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意在勸阻友人不要西遊,寫盡蜀道之高。
“噫籲嚱”三個感嘆詞連用,“危”“高”,同義重出,“噫籲嚱,危呼高哉!”一聲驚歎,震撼人心。開篇之語,憑空起勢,包含著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這一聲並沒有多少具體描繪的驚呼中,感覺到蜀道的高峻。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概括敘述了蜀國長期與內地隔絕的狀況,也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之時,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透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透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透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等,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
“問君西遊何時還?”未登程先問歸期,借惜別之情,寫透蜀道之險。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悽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四句運用誇張手法,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卷;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萬壑雷鳴的音響,組合起來的動感畫面,這一切產生了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險要令人驚心動魄,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詩人覺得仍不到位,“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一句“質問”,一種虛幻的筆法,從側面強化了蜀道的驚奇雄險。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誡友人之語寫出詩人的政治遠見及內心的深深憂慮。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意在勸阻友人不要西遊,寫盡蜀道之高。
“噫籲嚱”三個感嘆詞連用,“危”“高”,同義重出,“噫籲嚱,危呼高哉!”一聲驚歎,震撼人心。開篇之語,憑空起勢,包含著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這一聲並沒有多少具體描繪的驚呼中,感覺到蜀道的高峻。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概括敘述了蜀國長期與內地隔絕的狀況,也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之時,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透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透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透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等,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
“問君西遊何時還?”未登程先問歸期,借惜別之情,寫透蜀道之險。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悽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四句運用誇張手法,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卷;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萬壑雷鳴的音響,組合起來的動感畫面,這一切產生了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險要令人驚心動魄,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詩人覺得仍不到位,“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一句“質問”,一種虛幻的筆法,從側面強化了蜀道的驚奇雄險。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誡友人之語寫出詩人的政治遠見及內心的深深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