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枯病,又稱黑黴病(Black mold),主要危害莖和果實,亦可為害葉和葉柄。
症狀
主要為害莖和果實,也為害葉和葉柄。莖部出現傷口易染此病。病斑初為橢圓形,褐色凹陷潰瘍狀,後沿莖上下擴充套件到全株,嚴重時病部變深褐色幹腐,並可侵入維管束;果實染病時侵染綠果或紅果。初為灰白色小斑塊,後隨病斑擴大凹陷變褐色,長出黑黴,引起腐爛。該病原菌產生的交鏈孢酸轉移到植株上部後,可殺死葉脈兩側的葉組織,或葉面形成不規則的褐斑。病斑繼續擴大時,葉緣捲曲,最後葉片乾枯或全株死亡,別於早疫病。
病原
病原為真菌
發生規律
病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流水或滴水傳播,高溼多滴水易發此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 。選用UC157、UC800和全雄系等較抗病品種;合理運籌肥料;徹底清潔田園,把冬季地上部枯死植株殘體集中燒燬,然後扒根曬盤1~2天,再覆蓋2~3釐米厚的新土;採筍期間,選擇健壯的植株留作母莖,避開發病高峰期;當留作的母莖或秋髮進植株長到70釐米高時應及時打頂,同時摘除邊心,可減少營養消耗,以利通風透光,防止病蟲害蔓延。
2、化學防治。藥劑塗莖:在採筍初期留母莖後,母莖長至20~30釐米時,用毛筆蘸1:40的多菌靈溶液環塗在嫩莖上,達到防治目的。噴霧:秋季筍芽出土5天左右即行噴藥,效果最好。常用藥劑有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8天噴一次,連續噴藥三次,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發病初期噴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38%惡霜靈嘧菌酯800倍液,64%防毒磯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500倍液。 防治技術參照番茄早疫病。 [2]
3、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
莖枯病,又稱黑黴病(Black mold),主要危害莖和果實,亦可為害葉和葉柄。
症狀
主要為害莖和果實,也為害葉和葉柄。莖部出現傷口易染此病。病斑初為橢圓形,褐色凹陷潰瘍狀,後沿莖上下擴充套件到全株,嚴重時病部變深褐色幹腐,並可侵入維管束;果實染病時侵染綠果或紅果。初為灰白色小斑塊,後隨病斑擴大凹陷變褐色,長出黑黴,引起腐爛。該病原菌產生的交鏈孢酸轉移到植株上部後,可殺死葉脈兩側的葉組織,或葉面形成不規則的褐斑。病斑繼續擴大時,葉緣捲曲,最後葉片乾枯或全株死亡,別於早疫病。
病原
病原為真菌
發生規律
病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流水或滴水傳播,高溼多滴水易發此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 。選用UC157、UC800和全雄系等較抗病品種;合理運籌肥料;徹底清潔田園,把冬季地上部枯死植株殘體集中燒燬,然後扒根曬盤1~2天,再覆蓋2~3釐米厚的新土;採筍期間,選擇健壯的植株留作母莖,避開發病高峰期;當留作的母莖或秋髮進植株長到70釐米高時應及時打頂,同時摘除邊心,可減少營養消耗,以利通風透光,防止病蟲害蔓延。
2、化學防治。藥劑塗莖:在採筍初期留母莖後,母莖長至20~30釐米時,用毛筆蘸1:40的多菌靈溶液環塗在嫩莖上,達到防治目的。噴霧:秋季筍芽出土5天左右即行噴藥,效果最好。常用藥劑有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8天噴一次,連續噴藥三次,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發病初期噴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38%惡霜靈嘧菌酯800倍液,64%防毒磯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500倍液。 防治技術參照番茄早疫病。 [2]
3、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