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陽頌

    相對比較合理。理由兩個指標。

    一,得房率。得房率是每戶可支配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總建築面積(銷售面積或證載名義總面積)之比。即=套內建築面積/每戶名義總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銷售(或證載名義)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公用建築面積。一般情況下,多層建築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72%。

    開發商的房子的時候都涉及到公攤的問題。證載面積就是套內建築面積加上公攤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我們所說的得房率。得房率。又是一個衡量整體使用質量的一個指標,就一個固定的樓房來說,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得方率過高,說明配套設施相對較少,方便度相對較小,得房率過低,說明相配套的設施的面積大,可能相對完善,方便度相對也高。得房率的計算公式是,=(房屋建築面積-公攤面積)/房屋建築面積。一般情況下,得房率在百分之75到85%之間。小高層得房率在80%左右。你的得房率為 90/117=77%。接近平均值,因此說,相對比較合理。

    你說90是套內使用面積,實際我們計算的時候用的是套內建築面積,而套內建築面積要比套內室內使用面積要大,也就是說你的得房率要比77%大,這樣就更接近合理的平均值了。

    二,公攤率。計算公式=(房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房屋建築面積。舉個例子,就你這情況舉例來說,公攤率=(117-90)/117=23.1%。 一般情況下,公攤率都在25%左右。小高層住宅公攤比率在18%到27%。你的是23.1%,在合理區間,因此說是相對合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俠小說中的任督二脈有多神奇,高手為何非要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