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做百事不如做好一事,家長們都有什麼經歷?

18
回覆列表
  • 1 # 怪怪老師教數學

    現在家長對教育的投資是越來越重視,雖然說最不缺的就是教育,但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跟風,看到自己周圍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在報輔導班,心裡不淡定了,不報點輔導班,心裡不踏實,別人孩子都在不斷進步,自己孩子怎麼能讓他停止不前,最後不放心還是報了輔導班;

    3、補缺補漏,有的孩子成績不夠理想,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學校教育面對的是整體,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為了讓孩子跟上學習,只好花錢讓孩子報輔導班。

    5、虛榮,一些有點錢的家長,花巨資讓孩子報輔導班,然後在同意朋友面前炫耀,孩子報輔導班花了多少錢多少錢,而聽到的家長,因為虛榮心和攀比心作怪,也打腫臉充胖子讓孩子去補習班,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這幾年各自輔導班如雨後春筍一下滿大街都是,但筆者提醒各位家長,報輔導班要理智點,不要跟風,不要滿目攀比,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意願,適當報點輔導班,報一大堆輔導班,孩子疲於奔命是沒有多大幫助的,你好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 2 # 歸海田土6868

    很多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當初自己學習不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以為上輔導班能提高成績,其實毀了孩子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害人不淺!!!

  • 3 # 暖陽鴿說教

    一、孩子理解吸收知識的程度是參加輔導班學習的合理性的核心需求。

    孩子對於學校老師所教的教材內容以及鞏固練習是否能理解吸收,並匯成自己的知識系統的一分支或思維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學校很快掌握並運用所學的教學知識和訓練內容,那麼,孩子有興趣、有幹勁、有精力參與課後對口專業的培訓,繼續發展其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智力五要因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這其實是提前開發孩子的智力五要因素,家長只是想在學習上和智力上比別的孩子起步早,將來跑得更遠一些。孩子的“自願”就是孩子理解吸收知識後想學、有興趣學、渴望學的表現,是繼續參加輔導班學習的合理性的核心要求,也是家長送孩子報讀輔導班學習的目的之一。這既滿足了家長怕孩子不上輔導班就不足以應對考試,不足以跟上其他學生的心態,又滿足了孩子想學對一點的意願,兩全其美。#教育那些事#

    孩子不喜歡學習,然而別的同學都上輔導班,孩子的心態是想有“玩伴”,與家長的想法不謀而合,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其實這樣容易造成事與願違,出了錢又不討好,孩子的學習還是沒提高。怪事!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孩子參加培訓輔導的適合度,陪護孩子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孩子從眾跟風心態,誘導了家長讓孩子報名參加輔導班學習的妥協性的需求。其實孩子的“玩伴”的熱情過後,就會出現學習逆反心態,這時家長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學得好,虛榮心使得自己失去了理智,用 “拖”、“拉”、“拽”強迫孩子參加輔導培訓;而應冷靜下來重新審視孩子課外輔導的真正需求,如果學習跟不上的話,寧可在課外時間培養孩子其它體育、音樂、藝術方面的特長,讓孩子“曠課幾天”,等孩子重新自願主動提出來需求再繼續,以免造成孩子心理扭曲的現象發生。#學浪計劃#

  • 4 # 育鄰人

    教育應增加情感和溫度。生命就是一顆種子,播種之後只有播種者才對新生命的成長甘願奉獻一切。因此,關於孩子的學習成長教導,家長需要多費心、社會需要創造更多適宜孩子學習成長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學習成長路上依附親情、飽含友情、充滿歡笑。

    “報班”是生活現實的無奈之舉

    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生命總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存續,時間是自然賦予生命最為公平公正的資源,只要是活著的生命體每天都平等的享有24小時【約23小時56分4秒,取整為24小時】。

