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美蘇核武都那麼強,誰敢用核自己也完蛋,而且他們用來自衛的核武早就綽綽有餘了,那他們為什麼還花那麼多錢造用不著的東西?難道好日子不想過,非要同歸於盡?
3
回覆列表
  • 1 # 老鷹航空

    核武器最大的用途就是呆在發射架上,而不是發射到目標。對於這一點,蘇聯和美國彼此都很清楚。況且製造核武器的成本非常高,雙方一個勁的製造新的核武器,其實也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要確保“能投放到”對方國土上的核武器數量滿足最低使用要求。

    核武器的發射載體有很多種,比如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戰術轟炸機等等,種類相當多,但是每一種方式都有被對方擊中的風險。

    比如戰略轟炸機,蘇聯的Tu-95、Tu-160,美國的B-52、B-1B等,如果搭載著核武器進行戰鬥任務過程中,還未到投放空域,就被對方擊毀,那麼核武器就無法釋放,更無法爆炸,因為核武器的擊發可不是依靠自由落體的撞擊就可以啟用的。

    同樣的道理,最為保險的彈道導彈也存在著一樣的風險。

    早期的彈道導彈射程短,為了能夠打擊對方本土,雙方都發展了核潛艇,依靠核潛艇秘密水下航行“送”彈道導彈一程,但是核潛艇在進入射擊圈之前,也會被對方的潛艇擊沉,都不是百分百可靠。

    後來彈道導彈射程上來了,陸基發射井就可以打擊對方本土,但是畢竟發射井是固定的,如果對方事先攻擊過來,那麼就會報廢整個發射井,這樣也不是絕對安全。

    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公路機動發射平臺、鐵路機動發射平臺,隨時機動隨時發射,這樣提高生存能力。

    發射平臺的安全性解決了,但是,彈道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一樣會被攔截,冷戰時期雙方都在發展導彈防禦技術。可見,能夠有效打擊一個核武器超級大國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為了確保有效攻擊能力,美蘇雙方就必須在核武器數量上下功夫,畢竟所有的攻擊方式都有一個機率問題,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成功機率,只要一次性發射一玩法核導彈,也會有10發能夠擊中目標。

    正因為如此,數量上的優勢本身就是一種核威懾。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歌聲好聽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