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

    試回答本問題:宋高宗趙構是個畏敵如虎的偏安之主,但卻並非是個忠奸不分的糊塗蛋。如果趙構真是糊塗蛋,他也不可能統治南宋幾十年之久!

    既然趙構不是糊塗蛋,而且也並非不知岳飛是忠臣,秦檜是個佞臣,那他為什麼還要殺害岳飛呢?

    這就得把這件冤案,放到當時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去分析了。南宋初年是個什麼形勢呢?當然是南宋基礎未穩,而北方的金人虎視眈眈的局面!

    而當初曾經無懼金人的趙構,在做了偏安之主後,變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在見識到了金軍猛似虎、狠如狼的彪悍戰鬥力之後,趙構逐漸喪失了進取心,也不再有恢復中原的信心。

    因此,苟延殘喘偏安一隅,就成了趙構的必然選擇。而要求得苟且偷安,就必須先得求得金人的“諒解”!如果不能讓金中國人滿意,趙構就沒有辦法平平安安的當他的苟安皇帝。

    而金人是個什麼態度呢?金人說:“你趙構想乞和也不難,你得先滿足我們的條件才可以!”金人的這個條件,就是讓趙構打壓南宋朝廷的主戰派,尤其是要把精忠報國的岳飛元帥除掉!如果趙構不答應這個條件,就休想議和。

    而在宋金議和時,金人已經被岳飛等主戰派大將遏止於長江以北,暫時失去了繼續渡江侵犯南宋的能力。隨著致命危險的消退,趙構覺得岳飛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況且岳飛生性耿直,多次因與趙構意見不合,而鬧得君臣之間心存芥蒂。於是早已對岳飛有了疑忌之心的趙構,在“親金派”秦檜的慫恿下,便決心以犧牲岳飛為代價換取金人的歡心,以便為下一步用“歲幣換和平”做好鋪墊。

    這是趙構和秦檜這對庸主佞臣,害死的岳飛元帥的時代背景。然而令趙構沒有料到的是,金人可不是北宋時代的遼人!

    (秦檜)

    金人從無信義可言,更不可能被趙構君臣的獻媚軟化。因此儘管趙構和秦檜害死了岳飛,但卻並未能阻止金人在有可乘之機時,繼續侵犯南宋!

    也許只有到了這個時候,趙構才明白:光靠妥協退讓換不來和平。為了改變自己的歷史形像,也為了讓宋孝宗能卸下歷史包袱,開創新局面。

    所以,當趙構以“倦政”為由將皇位讓給宋孝宗之後,才會默許其為岳飛平反。而趙構的目的也似乎達到了,因為今天還是有許多人將岳飛的冤死,單單歸罪於奸賊秦檜,認為宋高宗趙構是在被秦檜矇蔽的情況下,因一時糊塗才錯殺了岳飛!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宋孝宗就是以宋高宗的名義來平反的。

    岳飛的死,是宋高宗和秦檜這對君臣努力的結果,所為的就是與金國議和。

    殺了岳飛以後,宋高宗立刻向金國奉表稱臣,雙方達成紹興和議,宋朝每年向金國進貢25萬兩金銀、絹25萬匹,兩國東以淮河、西到大散關為界。

    按照秦檜繪製的藍圖,按照宋高宗的想法,宋金兩國從此就該相安無事,宋高宗也可以安度晚年,好好過他全天下最大地主老財的奢靡生活,養鳥寫字玩女人啥的。

    這樣的願望,大金朝當然是不會滿足的,不滅宋只是因為滅不了而已,現在你既然稱了臣,宗主國使臣到了,罵你幾句也是很正常的,順帶問候一下宋朝的文武百官更是名正言順。

    受此屈辱,宋朝君臣能幹什麼?殺了使臣就代表撕毀協議,就代表開戰,他又不敢,就只好嚥下這口氣,繼續窩囊地享受著。

    紹興和議被完顏亮撕毀後,南宋再度面臨生死危機,所幸宋朝扛到了完顏亮死於政變,宋高宗收回出逃的腳步,顫顫巍巍地坐回皇位。沒有了和議保障,這皇帝當得也太提心吊膽了,他索性提前退位當了太上皇,將皇位禪讓給養子,也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最靠譜的一個皇帝,復興經濟、整軍興武、組織北伐。為了提振人心,激發鬥志,宋孝宗決定為主戰標杆岳飛平反。