    “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這是現今人類社會組織生存中的基本法則,從家庭、企業到國家都在用人力資源+時間的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人是短期內的定量,時間是相對的變數。因此,社會組織都加大了對時間的管控力度,比如要求組織內的員工每週標準全職工作40小時,某些行業推行“996工作模式”每週工作54小時。以此計算,每個人一週鎖可自由支配的84小時【白天加黑夜全部時間為168小時】日間的生活時間中減去工作時間與去工作路上的時間就幾乎沒有剩餘了。如此,陪伴孩子的學習成長,時間就成為了真正的奢侈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可是忙於生計的青年父母們又有多少時間能夠靜下心來陪伴孩子成長呢?許多父母常年在外鄉工作,逢年過節才能回家;即便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孩子上學的時間父母在工作,孩子放學了父母還未到家,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真實的少的可憐。我們注意到2020年全國兩會後【2020年5月29日】總理答記者問提到一個關鍵資料,在全國勞動人民中仍有相當多【6億】月均純收入僅在千元左右。與之相對應,課外輔導機構的補習費用基本不低於100元每小時,幼兒園每月費用也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依然存在。即便如此,很多家庭依然只能選擇花錢購買老師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因為,不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生活、更談不上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時間。

    家長送孩子上學、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核心目的無外乎有兩個,一是送孩子到更專業的機構系統性的學習文化知識;二是家長工作時間無法看管引導孩子,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找個安身之所。學校和培訓機構最重要的職能也就是傳授知識和看護孩子,讓孩子們在可控的安全環境中學習成長。這一點在“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之下已經讓家庭深有體會,孩子不能去學校或培訓班,在家或者上網課都少不了家長的陪伴。

    教導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很多家庭的無奈之處就在於,一方面每個家庭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教導方式。但是,在當今社會生活環境之下,如果家長不上班、工作將無法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更談不上教導孩子的學習成長。因此,很多家庭都只能無賴的選擇工作並將孩子的成長教導與陪伴交給學校或者培訓機構,即使單個家長的工作收益完全不能滿足給孩子“報班”的花銷。

    “報班”有轉移教育責任之嫌

    有家長說:“教育孩子的學習成長是學校老師的職責”,這句話是正確的,但它也是錯誤的。正確之處在於,學校老師的職責確實是講授科學文化知識、教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成長,教書育人也是社會進化分工賦予學校老師最為神聖的工作職責所在;錯誤之處在於,學校是社會進化分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老師在工作中需要教導的孩子數量之多,使學校老師不可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好孩子的成長教導仍然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做鋪墊。

    親子關係是個人蔘與社會分工、協作的基本前提。生命之所以能夠被降生,前提是與父母建立起了親子關係;地球上的物質之所以存在是彼此間產生了重力與壓力的關係。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來說,孩子降生的前提是父親與母親發生了親密關係,孩子降生就與父母建立了“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關係。沒有關係就世界上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就不會有生命。

    1、親子關係是生命的基礎

    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父母與直系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是血緣上最近的直系親人,親子關係是家庭關係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一切社會生活關係的基礎。一個人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同伴兒不存在任何其他關係,但是人一旦出生親子關係就被“上天”註定了,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經過雙方約定同意之後才發生的關係。親子關係起始於誕生新生命,終止於親子關係中一方生命的離世。

    親子關係傳承家族、血脈,這就是中中國人普遍有重男輕女思維的癥結。雖然,男女平等已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男性仍然不失為社會的主導者,男性相對於女性擁有更多工作時間、更強的體魄。稍早時候,某些生活技藝遵循傳男不傳女,如今也仍然遵循男娶、女嫁的婚姻傳統,新生的孩子多隨父姓等等。

    2、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親子關係是滋生幸福人生的土壤。親子關係,是生命之中第一層關係,此後的人際關係,大都是親子關係之上的衍生。和諧親子關係,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① 關係先於教育。我們常常說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可影響力從哪裡來呢?沒有接納、尊重和理解的關係,就沒有生命之間的連線;沒有連線的生命,就無法構建穩固的關係;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力,就沒有好的教育。孩子不會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他們只會被自己尊敬、信賴的父母滋養、喚醒、影響和薰陶,通過模仿、追隨來吸收、內化父母的言行習慣,最終實現自我成長;

