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七美學
-
2 # 武夷山市客自來茶莊
巖韻中的“骨”,應是一種不以鮮香見長,而是以醇厚沉著穩重取勝的味道。茶湯裡好像有“沙沙”的小顆粒,或者是好像有柔韌不絕的細絲,從而豐富了茶湯的質地。吞嚥下去很久之後,茶的滋味還在口中齒間迴盪。
何為巖骨?
巖是指生長在岩石上的茶樹,茶葉自身帶有的岩石味或者說山場環境氣息。
骨是指透過傳統的製茶和焙茶工藝,透過反覆焙火,使得茶葉歷經磨難,所形成獨特的骨感。甘、潤、醇、稠。
巖骨首先是指巖茶生長在丹山谷壑、峰巖、澗坑之畔,土壤介於爛石與礫壤之間,為典型的風化岩土。清代崇安縣令王梓在《茶說》中記載,“武夷山周圍百二十里,皆可種茶,其品質有二,在山者為巖茶,上品,在地者為洲茶,次之”。
何謂巖骨花香!
花香較好理解,是指幹茶及開湯後,香氣清正幽遠,清香為下,幽香為上;粗香為下,細香為上,杯底香顯花果、果香、乳香,氣息濃郁,持久綿長。火工重者應該盈溢著沁人心脾的花果蜜香與蔗糖的溫和芬芳,而不應該濃重火味、碳香、焦香、青草香遮蓋過花香、果香。那種香氣與味道即非茶香亦非茶味,應是劣等茶具有的特徵。一款標準的正巖茶,香氣應該蘊含在茶湯中,湯融水中。鼻腔嗅到的蓋香、杯底香顯得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茶湯入口後,能否尋覓到的細細甜甜幽幽厚厚的香氣。
何謂巖骨花香!
巖骨花香中,最難理解的是骨。蘇東坡在《和錢安道惠寄建茶》詩云:“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乾隆皇帝品巖茶也留下詩句:“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用心品讀古人詩詞,何為巖骨?其義自見。東坡居士之“骨清肉膩和且正”,形象點出了骨為茶湯的稠厚細膩,香氣如縷凝聚,綿綿不絕,香久益清,味久彌醇。
何謂巖骨花香!
乾隆皇帝的氣味清和兼骨鯁,更是一針見血,準確刻畫了巖茶質感的渾厚霸氣,茶氣上衝,啜苦咽甘間,如鯁在喉,飲畢舌有餘甘,喉有餘韻,良久不絕。 期間感受又如東坡先生所云:胸中似記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