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53135298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雖然出自《心經》,但並未給出解釋。其實這句話佛陀有解釋過的,可以參考《楞伽經•集一切法品》中有關大慧菩薩與佛陀的對話。

    之所以會有色空的差別區分,只是因為妄心起而刻意分別所致。如果妄心不起內心清淨如一,一切法相不生不滅,無有差別。故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2 # A小雅29

    色與空,是出自“佛家”針對宇宙萬物,存在的「自然現象與本質」,相互演變的自然規律,做出最具根本性的,認識與總結的論述。

    佛家認為:「色」~~是宇宙自然萬物,存在的現象真實表現。由於宇宙自然萬物,都具有直觀成象,呈現色覺可辨別的特點,因此!稱“宇宙自然萬物存在的實象,為~~“色”。

    佛家同時認為:「空」~~是宇宙自然萬物,相對的一種虛的,不具象的,不可直觀捕捉的,不可憑色覺感知的,無物虛空狀態,稱這種狀態為~~“空”。

    並且!佛家,進一步推理求本證實,認為:「色」與「空」的關係,是“空色”一體,同根異端(異端:專指兩個不同的極端),互為因果,相互辨證的關係。

    舉例說明,比如:以「色」的現實存在現象,為基點,經自然動量執行,轉化至極端,必然產生歸於“空”的本質狀態結果。由此得出“色”為原因,“空”為結果。相反!以「空」的本質存在狀態,為基點,經自然動量執行,轉化至極端,必然產生“色”的現實存在現象結果。由此得出“空”為原因,“色”為結果。再將“空”,“色”換位反證也然。

    據上述!可以確定“色”與“空”的辨證關係。但是!需要值得提醒!明白注意的是:“色”與“空”,應理解認識為,是相對統一,不可分割的“空色”整體。

  • 3 # 狂筆書生

    其實越是高深的道理其本質反而越簡單,而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想得複雜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精要。

    首先,“色”是佛經中的代名詞。

    在佛教大千世界中,一切皆為虛妄,所有物體或物質皆為“色”,“色”是世間一切的統稱。道家講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講求空生色,色生空。其實“道”和“佛”都是為了闡述各自對事物發掌變化的抽象看法,都是從無到有,再演變為無的過程。

    其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還有另一層延伸意思,即“女色”或者其他有誘惑力的東西。

    “色”本是凡人正常的需求,貪圖色雖然能帶來一時的愉悅或滿足,但那只是一時的。那所謂的快樂只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過了之後便不存在,有就等於沒有。

    按這個層面的意思來說,它就是為了警戒人們不能過分沉迷追求“色”,在面對各種誘惑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表象看到“誘惑”之後的本質,從而不被“誘惑”所幹擾。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4 # 喜舍度

    隨緣來答。

    空是本質、屬性、絕對、不變的0;

    色是表相、分類、相對、變化的其他數。

    沒有0,其他數就無法成立。

    故,其他數的背後一定有0,

    0也只能從其他數出現而證明。

    色即是空,說的是“色”無論如何變化,本質是“空”(空性,空體);

    空即是色,說的是“空”是通過“色”(現相、作用)來顯示本體。

    色、空是“一體”的,勉強分為“二說”。

    故,所謂的“看電視”,既指看“節目”(色),也指看“電視機”(空)。兩者是一個意思。

    看電視,勉強比喻為“照見五蘊”。

    我們因節目(色)而起心動念,卻常常忘了其實只是電視機(空)在顯示作用而已。

    為什麼會忘了?因為你被節目牽引,不自在。

    僅供參考。

  • 5 # 知常容

    你本來就存在於這個世界嗎?當然不是的。

    你的存在是因為你父母的結合才有了你,所以你是因緣而生,因為你父母的結緣而有了你。如果你父母不結緣,不在一起,那麼你就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空。

    因為有了這個緣,所以才有了你,一切緣起性空。

    正因為一切緣起性空,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因為那些都是緣,本質是空的。

    你會一直存在嗎?你父母會一直存在嗎?

    既然有緣起,自然也有緣滅的那一天,緣起性空,緣滅亦性空。

    唯有空性是永恆不變的。

    這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和這8個字比較相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生一就是一個緣起,當一出現之後,一生二就是確定這個天地的規則。至於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你可以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與天干地支有什麼關係?》這篇文章。

    既然緣起之後,一生二就確定天地的規則,陰陽。然後三生萬物,這自然是靠很多很多的緣起。

    天地本來有嗎?