    既然是平反,就要有人擔責,宋高宗還在後宮活蹦亂跳,讓他擔責顯然不可能,那就只能是秦檜了,順便還給宋高宗戴了頂平反主導人的帽子。

    詔書雲:“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對於這個結果,宋高宗還是能夠接受的,並沒有直接打他的臉,他既然傳位了,總得給兒子一點自由不是。

  • 3 # 卿家

    宋孝宗為岳飛的平反,但並沒有在政治上交代清楚,有所保留,也就是說是給宋高宗留了很多臉面的。而當時宋孝宗剛即位,正準備大幹一場,雖說宋高宗居太上皇之位,但不可能還想以前一樣“乾綱獨斷“,這至新皇帝於何地呢?

    太上皇這個活,並不是一般人能幹的,退居幕後的同時,還要拿捏住分寸,繼續發揮對朝政的影響力,形式上不干預朝政,但總能散發出那麼一些影響力,令新朝廷心生忌憚。

    宋高宗是一個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人,他知道自己現在所扮演的角色,只要不是觸及底線的事情,他並不會干預,而宋孝宗登位,靠的也是宋高宗一人之力,所以雙方之間“父慈子孝”,在岳飛平反昭雪的事情上,並沒有出現什麼令雙方生出嫌隙的事情來。

    岳飛死時,正是主和派長期把持朝政的時代,宋高宗本人也不願意打了,或者說他啟用主和派主要目的在於收攏兵權,所以岳飛這個主戰派旗幟性人物必須死。

    岳飛一死,整個朝廷都是主和派說了算,主戰派被迫害殆盡,但政治之道,並不可能一直都是一種思潮得勢,總會根據時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紹興二十年(1150)後,形勢大變,完顏亮篡位,志在吞併南宋,積極備戰,到了紹興三十一年(1161)準備就緒,滅宋之謀不再遮掩。

    這對南宋朝廷而言,意味著此前長期奉行綏靖主義屈辱求和政策徹底破產,主和派誤國罪昭然若揭,主戰派重新得到社會輿論的支援,朝廷上下皆是一片積極備戰的聲音。

    當時的太學生們就為應對危機獻計獻策,他們要求宋高宗下罪己詔,正秦檜之罪,凡是當初主和的悉數論罪正刑,同時恢復岳飛的爵位,錄用他的子孫,以振軍心,激忠義之氣。

    大敵當前,趙構的壓力還是蠻大的,但他只是下詔把蔡京、童貫、岳飛、張憲的子孫家屬從看管狀態給放回了家而已。算是略顯仁慈,表示表示以平息輿論。

    緊接著,完顏亮四路伐宋,結果三路被宋軍擊敗,而他從弟完顏雍在東京(遼陽)稱帝,軍心動搖。可完顏亮絕不肯敗時無功而返,他準備渡江先取南宋再北上於完顏雍抗衡,結果,被虞允文大敗採石磯,而他本人也被叛將縊殺,伐宋之戰不了了之。

    這一戰,南宋一改往日窩囊之氣,重振聲勢,主戰的聲音就更響亮了,大概在一片主戰聲音的包圍中,宋高宗也有點吃不消,或者心虛什麼的,便於次年退位,讓皇太子登基。

    宋孝宗是在當時主戰派聲音最響亮的時候登基的,這個時候也是宋高宗聲音最微弱的時候,而宋孝宗本人也胸懷大志,矢志向金國復仇。看著全國上下抗金形勢這麼好,自然要在大勢之下,先做那麼幾件提心氣的事情,為之後北伐中原打好基礎。

    首先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為岳飛昭雪。只有為岳飛恢復了名譽,軍隊士氣才能更加高漲,忠義為國的思想才能得到重新伸張。

