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嶺說史

    節度使制度其實和李世民的關係不大。

    一開始雖然有這個名,但沒有職權,僅僅是節制排程,而且算是皇帝派出去的自己手下的人。李世民之前唐朝對外是採取進攻擴張的政策,之後唐高宗改變政策為防禦。

    為了加強防禦力量和改變臨時徵調的困難,這類屯戍軍設定愈多,並逐漸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駐地和較大兵力的軍、鎮、守捉,各自置使。行軍大總管也逐漸演變成統率諸軍、鎮、守捉的大軍區軍事長官,於是長駐專任的節度使應時出現。

    再到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真正成為李唐尾大不掉的隱患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

    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立了磧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劍南、嶺南十個節度使,范陽(北京地區,即古幽州)節度使是節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此時的節度使多由胡人擔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節度使,要授予其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

    此後節度使權利過大釀成了安史之亂。

    再說分封制,唐代以前漢晉採取分封制,出現了什麼呢?

    漢代七國之亂,之後漢武帝採取主父偃的推恩令政策逐漸分化各藩王才解決藩王的問題;晉代不幸,直接在王朝開國之初爆發及其嚴重的宗室為爭奪中央皇權的內部戰爭八王之亂,導致永嘉之禍,華夏衣冠南渡,開啟近三百年的亂世。

    隋唐之前的北周,倒是沒有此前的分封制度,但是有八大柱國。隋唐楊李二家均來自八大柱國。

    再之後的明朝,恢復漢晉藩王制度,結果怎麼樣呢?首先是靖難之役,再導致此後兩百多年裡藩王變成大明王朝的蛀蟲,國家發大力氣來養著數以百萬計的藩王,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王朝裡面唐宋對待宗室的制度對於國家而言是最好的,封而不裂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壁開關十大品牌哪種價效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