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就有一個“家後”,它是在我們小村莊的北面,緊挨著最後一排錯落不齊的民房,那裡有閒置的宅基地、很少有人過的圍村小路、村裡幾乎常年乾涸的排水溝和長滿青草的集水大坑,以及挨著排水溝的相鄰村莊的農田,那裡還生長著楊樹、槐樹、榆樹、構樹、棗樹、楝樹、梧桐,還有各種野草,記憶最深的就是黃花蒿。我們村把那個區域叫做“家後”,一說家後就是指那個地方。
“家後”承載了我童年太多的回憶。記憶中村裡的大人在這放羊、掃落葉、撿樹枝、拾糞。那裡相對村裡來說比較安靜,更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放學後、節假日三五成群的小夥伴不約而同地就去“家後”玩耍,做遊戲、抓螞蚱、摘槐花和榆錢,以及爬樹... ...經常玩的不亦樂乎。
直到我讀高中以前,還是經常和小夥伴們去“家後”。高中以來,由於在家時間比較短,就很少去“家後”了。偶爾回家時,也經常獨自一人去“家後”看一看、走一走。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後”沒落了,沒有了之前的枝繁葉茂、曲徑通幽,反而是有點斷壁殘垣,樹枯草萎的景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不用去“家後”放羊撿柴拾糞了,現在小孩子的娛樂方式也被資訊科技替代,不願意去“家後”玩我們一樣的“土”遊戲了,“家後”失去了原有的人氣。
“家後”,承載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也見證了我們童年的歡樂與友誼。也許它會成為歷史,但是不會被我們忘卻。
我們村就有一個“家後”,它是在我們小村莊的北面,緊挨著最後一排錯落不齊的民房,那裡有閒置的宅基地、很少有人過的圍村小路、村裡幾乎常年乾涸的排水溝和長滿青草的集水大坑,以及挨著排水溝的相鄰村莊的農田,那裡還生長著楊樹、槐樹、榆樹、構樹、棗樹、楝樹、梧桐,還有各種野草,記憶最深的就是黃花蒿。我們村把那個區域叫做“家後”,一說家後就是指那個地方。
“家後”承載了我童年太多的回憶。記憶中村裡的大人在這放羊、掃落葉、撿樹枝、拾糞。那裡相對村裡來說比較安靜,更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放學後、節假日三五成群的小夥伴不約而同地就去“家後”玩耍,做遊戲、抓螞蚱、摘槐花和榆錢,以及爬樹... ...經常玩的不亦樂乎。
直到我讀高中以前,還是經常和小夥伴們去“家後”。高中以來,由於在家時間比較短,就很少去“家後”了。偶爾回家時,也經常獨自一人去“家後”看一看、走一走。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後”沒落了,沒有了之前的枝繁葉茂、曲徑通幽,反而是有點斷壁殘垣,樹枯草萎的景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不用去“家後”放羊撿柴拾糞了,現在小孩子的娛樂方式也被資訊科技替代,不願意去“家後”玩我們一樣的“土”遊戲了,“家後”失去了原有的人氣。
“家後”,承載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也見證了我們童年的歡樂與友誼。也許它會成為歷史,但是不會被我們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