    ② 關係包含教育。人們生活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愛呈現的過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秉持什麼樣的信念和原則,就會怎麼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伴侶、朋友和生活。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來構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其它人際關係,不僅向孩子呈現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也傳遞了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格品質;

    ③ 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關係包含教育,良好的關係是教育教學開花結果的基礎前提,且看眾多粉絲因喜愛某人而模仿他們他們的言行、購買他們代言的產品,學生同樣會因為崇拜某位老師而學好某項技能。哈佛大學曾經花費70多年時間追蹤,找到佔據“幸福”密碼第一位的就是基於家庭、朋友和社會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個人所擁有的財富、權力或名望。

    生活中時常有家長和孩子理論“看我們為你報了班”、“送你上了學校”、“為你選了****老師”......你以後可別懶我們沒教好你。其實,這已經有了推諉教導孩子學習成長責任之嫌,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學習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唯一能夠對孩子學習成長全方位負責、終身負責並享受長效收益的老師。因此,孩子的學習成長教導不能依賴學校老師,更不能將孩子學習成長的鑰匙交給培訓機構。如果作為家長您感覺不具備教導孩子的某些能力,那麼您可以選擇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如果您感覺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那麼這個需要社會解決一個在居家附近的陪伴場境,給親子陪伴創造更多優質空間。

    教育需要貼近生活

    教育更需要生活中的“言傳身教”,CCTV那則感人的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媽媽給奶奶洗腳,小小的兒子就能學著打盆水要給媽媽洗腳!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成長生活中最好的老師!父母是當今社會中唯一沒有機構頒發職業資格證的職業,但它確實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職業,自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作為父母,好壞並不以學歷的高低、擁有財富的多寡來界定,界定父母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示範培養的孩子是否能夠超越他們自身、成為為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

    1、生活即教育

    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具體教育的作用;

    ⑵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

    ⑶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的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⑷“生活即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批判。

    2、社會即學校

    ⑴為了改革與社會的辯證關係,即社會決定學校,學校為社會服務

    ⑵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為了改革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際的弊端,把學校辦成促進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⑶陶行知把整個社會、整個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範疇,從而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終身教育三者聯絡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教育體系即社會終生教育體系;

    3、教學做合一

    ⑴“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為了避免瞎做、瞎學、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勞力上勞心”,以期理論與實踐之統一;

    ⑵這一原理將 “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認識論思想的;

    ⑶陶行知提倡“教學做合一”的意圖之一,是改變傳統教育脫離實際的弊端,又是為了把學從視為“字紙簍,死讀書,讀死書”的教學轉到重培養學生能運用“活的知識”、具有“行動能力”、“生活能力”、“創造能力”的軌道上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祖國大江南北各個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生活特點。然而,當今一考定“終身”的教學模式下,很多地方特色文化不見了。相反,教育越來越追求標準化、統一化,特別是網路課程。教學內容的標準化、網路化面向具有自主學習和鑑別能力的成年人是非常好的,但是在不具備自主鑑別能力的孩子面前可能就會使他們犯難了,他們就無法感知到知識與生活的對應關係,從而缺乏學習知識的實踐性。

  • 5 # 班主任四月天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因為接觸的學生和家長比較多,我覺得對這個問題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家長之所以給孩子報輔導班,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的學歷比較低,無法給孩子進行輔導

    這一點我相信可能會佔大多數的,按照現在孩子上學的年齡來看,最年輕的父母們也是在80年代的,那會兒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人,所以大多數父母的學歷還是比較低的。

