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哥聊歷史
-
2 # 塵谷行知
為學之道,“放心”而已,宇宙生命的奧妙就在這兩個字裡面,就看你能不能破解並付諸實施了。
為學是學什麼?指的是為己之學,“為”字讀三聲,作為,成為,成就自己的意思。這不是小我的自私,而是反求諸己,成就“大我”。將內在之德擴充出來,推己及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孟子的立命觀,“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修身之道,貴在“放心”,不斷修善進德,配合天命,改造自我之命,這個“放心”就是不要被外物所累,不要相信命由天定,而是積極去你自己的心田裡去求福,以真誠之心感應天道,那麼所求皆會有所得。
放心,意味著從內心深處驗證了天道因果規律,這種規律是不可違抗的,種瓜只能得瓜。帶著這種信念,迴歸日常生活中,凡事以“放心”去應對,則所應之事將順著天道規律而發展。
與“放心”相反的是“疑心”,如果對萬事萬物都起疑,那麼你就是在作繭自纏,一念之動,因果造道,在這個自作的輪迴裡面終日煩惱和痛苦,疑心就是不相信命運天道法則,不畏因果,最終是在自我折福。
-
3 # 西嶺月
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區別,在於人有四心:惻隱之心、恭敬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
孟子說,學問之道,求其放心而已。這裡的放心,是指安放人性之本心,亦即上面所指“四心”。人在現實社會里,一味追求滿足物質慾望,就容易迷失人之本性,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而做學問,或者更明白地說,無論是讀書或著文,從本質上來說,它都是人類從精神上進行自我救贖的一條路徑。透過讀或寫的思考,從而對生活進行深刻的反省,找回人之“四心”,使自己成為一個人格上、道德倫理上都趨於完整的“人”,而不是披著人皮的“人”。就我理解,孟子的“放心”大概就是這意思。
孟子認為人生來純樸,是後天和環境改變了人,所以覺得人做學問的目的就是迴歸純樸的人性,重新變得“仁義”。孟子覺得,人只要能守住“仁義”這個底線,人就不至於是禽獸,社會就還能過得去。所謂放心,就是迴歸本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