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寧上戈蘋果
-
2 # 一格局決定高度
分級是個商家的概念,其實是比較主觀的,你想,每批次茶葉,根據採摘時間,芽葉大小都不一樣,哪能有很客觀的分級。 比如茶商進了3-4款雨前(明後)毛峰(或者龍井或者安吉白茶),購價不一樣, 那硬要他說級別的話,他能說是特、一、二、三級麼,可能會盡量往高裡說,這是特級,這是一級,那個也是一級,除非差別很明顯,否則肯定說特級一級多,說二級以下的少。 而不同商家間,同是一級,又不一定相同,可能差別還很大,總之,比較隨性吧。
舉個例子,我從一個杭州茶農那裡進了260-1000一斤一共8個茶樣的龍井,基本都是明前每隔幾天採摘的,就有8個價格,而我嚐起來個個香醇,口感差別很小(至少一般喝茶人是分辨不出來,最低260的那種已經覺得很不錯了)。所以可能商家進300的,和進600的,零售價區別更大,但是沒法按等級比較。
在茶農那裡,更是沒有等級概念,他們是隨行情一天一個價。區別在於,晚一兩天採,可能整體上芽葉又大那麼點點,賣價就掉一截。一般雨前茶就比明前的茶大。把細嫩一些的、外形勻稱賣相好的,定為特級, 稍次一點定為一級。
還有,茶廠裡收購回的不同的散茶,會拼在一起再按外形、淨度分開後定等級,總體上,一級會不如特級看上去嫩,特級是單芽、一芽一葉的話,一級可能就是一芽兩葉,還有葉片的綻開程度一級的大於特級,泡開後一級不如特級觀賞性好,口感位元級味濃一些,回甘不如特級。價格主要是受採摘時間的差別影響大,明前一級會比雨前特級都高不少。
可以搜淘寶”閒雲鮮“上看看我有關特級、一級茶的寶貝照片,可以有個直觀印象。
雨前毛峰裡的茶多酚含量比較高。滋味醇厚。外形比較大。所以。雨前黃山毛峰的一個最大特點是茶葉偏大,不好看。但是喝起來的口感非常的獨特,醇厚而且有回甘。相比較其他毛峰要耐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