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塔-劉植榮
-
2 # 龍丘野攝影課堂
說起剛開始攝影的時候,總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覺。
很久以前我家有一個膠捲機,我的母親很喜歡攝影,奈何家中貧窮,無力支撐愛好,於是直到三十歲,家中才買了相機,而後不知因為什麼損壞了,後來也一直沒有再添置。
我已經忘了那是什麼牌子的,我只記得那個相機每按一下,都會有清脆的咔咔聲,和現在的所有相機都不一樣。而因為母親的願望被實現得太晚,所以當我提出上大學想買相機的時候,母親很爽快地答應了。
那時候我剛上大一,很新鮮,迅速加入了學生會,在學生工作中做一點關於攝影的東西。玩攝影是因為我喜歡探險,很多攝影師同時是探險家,我想通過照片留下點什麼。
我的第一部相機是Canon 760d,很不錯的機子,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半畫幅,寬容度比較差。
因為開始時技術比較差,也有過一些比較尷尬的時候。
其中有一個時刻我一直記著,那時候我我有女朋友(已經是前女友了),談的時間不長,後來無疾而終,不過這不是重點。有一次她們組織舉辦一場活動,攝影的人遲到了。前任說我會拍照,於是我就臨時頂替了缺勤的攝影。
那場活動我沒拍好,因為引數沒調整對,很多照片都欠曝了。當時他們組織的人看照片,問為什麼全是黑的?
女友在場,我感到非常尷尬。
前任的事我都不怎麼記得了,但是那場拍攝的場景我還歷歷在目,現在我再也不會拍出那樣差的照片,就像我再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幼稚而傷害別人,那些日子都一去不復返了。
扯遠了,回到我的母親的話題上來。
母親的6700塊幾乎給我打了水漂,後來我把相機賣掉了,添置了別的裝置。她那時候還不知道我準備走攝影這條路,只把攝影當做我的一個愛好來培養。我很感謝她,她的目光很長遠,沒有被暫時的貧窮限制住。也許是因為自己知道願望無法實現的滋味,也許是希望我能藉著愛好,度過一些難熬的日子。她是對的。
我也有低落的時刻,也有難熬的坎,有時候別人無法幫我,只能靠自己挺過去。攝影不知道給我的人生增添了多少意義,我想我是愛它的。
以友人說的一段話結尾吧:
在青春期要見識一些真正巨集偉壯麗的東西,超越人類社會尺度的那種。好比如噴湧數千米高的熱帶火山、航行數日也不見陸地的遠洋、燃燒著墜落的千百顆流星、在午夜沙灘上空閃爍的大麥哲倫星雲緩緩沉入黑色海洋、巨樹撐起連綿無盡的綠色宮殿、滑過船舷的藍色冰山、比整個城市還要碩大的高積雲。 在未來許多幽暗逼仄的時刻,這些事物就是我們逃脫的繩索。 -
3 # 美美紅658
攝影藝術的“力量”有……因為時間如流水,轉眼就是一瞬間,當我們還在似水流年的光陰裡,我們都會把每個時刻的心情用自己的拍照和攝影給它記錄在生活中,在過去年代裡不管在哪裡拍照留影,都是用手試的中國產像機或是日試的像機進行拍照後,再通過底板去洗出來才能看到拍照的影子,而現實代快速發展的今天。已出產了注多的現代化產品,拍照攝影都能瞬間的欣賞和保留,現在的手機人手一份,攝影和拍照真是快捷又方便,人人都會把自己的時光留住,無論是旅行還是在風景秀麗的渤海之濱,都會用自己的攝影和拍照去留下最美麗的回憶和記錄,就自己而然雖已年過半百,可對生活非常熱愛,每去一個地方或是一個風情旅遊區,都會把最好的一面用自己喜歡的自拍形式把美麗的風景留住,讓美麗的心態永遠年青,當有一天走不動了,人也老了就翻開美照看看自己在新時代變化中的每一時刻的變化和每一天的好心情,使自己的心❤情也像春天般的開放與溫暖,把時代的瞬間和留念與往返,都回味在那無窮無盡的時光歲月裡!
