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格農業
-
2 # 老農大黎
小麥的鏽病主要分條鏽,斑鏽等,在拔節前到抽穗期都可發生。要在發現初期積極防治。要做到早法早治。才能事半功倍。
鏽病發生速度迅速。危害較大,後期防治難度加大,成本增高。
這幾年,隨著人們對三唑酮和粉鏽寧的長期使用,產生了耐藥性。所以,在小麥繡病防治上要採取藥物交換使用。如戊唑醇,已唑醇,多菌靈等和三唑酮,粉鏽寧交插噴霧。病害嚴重的地塊,間隔一週,連噴2到3次。才能起到很多的效果。
-
3 # 雲眾地
小麥條鏽病是氣傳病害,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在適宜溫度、溼度條件下,病菌繁殖擴充套件迅速。當大田出現少量條鏽病病葉率達0.5%時,應立即進行普治,發病重的田塊在施藥後7-10天再防治一次。可選藥劑有:烯唑醇、三唑酮、醚菌酯、吡唑醚菊酯、氟環唑、腈菌唑、戊唑醇等,配合使用免疫誘抗劑蕓薹素內酯、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效果更佳。如果病害流行嚴重超過10%,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加大,注意抽穗破口期忌過量使用戊唑醇等三唑類藥劑。
若發生大流行情況,除及時防治發病嚴重的麥田外,為了控制病菌的擴大侵染,則要對周邊發病輕和未發病的麥田噴施藥劑預防,以徹底殺滅病原菌,以控制病害進一步蔓延,減輕損失。
小麥條鏽病是小麥鏽病的一種,被列為小麥重大病害之一,影響其發育和灌漿,因而使麥粒秕廋,影響產量和品質。小麥條鏽病一旦發生危害,輕者減產10-3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對小麥產量影響巨大。小麥條鏽病主要靠風和氣流傳播,傳播快、範圍廣。病症識別很簡單,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葉鞘和莖杆。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被色粉狀物,用手觸控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鏽粉。
如何防治:1、選擇抗病品種。
2、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增加中微量元素補充,提高小麥抗病性。
3、及時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磷酸二氫鉀+安融樂傳導劑及時噴霧防治。對鏽病、白粉病、紋枯病防效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