    沒有的。

    那是因為緣起,才有了天地。既然有緣起自然有緣滅的那一天。

    你生活的地方就是色界,色界是怎麼來的?自然是色不異空,緣起性空。

    你在沙灘上畫了一個圖案,這就是緣,沙灘與你一起結的緣。海浪一上來,又是一種緣,海浪與沙灘結緣,你的緣就盡了,沙灘上的畫被海浪衝的一乾二淨。

    如果你明白這些,那何必在意得失和成敗呢?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緣而起,自然會因緣而滅。

    功名利祿只是因緣而起,自然會因緣而滅,那個根本不屬於你。父母子女之情也是因緣而起,自然會因緣而滅。

    緣起之時好好珍惜,緣滅之時亦是坦然。

  • 6 # 老友手札

    但,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兩個字替代成很多東西,比如得即是舍、福即是禍、錯即是對等等。

    它描述的其實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真摯的,也是誠心的希望,孩子能夠在自己人生中少走彎路、儘量平坦。所以,父母會為還做很多事情。

    比如,父母會在看到孩子有一些不良行為的時候,出聲阻止、暴力阻止、講述道理、引導成長。這十分正常。

    此舉在父母眼中,當然是在“為孩子好”,可以定性為“好”;此舉在孩子眼中,是父母在干涉我、阻撓我,可以定性為“壞”。同時,孩子看到父母的用心,認為我得到了愛,可以定性為“好”;父母看到孩子如此頑劣,以種種形式企圖“糾正孩子”,可能包含了很多暴力,那麼太多的暴力,又自然是“壞”。

    所以你看,同樣一個行為,總是好壞並存。

    這並不是單純取決於“有異常多的看待角度”,更是因為,只要存在一方面,就必然存在另一方面。

    存在好,就肯定存在壞;存在色,就肯定存在空。並且,這對立的方面必然也存在於同一人、同一事、同一行為上。

    但這也不足以解釋“空即是色”。

    不過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看似對立的方面其實並不是對立的。或者說,是相互依存的。

    人們常常追求快樂,並願意為了快樂付出很大的代價,但真正的快樂,就是在學會與平靜和不快樂相處之後才獲得的;而疲於追求快樂的人是不快樂的。

    這時候,誕生快樂的,是它的對立面。

    那麼,它們的關係並不是對立的,或者說這看似對立的兩面,不僅同時存在,還相互依存、還相生相剋。

  • 7 # 味哎兒

    空:裝有色與相。

    色:因空形成色,色形成相,使色很重要。

    相:因有形,使萬物呈現出各自面貌。

    可用歐洲式的最小粒子的波,理解空。光為波射線,共赤橙藍綠青黃紫白八色彩,從而簡稱色。粒子射束的波振幅凝集,聚成形狀,形狀述成像或相。

    而用古中國道學敘述,則是無中生有式。

    即,無為空,有為相,從而無的狀態內發生出有來,其過程為色。

    羅列出來呈:無.色.相。

    只不過道學述詞用劈無內凝成的混頓,被劈後的混頓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天地交泰生萬物。這可用天可父替代,地可用母替代,父母可生出男女的孩子來表示.表明.表現。

    無中生有是將散散的聚合起來才有的,還存在一個有中生無態,則是把聚合體分解成散散狀,又呈無態了。

    因此羅列出來呈:無,聚合,有。

    同,無色相對應羅列可見:

    無,合,有。...............道學式。

    無,色,相。...............道佛式。

    空,色,相。...............佛學式。

    總體都是解釋,萬物,怎麼形成或怎麼來的。

    但是,最終停止於,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上,從而入抬扛哲學上。且至今無解。

    工業化後的歐洲人,用電荷失去或獲得一個電子式,希圖可解釋的實現,但得與失的動因及動力咋出現,沒法述清,仍歸沒解出來。

    因而,才有光子對撞機出來,希圖用光粒子對撞,找到更小粒子,看一下電子失與得的具體狀況狀態,從中發現動力動因來。

    另一波人,向空中的太空望去,希圖找到物體形成根源。

    另一波人,向細胞探尋,但至今僅達基因複製紐纏層面,沒涉到細胞怎麼來的處呢。

    這就是現代手法的,宇宙.物理化學.生物,三學科探究物質起源現象。

    古道學與佛學雖闡述出了物質形成原則,但沒有可被人操作性,才由歐洲學科式繼續進行的。古代式被冠於迷信遭廢止了,從而只有歐式一式獨自進行了。

    事實上雖人為冠名中式印式為迷信,由迷信歐式者進行的。

    但,中式多入搜聚地球物質,希圖找到除疾去患靈藥,甚至長生不死不老藥,而自棄探究物質起源了。

    而,印式已在印度本土衰落,在中國的部分則入解心法的心理學層面上去了。從而也自棄探究物質起源了。

    因此,當迷信歐式者,不明慰撫學的解心法及生物藥條件下,才冠名給中式印式於迷信一詞的。

    歸,廢退用進法則,怪不得他人叫喚妨礙了自己的。

    不論怎樣,僅希圖弄清楚,怎樣:無中生有與有中生無的,且達到人可操作的實現。

    具體到本題,則是議論:

    空與色的關聯關係的狀況呈啥樣式。

    佛經偈語用,空即色,色即空,完結解釋。

    用工業化後的解說詞述,現在僅有:宇宙空間由粒子束波構成。從而空間即各粒子波,粒子束各波就是空間。

    以後再咋認為,由哪時的技術手段決定。現在沒有哪時的技術,從而不能述出。

  • 8 # 吃素的穿山甲

    這是佛教經典《心經》中的一句偈。

    闡述的是大乘佛教中的色空觀,並在《心經》中由此進一步論述了“五蘊皆空”: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在大乘經典《五蘊論》中這樣說:

    云何色蘊,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

    大乘《阿毗達摩雜論集》種如是說:

    問,色蘊何相?答,變現象是色相。此有二種:一、觸對變壞。二、方所示現。

    四大種即地、水、火、風四物,對應的是堅、溼、暖、動四種特性。也即“色”是由這四種特性的基本元素構成的,與通常我們所說的物質近似但又有所不同。分為兩種特性的之“色”:

    一種是有形的具象的物質,叫做“觸對變壞”。打個比方說就相當於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手機電腦、自然界存在的山川河流等等有形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可觸可見的,可以通過外力使他發生變化的,也即所謂的“觸對變壞”。

    一種是有象的抽象的觀念,叫做“方所示現”。比如各種形狀、味道、顏色等可感知的一些現象,這些各種沒有具體物質所承載的東西,它本是是抽象的而非具象的,就叫做“方所示現”。

    也有將“色”分為內色、外色、顯色、表色、形色五種之說。但總體而言,“色”在佛教之中指一切可以感知感受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總和,包羅宇宙世界乃至人生永珍。

    佛教中講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就其本質而言是沒有實體的,也即“非空之空而曰真空”。

    所謂的一切存在究其本質來說是“空性”,有點相當於物理學中所說的運動是絕對的這樣的一個說法。世間萬事萬物在沒有因緣和合而生之前沒有此物,在滅之後此事此物也就不存在,也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只是一種假名,是沒有自性的,只是一種因緣和合的際遇而已,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執念罷了,所以說一切都是空的,是“本來無一物”。

    在佛教中“空”的本質也是因緣和合而成,但它又不是實體性可隨時感知的物質,更像是一種不生不滅的理念性的概念或者說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方程式。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講的是色空一體的道理。

    佛教通過“空”這個概念將對世界的認知由多元論上升到一元論的高度,這與中國古代關於世界本質的認知殊途同歸,近似於老子關於“道”的概念,也即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幻無常的,而其本質是不變的。

    所以“空”這個概念其實並非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有點像是什麼都有的意思,即所謂的“即空即有,二諦圓融”。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亦如此,只是一種認識或者說感知的途徑不同而已。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的話,比如說你現在到的這篇帖子被看做是“色”的話,當你關閉掉電腦和手機的話,或者退出頁面的,那這篇帖子就看不見了,就像不存在一樣,也就是歸於“空”了,也即所謂的“色即是空”。而你再開啟電腦或手機,即便是換一個手機或電腦開啟,再次點選開啟網頁這個網頁,這篇帖子又展示在你的面前,這就相當於“空即是色”。

    佛教講“色空一體”,意在破除各種執著於“相”這樣的一個誤區,過於執著於“相”,就像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一樣,那就參不透事物本來的真實面目,只有“真空得自在”,悟透了這一層,勘破成往壞空的邏輯迴圈,才會離苦得樂、轉迷成悟。

  • 9 # 永動機一

    高深題目!尚知自己能力不足!勉勉強為之!需謹慎作答也怕誤導仝仁呀!希仝仁眼明心亮明察秋毫包容體諒指正等!題目是: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該如何理解?無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經又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何解呢?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大家明白麻?不眀白 !弄糊塗吧!就看閣下超時空悟性啦!不是三言兩語,甚至於一輩子,幾輩子也未必理清、悟清的宇宙本源本相呀!即道的本體本相參透與不透問題!多少過往現今聖人賢明也要看機緣才能如願參透道十分之一二,已成神成仙成聖了!其它無緣的聖人賢明也要靠邊站呀!我今曰之解釋就是拋磚引玉,指明小小微光瑩蟲之光讓大家繼續前行繼續往前悟悟而已……對道之本源本相解釋誰也不能大言不慚呀?就算所謂道祖老子也用勉強的強字來形容道呀?也未完完全全悟透看透道呀!希仝仁戒驕戒躁繼續學習繼續參透吧!共勉!共進!小識供參考與指正。[贊][祈禱][玫瑰]

  • 10 # 蓋世神算

    《般若多羅密多心經》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異,是排斥、脫離。這兒的即,是融合。色即是空,色從空融於空。空即是色,空從於是色。

    空是什麼?思想意識。色是何物?人自己的感官。這是佛法修禪境界描寫,思想不抵制感官現時感受,不以過去經驗主觀意識阻斷干擾現在的真正感覺,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僅如是,思想能隨所見所聞所感而隨之空靈,感官反應迅速融合于思想,叫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語言水平及文學素養決定著對任何年代書籍要義能準確領會否!其他的假象博學,欲以故事多經歷多用過去故事情節去硬套古籍文義,是現代人淺學失妙之悲!