    但是宋孝宗再怎麼搞,也要顧及宋高宗的面子,所以在為岳飛昭雪這件事情上,他是很精明的。

    他沒有對岳飛的冤獄重新審查核實,也就是不追究製造冤案者的責任,而是追復岳飛的官職,訪求後人錄用,過了五年,為岳飛建廟,到了淳熙五年你(1178)經過一番調研討論,追諡岳飛為”武穆“。

    宋孝宗的平反工作做得很含糊,承認岳飛死於冤獄,但在告詞中又不肯明言直說,“會中原方議於櫜弓 ,而當路力 成於投杼 ,坐急絳侯之系 ,莫然內史之灰。”,用了西漢周亞夫的冤獄來喻指岳飛,卻又不肯明言之說。

    朝廷既沒有公開承認錯誤,分清是非曲直,還岳飛清白,也沒用追求相關人員的責任論罪,只是簡單做了個“平反”。宋孝宗對岳飛之死定的調子是“坐事以歿 ”,含混不清,十分隱晦。

    而且,淳熙五年時決定追諡岳飛時,起初擬定的是“忠愍 ”,使民悲傷曰‘愍 ,擬文中表達的意思就是,岳飛的死讓老百姓悲傷啊,而且還說“彼忌功嫉能者方相與 謀孽厚誣 ,以媚權臣 ,乃罷本兵 ,興羅織 ,致坐事以沒。 嗟乎 !”

    什麼,岳飛的死讓百姓慟哭,朝廷還有權臣誣陷他!宋孝宗看過之後,很不滿意,這不就是說老頭子宋高宗不得民心,執政水平也有問題,朝廷還存在奸臣。這要是讓老頭子看到了,非給氣出毛病來。

    於是下旨重新擬定,議諡官們很好地領悟了宋孝宗的不滿之處,遂改為“武穆”,對岳飛死於冤獄的事情隻字未提,同時,就是這個事情還花了兩年的時間。

    綜上,宋孝宗對於岳飛的平反工作更多的是政治需要,或許他內心是認可岳飛的功績的,但他的皇帝之位來自宋高宗,沒有宋高宗就沒有他的今天,無論從忠義,還是孝道來說,他都不能夠破壞老爺子的形象,因為老爺子形象坍塌了,那麼他的政治權威也會受到打擊。

    所以給岳飛平反只能做到這麼個程度,官方認可岳飛功績,振奮一下軍心民心為北伐做準備,對其冤死隻字不提,刻意淡化,便能維護趙構的名聲和形象,簡直是一舉兩得。

  • 4 # 史不知味

    趙構當年任由秦檜構陷岳飛的時候,難道他不知道岳飛無辜?他當然知道,但他仍然讓秦檜放手去做。

    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岳飛所看重的利益和趙構所看重的利益並不一致,岳飛想的是收復失地,趙構想的是苟安一隅。

