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柱子聊電影

    先說結論

    佐助能使用佩恩六道的所有能力

    而這六種能力,統稱為“六道之術”

    這一點在長門篇就已經說過了

    擁有輪迴眼的人,就能使用佩恩六道所有的術

    官設《皆之書》再次確定這一點

    只要擁有輪迴眼的人就能使用外道、天道、人間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全部七種能力

    也就是說,六道之術實際上就和寫輪眼的“洞察、複製、幻術”一樣,屬於通用能力

    這裡面只有神羅天徵的使用條件比較苛刻,需要熟練掌握六種查克拉的性質變化

    (只有神羅,永珍和地爆兩個忍術也屬於天道之力,但是沒有條件限制)

    在佐助剛獲得輪迴眼的時候還用不了

    他只精通雷、火、陰三種屬性

    而獲得輪迴眼之後會自動獲得五種基礎的性質變化,佐助只需要花時間學習其他屬性的忍術來熟悉就可以了

    究極風暴4中

    《the last》的19歲佐助(三年後)就可以熟練使用神羅天徵了

    而且遊戲裡傷害比長門和天道的還要高

    《博人傳》的32歲佐助,甚至可以和六道斑一樣,使用“須佐能乎·神羅天徵”

    說明他確實已經熟練掌握了土、水、風三種查克拉性質變化

    更別說還有斑都沒用過的須佐能乎·地爆天星

    綜合來看,輪迴眼的瞳術定位大致分為四個檔次:

    第一檔:通用能力:神羅天徵、封術吸印等

    第二檔:外道之力:輪迴天生(陣之書設定:輪迴天生是長門的最強忍術)、佩恩六道、外道魔像、黑棍

    第二檔:獨有能力:輪墓(斑)、天之御中(輝夜)、天手力(佐助)、高皇產靈尊(桃式)

    第三檔:衍生能力:黃泉比良阪(輝夜),空間傳送門(佐助)

    但是,會≠必須用,歷代火影都掌握上千種忍術,真正慣用的也都不過十來種而已

    就如同寫輪眼,通用“洞察、複製、幻術”三種能力,但是卡卡西沒用過幻術專精於複製,而鼬和佐助沒用過複製一樣

    斑連萬花筒的瞳術都沒有展示過,只用須佐能乎

    會≠一定要展示

    沒展示≠一定不會

    而佐助只使用地爆天星的原因

    首先,此時佐助的戰鬥風格已經完全成型了,他不可能為了區區幾個忍術,把自己已經日臻完善的戰鬥體系,徹底推倒重排。只能在其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忍術。

    他之前重排過一次,就是失去咒印獲得萬花筒寫輪眼之後的一段時間,被迫去熟悉萬花筒的新招式。過程中戰鬥束手束腳,多少次差點嗝屁(和佐助喜歡越級打怪也有關係)

    其次,是因為他開輪迴眼後直接就是六道互毆的戰鬥階層,神羅之類的中期頂尖忍術在這個大後期戰鬥階層中的作用實在是有限

    天道:同樣是攻防一體的忍術,相對於神羅天徵,佐助的須佐能乎用著更加順手,戰鬥方式更靈活,可近可遠可攻可守,而且還沒有CD,神羅攻擊不突出防禦也有漏洞,捨棄

    地獄道:佩恩戰鬥的核心招式,但是本體戰鬥中卻是最沒用的,捨棄

    人間道:抽查克拉龐大的忍者的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佐助的查克拉在六道級中是比較少的(畢竟沒有尾獸)。情報功能,佐助一個幻術甩過去就能做到。殺傷功能,佐助後期不好殺戮,捨棄

    修羅道:佐助不缺攻擊招式,至於假肢,佐助連初代細胞都懶得移植。捨棄

    畜生道:野獸都是被蛤蟆一刀秒的渣渣,捨棄(分裂狗不算,它能分裂不是它自己的能力,而是佩恩的“增殖通靈之術”,捱打就增殖)

    外道:輪迴天生,暫時沒有需要佐助犧牲自身去復活的重要角色(不排除以後沒有,將來池本可能讓佐助用了輪迴天生去復活鳴人、博人或者佐良娜)

    外道魔像,已經見識到了這玩意兒是個坑

    黑棍,佐助喜歡用刀,而且是頂尖武器草薙劍,捨棄

    餓鬼道:在原著中還用過幾次,但是在後期都是六道級的,很難吸收彼此的忍術(六道斑和輝夜都吸收不了六道鳴人的丸子。佐助還是等鳴人退出六道模式後才吸了一次),吸收雜魚的那點查克拉又沒啥用,半捨棄狀態。

    況且佐助的戰鬥風格是高機動性的,和斑的站擼風格不同,餓鬼道的防禦能力對他來說也不合適。面對攻擊,他更傾向於躲避,而不是像斑那樣的臉接

    而且,任何忍術都有它所能承受的上限

    餓鬼道能吸收忍術≠一切忍術對輪迴眼無效

    譬如說,長門使用輪迴眼,可以使用餓鬼道吸收忍術,但是忍術威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能無視餓鬼道殺傷長門

    他曾經吸收半藏的起爆炎陣,只能吸收一部分

    剩餘的威力依然給他造成了終身的殘疾

    因為這個忍術的殺傷力,已經超過餓鬼道吸收的上限了

    所以呀二柱子哥能夠使用六道之力,但到了他那個層次,這六道之力除了地爆天星,神羅天徵之外他差不多也都看不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2020年的就業形勢,我們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