-
4 # 長沙刺哥vlog
攝影的力量
首先,讓我覺得攝影力量偉大的就是攝影師的眼睛,他的眼睛是跟平常人不同的,因為那就是一個魔法棒,攝影的眼睛裡面充滿了對生活的趣味,一些稀鬆平常的生活片段在在他的眼中展現了非常不同的狀態,通過攝影,讓這個魔法棒,把生活中平凡的事情和事物變成了不平凡
其次,攝影的力量是表達愛的,這個愛可以是現實的、浪漫的、魔幻的、無厘頭的,因為我們會看到很多的照片,他們充滿著對生活的想象和希望,也有對現實的批判和鞭策,大家最熟悉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幅畫,他也是在表達愛,可能是無奈的愛 也可能是真摯的愛 也可以對未來生活充滿起來的愛
最後,攝影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普通人把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觀點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內容,想外傳遞和表達,無論那一副照片和攝影出的作品,它都是一個有生命的、讓人思考的內容,大家可以在生活去任意比對一幅畫,沉浸在裡面,靜靜的欣賞,即便是你隨意拍攝的街角都可以在百年之後讓人肅然起敬,因為它是歷史的內容。
攝影是現代生活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是我們生活的組成,攝影的力量,你品,你細品!
-
5 # 董姐的家園
也許在十年前,傳播還是以文字為主導。進入2010年後,隨著手機攝影的慢慢普及,影像的傳播速度和力量被廣泛認知。下面就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來分析攝影藝術的力量。
一,攝影藝術的廣告效應。相比較傳統的文字宣傳,圖片更具像,更直觀,可信度更高。現在的人相對浮躁,很難靜下心去讀“景點”介紹,看圖片就省事多了。所以政府為了宣傳城市形象,推出的攝影比賽遠比徵文比賽要多得多。
二,好的攝影作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珍品。最終走進博物館。
三,它可以將抽象的思想通過影像創作呈現出來。
四,對於喜歡文學的人來說,攝影藝術的另類樂趣是可以學著將這兩者融匯貫通。
如果刨去藝術層面的樂趣,我想還有下面幾點:
1.以攝影的名義去旅遊。鍛鍊身體,愉悅身心,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2.參加比賽,學習別人的長處,在比賽中不斷提升自我。
以上是我的回答。
-
6 # 東北風的影像世界
攝影藝術的力量可能超乎想象,解海龍的“大眼睛”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命運;解海龍的《希望工程》改變了一代人的人生命運,您說攝影藝術的力量有多大。
-
7 # 西賊聞之心膽搖
攝影藝術就是把世界上美好或者是醜惡的人、事、物如實記錄下來,記錄歷史、記錄生活,留做歷史的見證。
無論是真善美,還是假惡醜,都需要拍攝記錄下來,有圖有真相,因為它們曾經真實的存在過、發生過。
-
8 # 春粟5576
路過,進來說幾句,本人不是專業攝影人甚至連起碼的業餘都算不上,現在的手機功能全攜帶也非常方便,出門能隨時隨地胡亂拍幾張,自己也僅僅只是喜歡,自娛自樂。隨便發幾張隨拍的照片……
-
9 # 筆花常開
業餘愛好有些年了,讓我從華廈125,更新到現在的5D3;從開始的家庭相聚合影,到旅遊留念,到現在又想用他記錄下某些題材的現狀,如想拍長城專題;把他從開始時的業餘愛好當做今天不可或缺的日常行為。究其原因:
一、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
二、能夠記錄所拍當下現狀,
三、身心都得到了鍛鍊和愉悅!
-
10 # 獨立攝影人
攝影藝術的表現物件極為廣泛,它能夠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攝取有意義的題材,給人們帶來愉悅、思考、啟迪和教益。
對從事攝影藝術創作的攝影者來說,不僅在潛移默化之中能練就眼勤、手勤、腦勤的基本功,而且在思想素養、藝術修養、審美涵養等方面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攝影實踐活動會產生一種精神力量,而且貫穿於攝影人的整個人生經歷和生命歷程。
當你喜歡上攝影時,你一定會在攝影的路上尋找自己的影像,尋找自己內心的世界,執著於攝影,會感動自己,感動世界。
回覆列表
1.《好笑話》是施蒂格利茨的成名作
“現代攝影之父”艾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1887年拍攝的《好笑話》,由美國國家藝術館收藏。施蒂格利茨的攝影作品被收藏家視為珍品,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美元的不在少數。