    趙構根本不想冒險,可是任由岳飛北上的話,那就很可能會因此得罪北方的勁敵,所以他只能選擇放棄岳飛。

    這時候的趙構和紹興三十二年執意傳位給宋孝宗趙眘時候的趙構,可以說是兩個心態完全不一樣的人。

    這時候的趙構,之所以想要苟安一隅,是因為他想好好地當一個安穩皇帝,不用忍受戰亂之苦,不用害怕重蹈父兄覆轍。

    所以,他才不敢得罪北方勁敵,才會放任甚至是暗中授意秦檜等人處置岳飛,也是他給別人的投名狀。

    但是,趙構絕對知道岳飛無二心。

    可是到了紹興三十二年,也即是1162年的時候,此時距離岳飛遇害已經過去了21年之久,這21年發生了很多事。

    但真正讓趙構下定決心放下一切將皇位傳給宋孝宗趙眘的是,自從長子趙敷在1129年夭折之後,趙構努力了三十多年也沒未能再得一兒半女。

    趙構沒有皇子,那麼他就只能選擇將皇位傳給早在紹興二年就被選定作為皇太子“候補”的趙眘。

    更重要的是趙眘出自太祖一脈,而非太宗一脈,更非宋徽宗或者宋欽宗的子嗣,他對趙構而言說是外人也不為過。

    既然趙眘是外人,那麼趙構還有什麼理由去為趙眘鋪路?所以,他在心灰意冷之下就決定傳位給趙眘。

    趙眘是在紹興三十年的時候才被趙構立為皇子,並非皇太子,到了紹興三十二年即將傳位的前夕,趙構才宣佈立趙眘為太子。

    這時候的趙眘幾乎沒有威望可言,也沒有自己的團隊,他如果驟然登位的話,可能會沒有辦法處理好政事。

    所以,不論是趙眘自己也好,是文武百官也罷,實際上都想讓趙構再撐幾年,等到趙眘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再傳位。

    只可惜,趙構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鬥志,因為不管他怎麼努力,這個天下遲早也得交給一個外人。

    趙眘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即位,而這時候的南宋是否已經穩定了呢?實際上並沒有,外患仍然不斷。

    就在趙構傳位的前一年,也就是紹興三十一年,趙構付出了慘重代價談成的和議局面被對方撕毀。

    雖然宋朝方面取得了采石之戰的勝利,但也給趙構敲響了警鐘。

    他不能再當皇帝了,再當皇帝不僅不能將天下傳給自己的子嗣,還可能會讓自己重蹈父兄覆轍。

    趙眘即位之處,他要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坐穩自己的位置?最好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打臉高宗。

    高宗為了討好對手而達成和議,不僅付出了尊嚴、金錢和土地,還付出了岳飛這個一代名將的生命和他的十年之功。

    可是卻只換來了短暫的相對平穩的二十年,對方單方面撕毀了和議並且打了過來,這就說明了高宗的方向和策略錯了。

    孝宗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能夠名正言順地為岳飛翻案,只要成功為岳飛平反,那麼他就能樹立自己的威望。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孝宗要為嶽武穆平反的話,就勢必會損及高宗顏面,一旦高宗出手阻撓的話,他就不可能成功。

    那麼高宗會不會出手阻撓?不會。

    高宗本就是不想當皇帝了才會主動傳位給孝宗,一旦他插手阻撓了孝宗為嶽武穆平反一事的話,那他就很可能會被迫再次復位。

    說不定他才一出手阻撓,孝宗就會直接撂擔子,既然你捨不得權力,那你繼續回來當皇帝,我繼續當皇太子!

    即便孝宗不會撂擔子,當年站在秦檜那邊的人也會逼著高宗當一個手握實權的太上皇,讓他繼續保護他們。

    所以,對於宋孝宗趙眘為岳飛平反一事,趙構並非沒有意見,但是他也只能忍著不出手,只能啞巴吃黃連。

    宋孝宗之所以敢在即位之初就這麼做,實則也是拿捏住了宋高宗這一軟肋,才敢為了坐穩皇位而出此奇招。

  • 5 # 日慕鄉關

    君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以皇權為核心,皇帝天命所歸,其權力和尊嚴是不能冒犯的。

    既然如此,皇帝的一切都必須是正確的,即便有錯誤,那也的將錯就錯。

    想想西湖靈隱寺被寫成雲林禪寺。

    岳飛當然不是奸臣,趙構也知道岳飛不是奸臣,秦檜也知道趙構知道岳飛不是奸臣,但岳飛還是的得死。

    因為他侵犯了皇帝的個人利益,與皇帝不是一條心。

    國家利益和皇帝個人利益在此分離,岳飛堅定的選擇了前者,後者當然要殺他。

    但殺人必須有個充分的理由,還的走一通流程,天朝上國,以德服人,怎麼能草菅人命,何況是眾望所歸的嶽元帥。

    拐的彎越多,涉及的人也就越多,牽扯進來的人多了,大家都成了同謀。誰還會給岳飛平反。

    宋孝宗給岳飛平反,也不是因為他多麼崇拜岳飛,而是新官上任,想出政績,但做事情講究名正言順,於是把岳飛這個神主牌丟出來招攬人心。

    但趙構還在,怎麼能打臉呢?

