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塵
-
2 # 稀奇工廠
“國家杜馬”的稱呼是從源自舊俄國。之所以在中國被叫做“杜馬”是因為是俄文(дума)的音譯,意為“議會”。
俄羅斯國家杜馬是在1993建立的,之前俄羅斯沿用的是蘇聯時期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所建立的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在1993年10月俄羅斯發生了炮打白宮事件之後當時俄總統葉利欽宣佈廢除蘇維埃制度,建立了新的聯邦議會其上院被稱為聯邦委員會,下院就是國家杜馬。
俄羅斯國家杜馬最重要的職責在以簡單多數方式批准聯邦法律、修改憲法、提出彈劾總統議案、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需三分之二,且需會同四分之三聯邦委員會投票)等等。
國家杜馬透過的法律提案,需要經由上議院(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複議。不過委員會不可修定國家杜馬的草案,但是卻有幾項很厲害的權利,比如頒佈總統當選資格、彈劾總統、對外宣戰等等。
同時國家杜馬也可以用三分之二多數投票來推翻聯邦委員會對法案的否決,這也形成了上下兩院之間的相互制衡作用,雖然這種制衡真正的作用不大。
關注一盒影片,快遞世界資訊 -
3 # 七師弟
這個傳統確實是比較久了。
首先,俄羅斯的所謂上議院當然有一個不叫做上議院的叫法,叫做俄羅斯聯邦委員會。
其次,在任何一個國家,上議院代表的都是所謂的“菁英政治”,這是現代政治權衡的一部分。
在西方的很多國家,上議院都是由王族後裔、世襲貴族、新晉貴族、教會成員和法官組成的。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的議員雖為國家議員,但同樣不透過選舉產生,而是由上議院各主體推選年輕的政界精英擔任(這很像1913年之前,即第17修正案之前的美國參議院議員推選辦法)。
至於國家杜馬,早在沙俄時期就有,蘇聯解體之後被恢復(其實只是名字沒怎麼改罷了),最重要的職責在於以簡單多數方式批准聯邦法律,修改憲法,提出彈劾總統議案(需三分之二多數投票,而且由於聯邦委員會的存在,這種投票極為複雜和困難,幾乎不可能實現),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需三分之二,且需會同四分之三聯邦委員會投票)等等。其中比較意思的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對總理的任命提名需要透過國家杜馬同意。
而另一方面,國家杜馬可以用三分之二多數投票來推翻聯邦委員會對法案的否決,也說明了上下兩院之間的相互制衡作用,雖然這種制衡其實作用不大。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立法機構。而最重要的是,國家杜馬的議員是選舉產生的。最後說一下杜馬和聯邦委員會這兩個名字的譯法,杜馬這個名字意思據稱是“思考”,無論怎麼譯法,至少不會產生歧義。
-
4 # 鮑爾金vs巴特爾
“杜馬”一詞,是俄文(дума)音譯,意為“議會”;全稱應該是俄羅斯國家杜馬,這個名稱還是沙俄時期的產物。在蘇聯時期被廢棄,稱最高蘇維埃。1993年葉利欽總統宣佈廢除蘇維埃制度,建立新的聯邦議會,其上院稱“聯邦委員會”,其下院即“國家杜馬”。
回覆列表
不是議員叫杜馬,是議會本身名字叫杜馬……議員稱為杜馬議員,
俄羅斯杜馬最早成立於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當政的1906年,當時的名字就是杜馬,這是個音譯,並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那樣是什麼東西的縮寫,它最完整的正式名也只有國家杜馬,Государстенная дума。
俄羅斯國家杜馬大樓。
十月革命以後杜馬被廢除,代之以蘇維埃,蘇聯解體以後又改回來還叫杜馬。無論杜馬還是蘇維埃,都是與“諮詢,議事”相關的俄語單詞的衍生版,“杜馬”дума來自думать,是個動詞,意思是思考,認為,“蘇維埃”則是Совет的音譯,意思就是議事會。正式意義上二者的職責都如其名。
俄羅斯歷史上有過很多被稱為“杜馬”的議事機構,都是作為думать的派生詞,最早的是十八世紀早期的波雅爾杜馬,也就是貴族議事會,但今天的這個國家立法機構成立於1906年,是沙皇為了應對1905年革命而作出的重要讓步之一,沿用了傳統上議事機構的名字。
斯拉夫世界對議會有非常多的自己本國稱呼,而且互不相同,烏克蘭議會叫拉達,Рада,這個詞本身也是議事會、討論會的意思,用的是基輔羅斯時代貴族議事會的名字。波蘭議會正式名字叫Sejm,是古斯拉夫語裡“聚集、會議”的意思,同樣名稱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一十二世紀,是當時波蘭王國的國王議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