好的對句之一,“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非常善於造境,他在抒發那種深厚濃重的感情之前,往往要先營造出一個壯麗開闊的景象進行鋪墊,用環境的闊大來映襯其個人的孤獨和不幸。比如他晚年的另一首作品《登岳陽樓》,首聯很平淡“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接下來就必須要造境了,但孟浩然已經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種氣勢磅礴的句子專美於前了,要怎樣才能與之匹敵呢?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杜甫,他下面兩句接得非常漂亮“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樣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場景,絲毫不落孟浩然下風,由此再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抒情“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回到這首詩中,杜甫描寫的是夜晚的景色,晚上視線不佳,如何才能顯得開闊呢?他用了低垂的星空來顯現平野的遼闊,用月光在奔流的江水上湧動呈現大江的寬廣,眼前的大江、頭頂上廣闊的天空、天上眾多的繁星、隨著江水奔湧的月亮、月光籠罩之下無盡的平野……兩句詩中似乎囊括了此刻天底下所有的景觀。這裡江水流動還暗含時間流逝的意思,因此這兩句看起來是壯觀的“樂景”實際上是為了映襯其個人不幸的“哀景”。

    頸聯從寫景轉到作者自身,“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這一聯既是自嘲,也是無奈。杜甫雖然是死後才詩名大顯,但生前也並非如網上傳言般籍籍無名。這一點僅從他和一些官員及文人的交遊、詩作唱和中就可以看出。這些人包括李白、高適、岑參、儲光羲、李邕、王翰、賈至等,並且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提到韋濟“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可見杜甫在世時,就已經擁有一定的名氣。只是他更希望自己的名聲是來自於經國濟世,而不是詩文,這也是幾乎所有古代文人的終極理想。

    杜甫晚年多病,可以考證出的就有糖尿病、瘧疾、風痺、肺病等,並且糖尿病的併發症還很嚴重,已經影響到了腳和眼睛。在他晚期的作品中,反覆提到自己的“多病”,可見疾病對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因此“官應老病休”不只是懷才不遇的牢騷話,也反映了他真實的困境。檢校工部員外郎的虛職讓杜甫心灰意冷,也許在他的心裡,這個從六品上的官職甚至比不上之前從八品上的左拾遺,那畢竟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可以參與國家事務,並且對皇帝進行勸諫,因此杜甫才會在詩中說“泣涕受拾遺”。杜甫失去這個左拾遺也是因為他不肯順著唐粛宗的意願,在他的心目中,儒家的衛道精神和作為諫官的本分更為重要。歷來人們評論這一聯時都把它理解為是反話,但這裡面實際上是正反交織的。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形容自己在天地之中飄零,就像那江上孤零零的沙鷗一樣無處可依,這裡的“一”字迴應了首聯中的“獨”字,前後照應之下,整首詩都籠罩在悲愴伶仃的氣氛中。這一聯既是杜甫當時境況的概括,也是他漂泊半生,最後孤苦無依的真實寫照。到了知天命之年,杜甫也明白自己的人生也大致如此了,在玄宗時期未獲起用,粛宗時期遭到排擠,代宗時期仍然看不到希望。他看透了唐王朝的黑暗,也對其失去了信心。這一刻的杜甫給人以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屈原身上可以看到,在陳子昂身上也可以看到,可見這種憂國傷時,孤獨而不被理解的情懷是有所傳承的。

    四、藝術風格

    說到杜詩的風格,人們習慣用“沉鬱頓挫”來形容。“沉鬱頓挫”出自杜甫的《進雕賦表》,其中說道“倘使執先祖之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沈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原本是杜甫形容自己的文章風格類似於揚雄、枚皋兩位辭賦大家,後來被人常常拿來評價杜甫的詩作。清人吳瞻泰在《杜詩提要》這樣解釋沉鬱頓挫-- “沉鬱者,意也,頓挫者,法也。” 依此看來,“沉鬱”指詩的思想內容,即內容要深刻、深厚,同時凝重而含蓄。“頓挫”則是藝術手法,指詩句的轉折停頓、節奏的跌宕起伏。

    這首詩的“沉鬱”之處在於展現了一個遼闊蒼涼的境界,杜甫用造境之法將原本平常的“細草”、“微風”、“危檣”、“獨舟”、“星空”、“平野”、“明月”、“大江”等物象巧妙組合,無論是景物,還是景中蘊含的情感,均給人以深沉厚重之感。

    本詩中的“頓挫”還不止於語句的節奏轉折起伏,在詩的情感表達上,也體現出感情的迂迴典折變化。從頷聯到頸聯的轉折是情感上的一個巨大轉變,從頸聯到尾聯同樣是一個大的改變。結合全詩來看,景觀的闊大與渺小、情懷的進取與退縮等相互交織融合,構成了沉鬱頓挫的美感。

    五、結語

    杜甫既然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像劉長卿被稱作“五言長城”,或王昌齡被尊為“七絕聖手”,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杜甫的成就不止在於七律。這首《旅夜書懷》是杜甫的五律代表作之一,也足以堪稱是“千古名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