    因為他不是趙構親兒子,趙構與他頂多是個前任領導,面子要給,但給多少另當別論。

    趙構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想要頤養天年,安枕無憂,就的給乾兒子繳納投名狀,否則人家翻臉開來,他這個老頭子能怎麼辦。

    岳飛平反就是趙構送給宋孝宗的投名狀。

    我自打耳光支援你!

  • 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歷史是人寫的,更是人做的。岳飛被害韓世忠找過秦檜,秦檜說莫須有吧!意思是說可能有吧!最確切的意思是說,皇上想讓岳飛去死,還需要理由嗎?

    不知道秦檜是不是明白,不知道韓世忠是不是明白,不知道岳飛是不是明白,他們都是宋高宗趙構的工具,他們都是為皇帝服務的。皇帝可以翻手為雲俯手為天,其實他們都是棋子。

    其實在宋高宗趙構眼裡,不論是秦檜或者是岳飛,他們都是他的臣子,可以權高位重,也可以讓他們去死。秦檜是這樣,岳飛也是這樣。所以說殺害岳飛和為岳飛平反在他們看來很正常,都是為了他的統治利益。

    而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子,他們都是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不論是殺岳飛還是為岳飛平反,都是為統治服務的。沒有其他理由,至於說感情或者民族感情,其實利益是第1位的。

    就像現在的國家關係,國家利益是第1位的。可以看看美國和越南,他們曾經打的昏天黑地,而現在呢?眉來眼去,都是為了國家利益。

  • 7 # 黑水布衣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受高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隆興”。而孝宗繼位後的首要大事便是平反了岳飛的冤獄。而現在我們都知道,對於岳飛之死,高宗趙構是要負主要責任的,但是當時健在的趙構似乎並沒有對此說什麼,而廟號為孝宗的趙昚這麼做不是在打臉高宗嗎?

    為何高宗趙構對此並未反對?其實這與當時的形勢有關。

    一、平反程序十分迅速

    就在孝宗繼位的當年7月,就將岳飛的冤案平反了,這估計是高宗沒想到的,他可能認為岳飛肯定會被平反,但這麼快是沒預料的。而這時的高宗剛剛退位不久,退位的藉口就是:淡泊為心,頤神養志。顯得非常的高風亮節,如果他在孝宗剛剛繼位就提出反對,明顯對孝宗的權威不利,更不利於帝國的管理,所以這時的高宗不便發作。

    二、抗金呼聲高

    孝宗在未繼位之前,就是一個主戰派,對於國家割地求和的做法十分不滿,而恰恰就在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大舉南侵。這時的南宋軍民早已不滿多時。作為曾經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岳飛在此時獲得平反,可以極大的鼓舞士氣,並且有利於剛剛繼位的孝宗收攏人心。高宗也樂於見到此事,便不會反對。

    三、有人背黑鍋

    都說高宗是害死岳飛的幕後黑手,但真正實施迫害的其實是秦檜,秦檜當然是大奸大惡之徒,但在殺岳飛這件事兒上,如果沒有高宗的授意,他是不敢迫害岳飛這種級別的人的。從秦檜慫恿別人彈劾岳飛,到指使別人誣告,到入獄致死,都是秦檜一手操辦的,是個絕對的“白手套”。高宗完完全全被“矇蔽”了,他是“無辜”的。

    四、給足高宗面子

    從上面三條可以看出,高宗對於平反岳飛是處於局外的,孝宗對於已經死去的秦檜只是剝奪了其官號,並沒有擴大打擊面,這算是給了高宗很大的面子,所以高宗也領會了兒子的苦心。所以,平反岳飛是有很強的功利色彩的。

    有意思的是,秦檜後來也成了政治的祭品。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下詔韓侂冑出兵北伐,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謬醜。而到了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掌權,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呵呵。

  • 8 # 澳古說歷史

    曾經有這麼一位皇帝,他在王朝首都被敵國攻破,整個皇室嫡系成員幾乎被敵國悉數俘虜,整個國家都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火之時,獨自一人在南方艱難的重建這個王朝,並抵抗著敵國對於這個王朝剩餘土地的蠶食,最終挽救了這個已經滅亡的王朝,讓它重獲新生。而這個皇帝也憑藉這等功勞被史書贊為“中興之主”。

