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大廈
-
2 # 重粒子風暴
光是物質,任何物質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有壽命,光難道能超然物外嗎?光量子具有能量,在空間傳播發生紅移,其能量減少,能量也是物質,這些物質去了哪裡?現在不是人眼睛在看,是探測儀器在地球的背面往宇宙深空看,幾乎沒有可見光和紅外線,只剩幾度的微波輻射。如果光真的有壽命,會不斷耗散或衰減,那麼紅移的原因及結果就要重新評估或徹底改寫,甚至宇宙大爆炸和奇點也要推到重來。
-
3 # 快樂人生168025476
地球北極,南極分別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東西兩半球在二十四小時內分別為晝夜交替,地球那來的背面?莫非題主把月球寫成了地球吧?諒解我的冒味,不好意思。
這個問題看著很小兒科,但其實並不好回答。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就提出過這個夜黑佯謬,也叫奧伯斯佯謬: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充滿著無數顆恆星,那麼夜晚應該和白天一樣的明亮。而這顯然與現實觀測不符。
這個佯謬還是要用宇宙大爆炸來解釋:一、宇宙是有限的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開始於138億年前,那麼我們的觀測範圍最多也只能退回到宇宙的起點,看到大爆炸的餘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在時間上是有限的(有一個起點)。
同時由於暗能量使得空間在加速膨脹,我們的可觀測宇宙在空間上也是有限的(哈勃體積半徑約為460億光年)。
二、人類的眼睛能看到的光是有限的上面一條中我們的可觀察宇宙是有限的,但就算是有限的,也應該還是有足夠多的光照亮地球才對。確實是這樣,但這時候就要問問我們人類的眼睛是否能看到這些光了。
我們人類的眼睛能看到的光的波長是一個很小的範圍,對於大於紅外波長的光,人類就無法感知了。由於宇宙空間本身的加速膨脹,光在傳播中會產生紅移效應,就使得所有從遙遠星系飛到地球的光,都在朝著波長變長方向的光譜線移動。也就是說,星光變得越來越紅直到人類看不見。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處於微波波段。
所以從宇宙學紅移這個角度來說,光子能量在時空中是發生了“衰減”;同時由於星體距離我們十分遙遠,而光的傳播是發散的,於是到達地球的可見光子數量也就是光強也是有限的(光強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