《好笑話》1887年1月1日拍攝於義大利貝拉吉奧。照片上,一個少婦在接水,12個孩子圍著她,她講了一個笑話把孩子們逗笑了,她自己也樂不可支。有4個孩子發現了攝影師,便朝攝影師詭祕地咯咯發笑。背景是一幢古老建築,門洞裡還一位西裝革履先生在好奇地端詳著眼前這一幕。
這幅照片構圖平衡,氣氛寧靜祥和,靜中有動,表現出普通百姓節日裡的輕鬆與快樂。
《好笑話》是鉑金印相法照片,長18.4釐米,寬12.7釐米。鉑金印相法也叫“鉑鹽攝影法”, 這種照相工藝沒有底片,直接在相紙上感光,層次分明,更具有質感,是化學性質最穩定的照片。
《好笑話》是施蒂格利茨的首張獲獎照片,它頻頻出現在德國、英國和美國的攝影雜誌上,從而成為他的成名作。
2.施蒂格利茨學的是機械工程,攝影卻成為他的終身事業
1864 年1月1日,艾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出生在美國紐澤西州霍博肯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他父親是木材批發商,他是父母6個孩子(其中有一對雙胞胎)中的長子。
1881年,他父親為了讓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把木材公司4萬美元賣掉,舉家遷居德國,當時德國在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施蒂格利茨在德國柏林理工大學讀機械工程。後來,他對文化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自學攝影。他說:“我開始對攝影很好奇,把它當作玩具消遣;後來就喜歡上了攝影,並對它著迷。”
施蒂格利茨非攝影專業出身,他自己也反對把攝影按“專業”和“業餘”分類,他說:“幾乎所有偉大的作品都出自熱愛攝影的人之手,他們從事攝影不只是單純為了賺錢。”
1883年,19歲的施蒂格利茨開始了自己的攝影生涯,在德國、義大利、荷蘭拍攝風景和居民生活。
1884年,施蒂格利茨全家遷回美國,但他卻堅決留在德國繼續研究攝影。1887年2月,他開始在德國和英國的攝影刊物上發表關於攝影技術和攝影美學的文章。
1890年,小他一歲的妹妹在美國死於難產,他父親強迫他返回美國,26歲的施蒂格利茨便以“攝影藝術家”的身份回到美國。
3.施蒂格利茨把攝影發展成一門藝術
施蒂格利茨回到美國後,他父親買下了一家小型彩照公司讓他經營,這既滿足了他的興趣,也想讓他以此謀生。施蒂格利茨很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他給員工的工資很高,把照片沖印得非常精美,這導致公司運營成本過高,年年虧損。
回到美國後,他的作品獲得了不少獎項,其中有波士頓攝影俱樂部獎、費城攝影家協會獎和紐約業餘攝影師協會獎、英國皇家攝影協會進步獎等。
1893年,他成為《美國業餘攝影師》雜誌的編輯,但他拒絕領取薪水。1895年,施蒂格利茨先後辭掉了彩照公司和《美國業餘攝影師》的職務,集中精力運作紐約攝影俱樂部, 他被選為俱樂部副主席,並免費為俱樂部提供辦公場所。
紐約攝影俱樂部從1897年7月開始出版《攝影評論》雜誌,在未來4年裡,施蒂格利茨通過該雜誌宣傳他對攝影藝術的理念。美國的藝術評論家薩達克奇·哈特曼寫道:“我認為,藝術攝影、紐約攝影俱樂部和施蒂格利茨這三者是一碼事,是一個事情的三個名字而已。”從這個評論可以看出,施蒂格利茨對把攝影發展成一門藝術的貢獻。
1901年12月,國家藝術俱樂部創始人查爾斯·奧古斯都·德凱邀請施蒂格利茨舉辦攝影展,施蒂格利茨用兩個月時間布展,並將其命名為“分離主義攝影”,他在展覽介紹裡寫道:“美是永恆的真實,真實就是自由。”
施蒂格利茨是個完美主義者,《攝影作品》印刷質量堪稱世界一流。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分離主義攝影展上,有幾幅照片沒有按時收到,舉辦方便把《攝影作品》上的相同照片取下來布展,竟以假亂真,多數觀展者誤認為這就是原始照片。
《攝影作品》1917年6月因嚴重虧損停刊,共發行了50期,刊登了53位攝影家的473幅作品。停刊後,尚未出售的《攝影作品》有8000多冊,施蒂格利茨把它們買給了收廢品的。
隨著施蒂格利茨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編輯的雜誌也進入收藏家名錄,2011年,整套《攝影作品》拍出了39.85萬美元的高價。
5.施蒂格利茨把畢加索等歐洲著名畫家介紹給美國
1905年11月24日,施蒂格利茨創辦的“分離主義攝影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該藝術館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第五大道第291號,第一展季展出了39位攝影家的100幅作品,展品賣了2800美元,初展獲得成功,分離主義攝影藝術館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的認可。