    沒錯,這位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

    其實,如果我們在看待宋高宗趙構一事上,秉持著客觀公正的態度,而不是僅僅只是看著趙構冤殺岳飛一事,我們就不難理解宋孝宗替岳飛平反時,趙構為何會不反對。

    趙構,他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昏君,也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明君。宋朝能在南方繼續存活152年的時間,這之中趙構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若不是趙構的存在,南宋能否建立都會是個巨大的問號,正如賈志揚所說:“宋朝之得以復興,要歸功於趙構的逃跑”,以當時宋朝的軍事勢力,他雖能在區域性戰爭中取得勝利,但在大環境下,宋朝是絕對不可能擊垮金國的,金國擁有完全壓制宋朝的實力。

    因此,如果趙構跟金國硬抗的話,死的只會是趙構。而如果趙構死的話,那宋朝的皇族將無嫡系成員,整個天下定會大亂,就如同南明那般,有異心的將領將紛紛擁立自己中意的宋朝旁系皇族為帝,由此整個中原勢必四分五裂。而金國也將有可乘之機,整個天下最終只會淪於異族之手。

    如此,可以說在當時與金國議和是趙構,也是大宋的唯一選擇。先不說南宋根本打不過金國,頂多就是能擋住,但是就單單是抵擋住,南宋都已經算是在苦苦支撐著。當時剛穩定不久的南宋連年與金國進行戰鬥,軍費開支可謂是浩大,可此時的南宋根本不足以負擔如此繁重的軍費,為了支付這筆巨資,南宋只能是向治下的百姓徵稅,且是重稅。

    那麼想想看,此時天下大亂百姓早已是過得苦不堪言,這時朝廷還要徵稅,你說讓百姓怎麼活。如此,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你說他們會怎麼辦?當然就只剩下造反一條路了,就是這樣當時南宋朝廷不但得在正面抵擋金國的進攻,還得時刻提防著後方的動亂,可謂是內憂外患。因此,如果不與金國議和,長期以往下去南宋的結局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亡國。

    可以說,趙構與金國議和,如果對宋朝而言,他並沒有什麼錯,反而是當時最為穩妥的做法。只是趙構錯就錯在,他不該拿岳飛這等忠良的性命去換取與金國議和的機會,這等做法自然只會讓世人所不齒,甚至是遺臭萬年。可以肯定的世,若無岳飛被冤殺一事,趙構的名聲不會太差,雖不能與劉秀相比,但較之明仁宗、清世祖等這些君主,絕對是不分上下的。

    如此,當我們瞭解一個真正的宋高宗之後,我們其實也就不難理解宋孝宗替岳飛平反,為何宋高宗會不反對了。究其原因不管是宋高宗殺掉岳飛,還是宋孝宗平反岳飛,他們為的都是趙家天下,前者殺岳飛是怕他威脅趙家天下,後者平反岳飛是為了讓北伐大業能夠順利進行,為自己的趙家天下收復故土。

    宋孝宗之所以會替岳飛平反,絕非因為他覺得岳飛是真的冤枉,而是為了他的北伐大業。孝宗平反岳飛,無非就是為了收買天下忠臣的心,讓自己的北伐中原,替趙家天下收復故土的願望得以實現,只有替岳飛平反,天下人才會相信他要北伐的決心,那些忠臣義士們也才會真心實意的去幫助孝宗完成北伐的大業。

    而趙構說實在的也本有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的心思,如若不然他不會將皇位那麼早的就禪讓給孝宗這麼一位有北伐心思的皇帝。因此,當孝宗為了北伐中原而替岳飛平反時,高宗自然不會反對,畢竟有利於趙家天下的事情,高宗還是樂意去做的。

    只能說岳飛這一生都是趙家的一顆棋子,被重用是因為高宗想穩固自己的趙家天下,被殺是因為高宗害怕他威脅到自己的趙家天下。即使到後面他都被趙家皇帝冤殺了,最後還照樣被孝宗利用,孝宗為了讓北伐大業可成,為了安撫天下忠臣的心,他又利用了岳飛,他借平反岳飛的事,來達到自己穩固趙家天下的目的。

