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展現出政府無能的一面,甚至於黑暗的一面,就能提高電影的水平,那所有罵當局的影片是不是都要拿獎拿到手軟了?
釜山行作為一部科幻災難片,除了獵奇的視覺特效,其核心就是展現出不同人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應,也就是通過製造現實中不存在的環境來深刻揭露人性。
從揭露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性來看,《釜山行》無疑是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所謂的成功人士不過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有在最後為了挽救女兒才保住了一絲未被吞噬的人性;甚至於那些公務員也只是人面獸心,為了保住自己不惜犧牲別人的生命;反而是社會最底層的乞丐善良無私,骨子裡就是英雄人格。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結尾如果士兵射殺了女人和孩子,這對於幫助電影揭露人性有任何幫助嗎?
沒有,只有悲劇和絕望。
受曹公和沙翁影響,可能有人會覺得悲劇總是比喜劇逼格更高,也更有格調。
郭德綱經常說四個字:雅俗共賞。
悲劇和喜劇都是為故事以及啟發觀眾思考而服務的。誠然,像《哈姆雷特》以及《紅樓夢》這種悲劇式的作品刺激了讀者的心靈,給他們以無數遐想。可如果釜山行也這樣照貓畫虎,結果除了讓人覺得徹底絕望還有其他幫助嗎?
女人和小孩獲救,這讓觀眾在洞曉人性複雜的同時依然留存一點希望和溫暖,難道就比徹底地讓人絕望(而且純粹是為了絕望而絕望)更low嗎?
最後,南韓電影自《熔爐》、《局內人》、《新世界》之後,好像不抨擊一把政府就覺得自己逼格不夠,而且很多時候純粹是為了抨擊而抨擊,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難道非得讓民眾對政府喪失信心,覺得生活暗無天日,才是電影主創們所喜聞樂見的?
在客觀中立的基礎上輔以藝術性的表達,才是電影工作者該追求的,過份追求獵奇只會透支觀眾的情緒和期望。
如果展現出政府無能的一面,甚至於黑暗的一面,就能提高電影的水平,那所有罵當局的影片是不是都要拿獎拿到手軟了?
釜山行作為一部科幻災難片,除了獵奇的視覺特效,其核心就是展現出不同人在面對災難時的反應,也就是通過製造現實中不存在的環境來深刻揭露人性。
從揭露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性來看,《釜山行》無疑是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所謂的成功人士不過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有在最後為了挽救女兒才保住了一絲未被吞噬的人性;甚至於那些公務員也只是人面獸心,為了保住自己不惜犧牲別人的生命;反而是社會最底層的乞丐善良無私,骨子裡就是英雄人格。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結尾如果士兵射殺了女人和孩子,這對於幫助電影揭露人性有任何幫助嗎?
沒有,只有悲劇和絕望。
受曹公和沙翁影響,可能有人會覺得悲劇總是比喜劇逼格更高,也更有格調。
郭德綱經常說四個字:雅俗共賞。
悲劇和喜劇都是為故事以及啟發觀眾思考而服務的。誠然,像《哈姆雷特》以及《紅樓夢》這種悲劇式的作品刺激了讀者的心靈,給他們以無數遐想。可如果釜山行也這樣照貓畫虎,結果除了讓人覺得徹底絕望還有其他幫助嗎?
女人和小孩獲救,這讓觀眾在洞曉人性複雜的同時依然留存一點希望和溫暖,難道就比徹底地讓人絕望(而且純粹是為了絕望而絕望)更low嗎?
最後,南韓電影自《熔爐》、《局內人》、《新世界》之後,好像不抨擊一把政府就覺得自己逼格不夠,而且很多時候純粹是為了抨擊而抨擊,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難道非得讓民眾對政府喪失信心,覺得生活暗無天日,才是電影主創們所喜聞樂見的?
在客觀中立的基礎上輔以藝術性的表達,才是電影工作者該追求的,過份追求獵奇只會透支觀眾的情緒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