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46673805028

    《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臺東漢墓中出土。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釐米,長45釐米。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歎為觀止。奔馬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隻蹄踏在一隻飛翔的燕子身上。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奔馬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隻蹄踏在一隻飛翔的燕子身上。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

    馬踏飛燕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龍雀。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錶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於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透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隻小小的龍雀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龍雀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於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馬踏飛燕”,不論其神采的表現,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作構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並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速,這就不那麼容易了。然而我們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誇張地進行巧妙構思,讓馬的右後蹄踏上一隻凌空飛翔的燕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懸樑,追刺骨。說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