  • 9 # 楊朱學派

    岳飛被殺時,韓世忠就對秦檜的莫須有提出質疑。之後,為岳飛鳴不平這眾。秦檜作為大宋有實權的丞相,他在位時,岳飛是不可能平反的。

    秦檜死後,秦檜死黨万俟禼任丞相。為岳飛平反的意見一直被打壓。

    南宋向金國稱臣進貢。金國使每次至南宋。對趙構態度極其輕蔑、鄙視。趙構為無法忍受。趙構痛恨當初秦檜殺岳飛。【趙構的本意應當是把岳飛貶官,廢為庶人】

    在宋高宗時,趙構就下令召回岳飛被流放的家屬。 宋孝宗依此為據, 稱為岳飛平反太上皇的本意。

    宋孝宗下召書,稱岳飛“困於讒誣”被冤殺。

    宋孝宗的一系列運作,把岳飛被害一事定為“忠臣岳飛被秦檜冤殺”,“太上皇趙構要為岳飛平反。”

    宋孝宗此舉,抬高了趙構。表彰英雄更是深得民心。

    宋孝宗以趙構名義,為岳飛修建忠烈廟,追封其為鄂王。對岳飛後代加官進爵。

    所以,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並非打太上皇趙構的臉。而是抬高了趙構。

  • 10 # 史道驛站x

    宋孝宗趙昚繼位之後,一改宋高宗時期的頹廢時局,給冤死的岳飛平反、起用主戰派、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官汙吏。他統治時期被稱為“乾淳之治”,‘’乾淳之治‘’是繼北宋真宗和仁宗之後,宋朝的又一個盛世期。

    深受靖康之恥影響的趙構,迫於形勢,不得不起用岳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人,但在主和派黃潛善、王倫和秦檜等人的讒言下,卻一心求和,用12道金牌令召回抗金名將岳飛,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他的這一行為一直被後人不齒。趙構在位35年,南宋一直屈服於金人,1162年禪位宋孝宗趙昚後,還做了近26年的太上皇,直到1187年去世,享年年81歲,趙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從趙構禪位開始說起,按說1162年趙構只有56歲,他怎麼會禪位呢?這就是時局所逼,趙構殺了岳飛後,引起了人民的不滿,南宋局勢並不穩定,加上打仗給財政帶了很大的困難,應該說趙構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是有限的,內憂外患一直讓他頭痛不堪,於是只好學他的父皇宋徽宗禪位,其實這是一個不願擔當的懦夫行為。

    宋孝宗確實是有一定能力和魄力的,趙構也想借助宋孝宗的能力,消除世人對他的不滿,慢慢的去洗白自己。而且此時的秦檜已經去世7年之久(1155年)。所以宋高宗趙構鐵了心的要讓秦檜這個死人,把黑鍋背下去。

    宋孝宗趙眘繼位後,給岳飛平反,追貶秦檜,正符合趙構的心意,這一行為完全可以給趙構圓場,當初殺岳飛只不過是聽信了秦檜等小人的讒言,是誤殺,我趙構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何況宋孝宗趙眘繼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將領的勢力沒有像岳飛那樣的‘’岳家軍‘’。

    此時宋孝宗給岳飛平反,也說明我趙構知錯能改,態度誠懇,以此來博得人民的諒解,很多人說我趙構貪戀皇權,不想迎回二聖,你們可以看,我把皇位傳給養子。很多時候後人只能從史料去揣摩趙構的心思,具體怎麼想的就不得而知。

    不過宋孝宗趙眘繼位後,雖有很多政治主張,可真正落實的很少,如北伐中原就在趙構的干預下沒有付於行動,趙構做了太上皇,並沒有閒下來,放手讓宋孝宗自己去幹,因此宋孝宗也不得不在趙構去世的兩年後,即1189年禪位給兒子趙惇,因為趙構實在太能活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一直受到壓制,雖有雄心壯志又能如何?