    父母自己學歷低,無法給孩子進行輔導,所以就需要給孩子報輔導班,讓孩子在輔導班可以進行課外的輔導學習。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輔導班,要是成績好了,自己家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無論孩子能否接受,都要給孩子報這輔導班,跟家長的盲目跟風、暗地裡爭強好勝也有關。

    這也是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的一大原因,家長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讓孩子的以後能夠過得好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思想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是一樣的。

    四、省事

    有些父母週六日或者假期還要上班,或者去做一些事情,無法照顧孩子,將孩子送到輔導班也是能夠讓父母省心的一件事。

    把孩子早上送到輔導班,然後晚上接回去,這樣既能夠有利於孩子的學習,也能夠方便父母做自己的事情,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6 # 繁星中的你

    每個孩子深愛著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更是深沉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可以說這是亙古不變的“遺風”,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自然也是父母其中一種愛的體現。

    現在孩子雖說最不缺的就是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但是家長依然還堅持報補習班,我想說:千萬別盲目地跟風地報補習班,針對孩子的剛需報。

    很多父母不辭辛苦地在風雨中接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還“樂此不疲”。但是有沒有選對補習班就不得而知了。我覺得有三點可以做為參考有沒有選對補習班的方法:

    1.觀察孩子補習班下課後的心情。只要有上進心的孩子如果下了課後,是開心快樂的,說明難題已得到了梳理,課程是有價值的。反之,如果孩子悶悶不樂,難題沒有解決,腹部就會積鬱一股氣,堵。

    2.觀察補習班老師有沒有電話溝通。只要上心的老師,應該會對每個孩子的情況瞭如指掌,如果孩子悶悶不樂,對每次去補習班排斥,老師也沒有電話溝通了解,就得考慮要不要繼續。

    3.一個好的、適合孩子的補習班應該是讓孩子快樂、願意去的。孩子願意去、每次高質量地完成作業,足以說明那裡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著他,願意才會快樂,快樂才會喜歡,喜歡才會覺得學習是可以自己把控的。

    另外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學校教育的是文化,家庭教育卻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一個人。如果做不好一個人,沒有好的心態,再好、再高的文化,也會讓孩子傾刻間結束自己的生命,讓一切的努力化為烏有。

  • 7 # 白石空間

    我以為大多數家長一開始總歸想讓孩子學點什麼,到後來也就求得個心裡安慰罷了。

    孩子上不上輔導班,與孩子的成績好壞是沒有直接關係!培養點技能還有點好處。

    那有人說了,不是還是有很多孩子去上輔導班呢?我以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好多家長節假日也要上班,缺乏家長的監督,孩子還不如去輔導班上課,還有人管理的。

    2、好多家長即使有時間但不會輔導,就盲目送輔導班讓老師去輔導,等錢一交完,效果會不會幾乎無人去追究的。

    3、從眾心理,同學都去報輔導班了,你難道不去?要是考試成績不好,那就怪沒上輔導班啊。上了輔導班,成績由天,反正對得起自己良心就好。

    4、家庭經濟條件許可,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

    5、現在競爭太激烈,初中能考上高中的,也就50%左右,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比不上好。

    6、成績好壞最根本的取決於自己,不懂多問老師,在課堂裡就要弄懂,不然你補藥吃得再多也無濟於事。

    7、即使學技能,也要有興趣愛好,不能什麼流行學什麼。

    基於以上因素,大多孩子會去上輔導班,至於說效果嘛,跟在學校上課一樣一樣的,有好有壞,難說。

  • 8 # 絲雨潤春風

    1、家長比較忙,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無奈,只能把孩子送到相對比較專業一點的輔導班,進行輔導學習。

    2、家長能力有限,輔導不了孩子。由於一些家長的學歷能力相對比較弱,對孩子的輔導力不從心,但是又想讓孩子有所成績,就選擇把孩子送進輔導班學習,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3、培養孩子興趣特長,參加特長班進修學習。現在很多孩子除了學校的文化課之外,都會參加一些特長班培訓,就是為了孩子有兩手準備,一是可以走文化課,二是可以走特長班。家長會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每週去學習,就是為了以後多增加一個上學大學的籌碼。

