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週一暖
-
2 # Cindyzhuang
都有哦。
小時候,未上學時,主要受父母或者家庭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開始上學後,尤其是到小學階段為止,學校教育是主要影響力;
到了初中階段,個體開始尋找自我,認識自我,這時候,同伴成了主要影響;
上大學後,隨著圈子的擴大,社會實踐,同伴,書籍,這三者共同構成影響力。
謹以個人經歷說明哈
-
3 # 臨流濯足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主要靠實踐。
人的道德品質形成收到五個環節的影響:知、情、意、信、行。即提高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增強道德意志、堅定道德信念、養成道德行為,這五個要素相互相影響,相互促進,這是一個基本規律,怎樣培養良好品質呢?做到五方面相統一,協調發展。
從個體的品德形式結構看,在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中,認知具有基礎地位,認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它要素的發展。
學習造就自己,學習完善自己。認真學習道德常識,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行為才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你所說的課外閱讀,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能增加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增強道德體驗,有助於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當前主要的道德理論,包括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價值澄清學派、社會學習理論等等,基本觀點是通過學校道德教育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促成學生的品德發展。
通俗的說,就是要“愛憎分明”,對“真善美”有熱愛之情,讚美之情,對“假惡醜”有厭惡之情,痛恨之情。
就像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自覺結合,才能促使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行動,不但懂得應該怎樣做,而且懂得為什麼那樣做,從而使人的道德行為與道德品質建立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
道德知識能否內化為道德信念,關鍵取決於情感的認同程度,在由“知”到“行”的過程中,情感是重要的橋樑。而體驗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的產生,意味著人的某種情感活動的發生以及對這種活動狀態的自覺。
孟子所說“惻隱之心”被視為“仁之端”,就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情感體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道德移情的產物,移情與道德行為之間存在著正向關聯。藉助感性個體豐富、鮮活、獨特的體驗,把道德教育的重點由道德知識的傳授轉向道德移情,就能推動學生道德的發展。
這就幫助學生把道德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聯絡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矯正自身,按照選擇方案指導行動,實現目的。
人們知道如何做是對的,但不一定能夠做得到。需要付出努力,克服自己的惰性。比如:都知道“愛護環境”,“熱愛勞動”可是有時自覺不自覺的,亂丟了垃圾,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對自己要求不嚴,有隨意性。
人們都知道“熱愛勞動”好:比如當代中學生、大學生,有的很懶惰,自己的衣服不願洗,就是克服不了惰性。怎麼辦呢?要磨練意志,戰勝自己,努力按照道德理想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培養堅持性的意志品質,要從小事鍛鍊,經常在小事上鍛鍊自己的意志,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現出堅強意志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強的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鍛鍊中逐步培養出來的。!
如在冬季堅持按時上早操、課間操,克服懶惰與寒冷造成的畏難情緒。
又如,堅持提前五分鐘到校,堅持預習功課,自覺地與老師的思路同步,自覺主動學習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形成良好的堅持性意志品質。
把自己正確的道德認知,昇華為高尚的道德情感,磨鍊成為自覺的道德意志,成為自己對美好道德行為的自覺追求,做到有人監督和沒人監督一樣,達到“慎獨”自律,成為自己的堅定信念,什麼時候都能按照道德規範去做。就象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愈矩。"“不愈矩”就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道德自覺。
個體道德的發生不僅僅是道德認知或道德判斷力的發生,更不僅僅是對道德認知的接受,而是包括情感、意志、理想等一系列因素的整體體驗,是一種生成式、融通式的發生過程,所以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道德體驗,能夠幫助學生遇到實際問題做出正確選擇。
《朱子語類》說:“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
《禮記·中庸》則說得更明白:“力行近乎仁。”要讓學生明白哪些事允許做,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提倡做,然後去“行動"。
從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如學生在參加家務勞動中會自覺地學會分工合作,知道權、責、利如何實現統一;讓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和健康的情趣學生就不會迷戀網咖。
從細微處著手,從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品質修養。學生只能在游泳中學會游泳。道德品質的評價最重要回到道德實踐上來,回到人的行為上來,而不能用考試分數這種道德認知去評價學生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在這五方面當中,道德實踐最重要,五個環節最後都要落實到道德實踐、道德行為上來,而良好道德行為的培養要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在社會實踐中檢驗。
以上是我對道德品質培養的粗淺認識,關於道德修養,你認為哪一個更重要呢?
-
4 # 鳳凰山莊ABC鷺島
我的道德修養來源於:一是父母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影響,如:好學上進,勤儉持家,做個好人,孝敬長輩,服務鄉里,安文守紀、思維模式等等這些,從兒時到參加後對我們道德形成影響很大,起了關鍵作用;二是部隊這個大學校的學習、教育、實踐、培養,在艱苦環境下的鍛鍊,老兵的傳幫帶,起到了自己思想道德形成的決定作用;三是平時參加的學習教育和道德實踐,尤其是在道德修養方面正反案例的影響。講點小體會,不一定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是最近令我最為糾結的思考。
就我個人成長而言:父母的言傳身教佔最大部分。
1、待人真誠:小時候我爸常在飯桌上或者閒話的時候,跟我聊他怎麼“舉手之勞”。幹活的時候怎麼幫別人搭把手;中途休息喝水的時候,多走幾步路幫夥伴順帶拿杯子;不計較日常所謂的“吃虧倒巧”……小時候非常喜歡跟爸爸出門,因為跟他出門被很多人待見。雖然他僅是個小學沒畢業的農民。
2、尊重:上小學時,早起有起床氣。任憑媽媽怎麼“嘮叨”都不搭話。被說急了暴躁地“吼”我媽一句。我爸會半開玩笑,半嚴肅地教我“尊重”。
3、孝順:我爸話不多,很少跟我奶奶後面“媽長,媽短”地叫著。但只要他不忙,家裡有些錢,他就會秤些肉,剁成肉餡,做成肉圓湯給我奶奶。我奶奶牙齒掉的早,我記事起就只剩兩三顆牙了。
4、自律和成長:我爸自學的二胡和電子琴了(我上班後才買得起)。雖然只有小學文化。記事起,他就愛練字和練二胡。雖然村裡除了農忙時,男人們都愛打牌、打麻將、打女人,然後東家長西家短。(我們村,別的村可能不一樣)
………………
小時候不覺得,長大後才發現,我爸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孩子的三觀多半跟家庭教育有關。道德修養融在三觀之內。
開頭說的“糾結”是因為現在我也是一位7歲孩子的母親。可是我老公像個沒有長大孩子,很焦慮兒子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