    儘管我們說宋孝宗給岳飛平反,是打了趙構的臉,實際上做這個決定是宋孝宗請示了趙構之後的結果。這是宋高宗趙構的過人之處,可以想象趙構確實是個天資聰明的人。

  • 11 # 山東梆韻魯西南

    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在歷史上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皇帝,由於他生活在北宋被金國滅亡後,自己身擔建國重任,所以趙構的一生中有著豐富的傳奇色彩。也可以說,趙構和歷代的開國皇帝相比,雖然說是他下旨意殺害了岳飛,造成了歷史上巨大冤獄,但是絲豪不影響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由於趙構最後沒有子嗣繼承皇位,所以經過千挑萬選後,退位把皇帝的位子讓給了接班人宋孝宗,自己坐起了太上皇。

    宋孝宗也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君王,他繼位後,與宋高宗這個太上皇的關係搞的十分默契,因為趙構並沒有把實權全部交給宋孝宗,所以許多的事情都是請教趙構後才辦理的,與岳飛平反是宋孝宗的親力親為,順民心承民意,也是趙構默許的。通過給民族英雄岳飛平反,這就體現了趙構是一個政治家的胸懷,不是表揚趙構而確實是他有著反覆無常的性格,揣摩不透的心思,陽謀陰謀並存的行為,複雜多疑的政治頭腦。雖然說趙構於國家利益不顧殺了岳飛,但是南宋的國本沒有動搖,還保持了大部分的基業。

    宋孝宗與岳飛平反,在趙構看來一個是國家需要了,一個是與宋孝宗樹威,一個是岳飛的死對趙構來說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宋孝宗,宋高宗都是自己家的事,不存在打臉之說。

  • 12 # 艾克5080

    岳飛是抗金英雄,在老百姓心中有很高大的形象,有人說,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這只是表象,像岳飛這樣的手握重兵的高階將領,秦檜沒那個本事讓他死,真正讓他死的是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高宗趙構,秦檜不過是按照高宗的旨意去辦事罷了

  • 13 # 天嶽樵子

    本文對“莫須有”的解釋最服眾。他不是“可能有”,而是“不須有”、“何必有”的意思。這種解釋也最符合秦檜原意。秦檜的潛臺詞是:事情本來是皇上(趙構)決定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必有什麼罪行和理由。縱觀中國歷史,許多領導者都是如此陷害下級的。一千多年一個詞不達意的解釋,今天終於徹底說清楚了。十分感謝“農民工談歷史”的這篇文章。

  • 14 # 今晚打老虎2020315

    電視劇《琅琊榜》其實就是影射這件事,赤焰軍的原型就是岳家軍,老皇帝的原型是宋高宗,靖王的原型是宋孝宗。而梅長蘇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辛棄疾,他是宋孝宗身邊的太子黨,對岳飛平反之事發揮了重要作用。

  • 15 #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宋高宗,一心想著收復故土,宋金議和,發展生產,讓民生息,積蓄力量,以圖再伐。經過幾十年的準備,國力恢復了,到宋孝宗時,估計北伐時機已經基本可以,宋孝宗心急,信心滿滿,為了北伐,宋高宗也支援,給岳飛恢復一些名譽,是為了鼓勵北伐。不是平反,詔書還是認定岳飛案是“坐事以歿”,只是赦免岳飛一部分罪,給予一些名譽。北伐,需要時機,需要充足的後勤保障丶財力物力,光靠勇氣也不行。宋孝宗當時的北伐軍,不能與毛主席彭德懷領導的人民志願軍相比。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四億多人丶中國全民族的共同戰爭,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爭。宋孝宗的北伐,拿一個前朝罪犯來豎牌子,失敗也是正常的。

  • 16 # 搖擺木屋

    因為宋高宗內心深處還是尊敬岳飛的,只是岳飛是主戰派,窮兵黷武何時了,在當時宋遼兩國都主張和平的大環境下,岳飛顯得有些不識時務、格格不入。。。。。高宗殺岳飛實屬無奈,宋代皇族對待士大夫還是禮賢下士素質還是很高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澤馬瘋狂爆發獨造3球,他已經完全讓齊祖忘記C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