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為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以境內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園而得名。
伊金霍洛旗由原扎薩克旗和郡王旗合併而成。扎、郡旗所轄地域歷代為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區。
春秋戰國時為林胡活動地域。
秦時屬上郡之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討伐匈奴,收河南地(河套以南鄂爾多斯地區),當時把關中一帶叫秦中,把新收復的河南地叫新秦中。
西漢時,為西河郡、上郡等轄境。西河郡轄境,包括今本旗、準格爾旗、西南和陝西北部,山西北部、中部,黃河兩岸地區。紅慶河古城即西河郡虎猛縣為郡西部都尉駐地。上郡轄境,包括伊旗和準格爾旗南部,陝西省西北部地區。
東漢時,仍沿西漢舊制,南匈奴降漢後,為南匈奴各部駐牧地。
三國魏晉南北朝五湖十六國時。先後有河西鮮卑、羌胡、鐵弗匈奴等在此駐牧。後趙、前秦曾置朔方郡統轄鄂爾多斯地區,該旗亦在內。
宋遼金元時,宋淳化年間(994年)為消滅党項族,下令毀廢夏州城(指統萬城)直到宋寶元年(1038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寶都興慶府公銀川為西夏領域。遼金爭而未獲。元時,滅西夏後置西夏中心路後復其地屬東勝、雲內二州及延安路。東勝州設在郡王旗境內(即東勝境),雲內州設在神木寨。
明朝時置東勝,明天順年間廢之。
清於順治六年(1649年)為便於控制陸續歸附的蒙古各部落,在鄂爾多斯地區實行盟旗建制的劃分,指定牧場界限,當時劃分了六個旗組成伊克昭盟。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高宗(弘曆)從烏審旗將近族臺吉的平民分為十三蘇木,劃撥土地,組成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薩克旗。封定咱拉什為該旗札薩克。從此,伊盟成為7旗。
1914年,歸綏改為綏遠特別區,札、郡兩旗屬綏遠管轄。民國16年起,札、郡兩旗隸屬蒙藏委員會管轄。民國25年(1936年)2月,綏境蒙政會在歸綏成立,札、郡兩旗統屬綏境蒙政會管轄。
1958年兩旗合併為伊金霍洛旗。
1959年1月15日,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駐地設在新街鎮,1964年7月1日遷往阿勒騰席熱鎮。
2000年,伊金霍洛旗轄7個鎮、3個蘇木、6個鄉。
伊金霍洛為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以境內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園而得名。
伊金霍洛旗由原扎薩克旗和郡王旗合併而成。扎、郡旗所轄地域歷代為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區。
春秋戰國時為林胡活動地域。
秦時屬上郡之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討伐匈奴,收河南地(河套以南鄂爾多斯地區),當時把關中一帶叫秦中,把新收復的河南地叫新秦中。
西漢時,為西河郡、上郡等轄境。西河郡轄境,包括今本旗、準格爾旗、西南和陝西北部,山西北部、中部,黃河兩岸地區。紅慶河古城即西河郡虎猛縣為郡西部都尉駐地。上郡轄境,包括伊旗和準格爾旗南部,陝西省西北部地區。
東漢時,仍沿西漢舊制,南匈奴降漢後,為南匈奴各部駐牧地。
三國魏晉南北朝五湖十六國時。先後有河西鮮卑、羌胡、鐵弗匈奴等在此駐牧。後趙、前秦曾置朔方郡統轄鄂爾多斯地區,該旗亦在內。
宋遼金元時,宋淳化年間(994年)為消滅党項族,下令毀廢夏州城(指統萬城)直到宋寶元年(1038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寶都興慶府公銀川為西夏領域。遼金爭而未獲。元時,滅西夏後置西夏中心路後復其地屬東勝、雲內二州及延安路。東勝州設在郡王旗境內(即東勝境),雲內州設在神木寨。
明朝時置東勝,明天順年間廢之。
清於順治六年(1649年)為便於控制陸續歸附的蒙古各部落,在鄂爾多斯地區實行盟旗建制的劃分,指定牧場界限,當時劃分了六個旗組成伊克昭盟。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高宗(弘曆)從烏審旗將近族臺吉的平民分為十三蘇木,劃撥土地,組成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薩克旗。封定咱拉什為該旗札薩克。從此,伊盟成為7旗。
1914年,歸綏改為綏遠特別區,札、郡兩旗屬綏遠管轄。民國16年起,札、郡兩旗隸屬蒙藏委員會管轄。民國25年(1936年)2月,綏境蒙政會在歸綏成立,札、郡兩旗統屬綏境蒙政會管轄。
1958年兩旗合併為伊金霍洛旗。
1959年1月15日,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駐地設在新街鎮,1964年7月1日遷往阿勒騰席熱鎮。
2000年,伊金霍洛旗轄7個鎮、3個蘇木、6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