    敝人年紀,能解此義,足以證明年齡不是真學識的阻力!

    2019.11.12.13:25

  • 11 # 般若波羅蜜多2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在你尚未行深般若波羅密時,會依據自我的認識有多種義解和推敲,而這種義解可以隨各階段的不同有不同的認知和巢狀,但義解並非證悟。當你嘗過蘋果後表述它味道酸甜和你沒嘗過只是聽說它味道酸甜,雖然用詞一樣,但根本是兩回事。所以這個“空”不用探究其本性,因為法可以表述多樣但本無自性。

  • 12 # 花落無言4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實是自然法則的真諦:【空並非一去不復返,只是暫時的退縮,色也並不是永久的存在,只不過是暫時的伸張】。

  • 13 # 佛之菩提心心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的人棄絕一切以求一個空字,最後還是有一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

    佛教說“色即是空”,是要告訴你,這些色情的事物、這些慾望、滿足慾望所得的快樂,這些東西都是虛妄不實的,是不值得追求的。是要求你消除這些慾望,而不是大大咧咧的覺得縱慾也無所謂。

    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說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佛法來講,任何事物分“相”和“性”。“相”就是外表表現出來的東西,“性”則是事物內在的本質。佛講,事物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在不斷變化,所以事物也是不斷變化的,前一秒和這一秒的事物表面上看沒什麼不同,實際內在已經不是完全相同的了,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性”能代表這個事物,這叫“無自性”,也叫“性空”。

    我們說,事物的本質是“空”,意思當然是說,“空”並不是脫離事物之外的獨立的屬性、或者是附帶的屬性,而是說事物本身就是“空”,除了“空”沒別的。

  • 14 # 手機使用者遠山的風

    色,就是一切的萬法,比如山河大地,你我他,樹木花草等等,那麼這一切的萬法,他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佛法裡說的真真如性,他無形無相,但是可以隨緣顯現出一切的萬法,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這個無形無相的心顯現出來,色即是空,就是這個道理,佛法稱之為在相見性,空即是色,就是剛才講過,無形無相的這個心當下就含藏一切的萬法,佛法裡稱之為真空妙有,也說為,在性見相。不要輕看了這兩句話,他是佛教的精髓。

  • 15 # 毫光一一國學研修

    這句話不能夠理解,不可以解釋,只有遇到證道的明師,在真師的引導下,自悟自證,明師亦不會直接告訴你,而是引你入道門而自覺,佛家亦是道家,不進道門,不得正果,不可說法,說即是錯,而誤人修行,口頭禪非佛,只有自證自悟,才是真修行。

    希望真修者訪明師,得正法,才能真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法不輕傳,傳者非人,必獲災難,望真修者開悟,望淺嘗者莫執於此,真心快樂即好。

  • 16 # 微凌3

    你們想的都很複雜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可以融入空,空又可以演化出色來

    就是如此簡單

  • 17 # 戲說無字真經

    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色是空的內容,空是色的形式。

    萬代塵事空空過,歷歷紅塵終成空。

    理是這樣講,生活總得過。

  • 18 # 閒雲野鶴555555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話講明瞭宇宙的本質!色,就是世間變化著的一切亊物。色是現象,空是本質。也就是講,世間變化著的一切亊物都是假象,決定它們命運的是本質“空”。因為一切亊物都服從“緣起性空”的規律,所以一切亊物有產生必有滅亡,一切亊物的運動都是一個過程,其實世間不存在任何永恆的東西,也即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色即是空”。同樣“空”也不能獨存,它必須依附於色,沒有色就沒有空的存在。色與空是現象與本質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 19 # 青松66249

    高悟禪道者高說,中悟禪道者中說,低悟禪道者低說,說者有理、各有所見,聽以層次悟禪道高低者互有知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要明白反覆道理,相生相剋。就是說:色戒了呢?就是空相,修成了昇天上佛界自在。空戒了呢?就是色相,塵緣未了時間久了、就來人世一趟。無有天職、無有塵事,就不惹塵埃。詩經簡理。四字真言。不是俗人說話羅嗦,明白。小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北宋連著三任太后都反對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