    4、經濟上家長收入相對提高,現在的輔導班的費用相對比較低,作為家庭日常支出,孩子上輔導班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說,還是可以應付得了。加上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知識,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因此,家長會讓孩子上輔導班學習。

    6、現在的社會上報班是一個普遍現象,家長易跟風,因為很多孩子都已經報了補習班,自己孩子不報補習班,好像家長感覺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孩子就會落後人家,然後就不得已不得也讓孩子去報班,但具體孩子學的是什麼,怎麼家長不關心,只是為了報班而報班。

    7、孩子成績不好,又無法溝通,家長管束不了孩子,家長們很著急,每次和孩子溝通,孩子處於叛逆期,無法溝通,也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但是成績卻非常糟糕,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家庭教育爸爸的缺席

    中國式教育就是喪偶式教育,而在這個時代,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總是缺席,爸爸缺席,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援都不多,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

    永遠焦慮的媽媽

    父親的缺席,伴隨著媽媽的焦慮,媽媽的注意力就從大人身上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媽媽就把所有的重心放在了孩子教育上,就會就會不惜重金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學習,以增加競爭力。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問題,就有多少父母問題,一個家庭中,父親的缺席,母親的焦慮和孩子的失控,問題重重,只能尋求外力的幫助。

    但是很長都忽略了一點: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老師,是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更多的是家庭的教育,行為習慣、為人處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一片鏡子,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

    言傳身教,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深刻,家長自己能夠做到一件事,成為孩子的榜樣,自然可以在對孩子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立竿影的效果,父母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則非常重要,這是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的一條必經之路。

    在孩子的學習和教育方面,家長不能完全依靠於外界力量,父母應該更加註意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高爾基曾說過:單單是愛孩子,母雞也會這樣做,可是要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一項偉大的事,從這項事業,首先便是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孩子的成才直接相關。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不玩電子遊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閱讀,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等。

    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助於孩子從正確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有助於孩子能力的鍛鍊,知識的獲取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問題,。如感覺接觸瞭解新鮮事物,善於觀察,善於動腦,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和解決,特別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自我教育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裡從各種書籍裡吸取營養,大量閱讀的好處是積累詞彙,增強語感,提升寫的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一個波浪卷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綜上所述,教育孩子不僅是老師的事情,更是家長的事情,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更加要注意孩子的各種習慣的培養,因為老師可以教授孩子知識,卻覺給予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礎。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加註重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好的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 9 # 艾克斯雜談

    家長們報名各種課外輔導班有多方面的考慮。

    想要超出同齡人

    當大環境不缺教育的時候,在基礎教育上,相當於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時候,想要比同齡人更優秀,就需要額外學習。

    現在的課外輔導已經不侷限於輔差了,有很大的一部分孩子是培優,越是成績好的,越有精力學課外班。

    想讓孩子有存在感

    前兩天,我們樓下鄰居說,孩子現在也沒個才藝什麼的,上了大學會不會自卑?

    她孩子在農村上的小學,也沒有學過特長,現在初中到了城裡了,總感覺別人都有點興趣愛好,在班裡沒有存在感。

    隨大流

    現在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百分之七八十的會選擇提前補一下,為了讓升學之後更好的適應。如果自家孩子不學,就有可能落下。

    所以,現在很多人報名輔導班。

  • 10 # 碼不亭蹄

    站在孩子的角度,當然是希望不要去上什麼課外輔導班了,因為學校的課程已經夠累了。但是,家長們就不這麼想了,他們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級能有所突破。在他們的印象中,學習能有多累呀?有工作累嗎?所以,出於以下幾種原因,家長們會在課外之餘,給自己的孩子報一些輔導班。