1908年,房東想提高房租,並要求一次交4年的租金,施蒂格利茨拿不出這麼多錢,只有把它關閉了。
1909年,在朋友的幫助下,施蒂格利茨在第五大道第293號重新開辦分離主義攝影藝術館,為利用過去的美譽度吸引顧客,藝術館的名稱就用過去的門牌號碼“291”。新開辦的藝術館的展品不再侷限於攝影作品,也展出繪畫等藝術品,同時它還是現代藝術的教育基地,是前衛藝術家的聚會場所。“291”運營8年舉辦了61場展覽,其中只有6場是攝影作品展。他給“291”的座右銘是:“給每個想對世界說點什麼的人機會,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
施蒂格利茨為不少歐洲知名畫家在“291”舉辦畫展,把他們及他們的作品介紹給美國,如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巴勃羅·畢加索、法國野獸主義畫家亨利·馬蒂斯以及法國印象主義畫家保羅·塞尚等。
1911年,當畢加索在美國的首次畫展在“291”舉辦時,很多藝術評論家稱畢加索是“瘋子”,稱他的畫作是“瘋子的胡言亂語”,施蒂格利茨卻極力捍衛畢加索作品的藝術價值:“畢加索的畫如此完美,就像巴赫的賦格。”
畢加索在“291”的個人畫展有81幅作品未能賣出,施蒂格利茨想把它們賣給大都會博物館,要價2000美元。大都會博物館繪畫部主任一口回絕說:“畢加索的畫空無一物,這樣瘋狂的東西在美國永無出頭之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忙於戰爭和生計,人們對藝術失去了興趣,再加上施蒂格利茨是德國移民後裔,在德國有很多親戚,而當時美國與德國是敵對國,一些美中國人有意疏遠了他,導致“291”經營慘淡,1917年6月便關門大吉。
施蒂格利茨在1925年至1929年還運作過“親密藝術館”。
1929年12月15日,施蒂格利茨在紐約市創辦了“一個美中國人的地方”藝術館,並一直經營到他1946年7月13日病逝。
施蒂格利茨生命的最後20年主要運作各種展覽,上乘攝影作品並不多,也許是因為他老了,失去了創造力,他自己也說:“最偉大的攝影天才是保有童心的。”
6.施蒂格利茨被稱為“現代攝影之父”
施蒂格利茨的一句名言是“有光的地方就可以攝影”,他為攝影藝術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又一次他說:“我為攝影藝術已奮鬥了40年,如果需要的話,我會為之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哪怕是單槍匹馬,財力單薄。”他強調,他為之奮鬥的是攝影藝術,而不是照片和個人名望,所以,他拍攝的照片從來不簽名,也不靠賣照片賺錢。
施蒂格利茨認為“藝術的目的是自我表達”,為此,他拍攝的照片將攝影的客觀性與個人情緒聯絡起來,試圖通過抽象的造型、不同尋常的線條和顏色,傳達個人的內心感受、思想與經驗,他說:“我追求的目標就是,讓拍攝的照片越來越像照片,讓人看過一眼就永難忘懷。”
19世紀,攝影師習慣於把照片拍得“像畫一樣”,但施蒂格利茨很快便意識到,如果攝影像繪畫,那攝影永遠是繪畫的附屬品,無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他認為,攝影與繪畫使用的介質不同,肯定有同的東西。他通過辦攝影展和攝影雜誌,大力提升攝影的藝術地位,使人們逐步接受了“攝影是一門藝術”這一理念。
施蒂格利茨積極向美國推薦歐洲前衛藝術,是推動現代藝術發展的關鍵人物。美國畫家、攝影家喬治婭·恩格爾哈德在1947年6月《照相機》雜誌撰文,稱他是“現代攝影之父”。
7.施蒂格利茨的作品大部分捐給博物館
“現代攝影之父”施蒂格利茨一生拍攝了約3000幅照片,其中大部分捐給了博物館,他並沒有通過攝影賺到錢,一生經濟拮据,靠父親的資助和第一任妻子埃米琳·歐伯梅爾(1873年-1953年)繼承的遺產從事攝影和經營藝術館。
1924年,施蒂格利茨向波士頓美術館捐贈了27幅攝影作品,這是該博物館首次收藏照片。
1928年,施蒂格利茨向大都會博物館捐贈了22幅攝影作品,這些照片成為大都會博物館的首批館藏照片。1933年,他又捐贈了419幅畫意派攝影作品給大都會博物館,為該博物館日後的攝影作品收藏奠定了基調。1949年,施蒂格利茨的第二任妻子、美國畫家喬治婭·奧基弗(1887年-1986年)又把他的199幅攝影作品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
1949年,喬治婭·奧基弗把施蒂格利茨拍攝的1317幅照片捐贈給坐落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術館。1980年,她又把施蒂格利茨拍攝她325幅人體照片捐贈給國家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