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斧影燭聲
-
2 # 品茗聽雨1982
其實在神農時期,人們不過除夕的,神農要祭祀天地一般在臘日這一天,(也就是臘八的前身)所以臘日這一天也稱為過年,在先秦時期臘日節也是唯一的大節日。到了周朝,周文王發明了八卦,人們又從八卦演算出天干地支,古代人敬畏天地,認為總有妖魔鬼怪所以在這一個月內又有了除夕。(注意,這時的年還是臘日)後來漢朝時期,佛教入侵本土文化,就有了臘八這一天,開始人們還是過臘日,可是民以食為天,佛教在這一天大量施捨粥,人們就慢慢的不重視臘日節了,東漢末年,人們已經開始過除夕了。由於天干地支的歷法問題,也就是在東漢末年,認定除夕是年。
據記載,華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對於春節的起源最普遍的說法是公元前2000多年,在一年農事結束後,虞舜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於是人們就把這一天當做歲首。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又叫春節,在農曆上的新年也被稱為元旦,後來國民政府使用公曆,以公曆的1月1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文化發展,中國社會逐漸脫離原始宗教信仰的影響,人們更加註重農時,政府對於天文氣象的觀測更加深入,社會對於歲時節日也更加註重。民間則藉此團圓,農忙後休憩,為接下來的農忙做準備。官方則沿襲古制,祭拜天地。
從唐代開始,春節便上升為國家法定假日,放假七天,即年前3天年後3天,朝廷照例舉行早朝大典,祭拜天地,民間則闔家團圓。
宋元明清各代,春節亦稱為元旦、新年。國家依然要舉行祭拜天地的儀式,此時官方更加註重春節,為了與民同歡,官方也會舉報大型的燈火晚會等等。
1912年中國民國建立後,國民政府引進西洋曆法即公元紀年,官方使用公曆,民間依然使用農曆,國民政府便正式把農曆新年歲首稱為春節,公曆歲首稱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