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庾子之亂本身就是慈禧和一班頑固的大臣亂搞出來的,明明打不過洋人,還一次性對八國宣戰。當朝廷屢出昏招,下旨全國動員進行抗洋時,有一半的地方督撫卻拒不奉詔,稱其為偽詔。如此變故,數千年來實為罕見。
1900年6月,慈禧頒佈詔書,對外八國宣戰,通電全國,號令地方積極備戰,勤王抗敵。時任大清電報局督辦的盛宣懷因為職務關係,最早看到朝廷給南方各省發的電文。但他並沒有立刻發給各個總督,而是扣下來,發給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
電文內寫到:“千萬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無信,各國鹹來問訊。以一敵眾,理屈勢窮。俄已據榆關,日本萬餘人已出廣島,英法德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政皆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為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
盛宣懷大概意思說朝政可能被人把持,出具的詔書未必真實,請南方各總督權衡利弊,保住各自疆土安定。李鴻章再三權衡,決定不奉詔,但又不能明面反抗朝廷,於是將詔書當做“亂命”——“此亂命也,粵不奉命”。
在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地方大員的支援下,由盛宣懷暗中牽線各國領事,弄出了東南互保條約。
所謂“東南互保”,簡單說就是:南方督撫絕不支援義和團滅洋之舉動,不奉北京政府對各國的宣戰之詔,並且努力保護洋人在華的安全和利益。作為交換,洋人不得在南方各省進行軍事活動和其他過激行為。
後世稱地方督撫的東南互保是叛國賣國,但在那兵荒馬亂的亂世中,正是這些總督的抗命,才保住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不算叛國,自從湘軍攻破南京後,南方各省朝廷已經掌握不了,不然一個堂堂總督被刺案都不了了之,和唐朝安史之亂平定後各個藩鎮半獨立狀態很相似……
首先,庾子之亂本身就是慈禧和一班頑固的大臣亂搞出來的,明明打不過洋人,還一次性對八國宣戰。當朝廷屢出昏招,下旨全國動員進行抗洋時,有一半的地方督撫卻拒不奉詔,稱其為偽詔。如此變故,數千年來實為罕見。
1900年6月,慈禧頒佈詔書,對外八國宣戰,通電全國,號令地方積極備戰,勤王抗敵。時任大清電報局督辦的盛宣懷因為職務關係,最早看到朝廷給南方各省發的電文。但他並沒有立刻發給各個總督,而是扣下來,發給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
電文內寫到:“千萬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無信,各國鹹來問訊。以一敵眾,理屈勢窮。俄已據榆關,日本萬餘人已出廣島,英法德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政皆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為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
盛宣懷大概意思說朝政可能被人把持,出具的詔書未必真實,請南方各總督權衡利弊,保住各自疆土安定。李鴻章再三權衡,決定不奉詔,但又不能明面反抗朝廷,於是將詔書當做“亂命”——“此亂命也,粵不奉命”。
在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地方大員的支援下,由盛宣懷暗中牽線各國領事,弄出了東南互保條約。
所謂“東南互保”,簡單說就是:南方督撫絕不支援義和團滅洋之舉動,不奉北京政府對各國的宣戰之詔,並且努力保護洋人在華的安全和利益。作為交換,洋人不得在南方各省進行軍事活動和其他過激行為。
後世稱地方督撫的東南互保是叛國賣國,但在那兵荒馬亂的亂世中,正是這些總督的抗命,才保住了中國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