    1、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得比自己好。所以,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好的高等教育的家長們。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上211或985這樣的重點大學,而這些大學的分數線都很高,所以,要想考上,就必須加倍努力,而課外有針對性地參加輔導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攀比跟風。

    也有一部分家長,是存在攀比跟風心理的。他們看到隔壁的鄰居家給他們的孩子上了什麼輔導班後,心裡就不平衡,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後,所以也就跟風地給孩子報了補習班。這類家長,相對來說,目的性不強,就一個想法,咱家不能比你們家的差。

    3、為了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孩子的天性是比較好玩的,尤其是這樣一個“無處不網際網路”的時代,網遊就成為孩子們消遣的首選。如果只是隨便消遣玩玩,那還能接受。但是,有部分孩子,自控能力較差,玩過一次網遊後,就沉迷進去了。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沉迷遊戲,就忙著給孩子找課外補習班,讓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玩遊戲。

    歸根結底,家長們的心裡是這樣想的:自己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的教育,給孩子上補習課,就是為了孩子好。沒什麼可說的,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不過,就我個人的觀點,如果孩子各方面的成績都說得過去,沒有明顯的落後趨勢,就沒必要給孩子報課外課程。給孩子適當的休息時間,會更有利於他們的學習,你說呢?

  • 11 # 楚夢教育塗老師

    有位朋友說:我有個刻薄的想法,他們就是懶唄,把孩子交給課外班,他們自己就有時間幹別的了……

    朋友說的,不一定都對,的確有家長就是這樣,但是這也是現實,即使有的家長,本身就是老師,也不一定有那個精力和心情 或能力,再去在各科上輔導孩子了。

    不過父母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應該陪伴、指導,而不是放手不管,一味指揮。

    有個家長說,她家老大在上高中時,有些課程是他會的,就陪著女兒一起學習,檢視女兒的作業,她不會的,再請家教。但她是學理科的,文科真的輔導不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非常重要,而這裡面起主導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有些家長,自己在上學的時候,有些科目學得不好,畢業了都有畏難情緒,比如文科生對數理化,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能習慣性迴避。

    數理化都非常重要,這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涉及到孩子未來的生活能力(同樣的道理,學理科的家長對於文科也是如此,閱讀、寫作能力對於孩子未來工作後走上社會非常有用),所以身為家長,應該思考的是怎麼讓孩子儘量全面發展。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全面、系統學語文的遠方文學,而遠方文學的確也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幽默的課堂風格 ,贏得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信任與喜歡。

    時間都去哪兒了?家長們的確需要自己好好地規劃一下,讓孩子真正學有所獲!下面的圖示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在該奮鬥的年齡懶惰了,那一定會走向精神和心理上的窮途末路……

  • 12 # 膽哥解封智慧

    熱衷於給孩子找輔導班的家長,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工作太忙沒空看孩子的。通過瘋狂給孩子找輔導班,實現既讓孩子處在穩定的學習環境中,又解決不用自己帶孩子的麻煩。第二類是文化較低水平較差,但對知識和學習抱有崇高敬意的家長。這類人自己從小沒好好學習,或者沒機會接受好的教育,擔心孩子也重蹈自己的覆轍,怕孩子以後的就業之路太窄,便努力的給孩子找輔導班。

    至於說讓孩子去輔導班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還需要看孩子自身以及家庭的影響。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孩子只聽不記,或者只看不思,縱然是再好的老師,再高水平的教授,也很難變廢為寶。與此同時,家庭影響十分重要,膽哥的一個朋友,為了讓他的孩子不反感寫作業,採取的辦法是身體力行,一起完成。他給自己找了一些“作業”,每天晚上陪著孩子寫,孩子寫孩子的作業,他寫他的,同時進行。這樣做的成效十分明顯,孩子很快便“習以為常”了。相比那些自己看著電視手機,卻逼著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來說,少了很多雞飛狗跳。最後

    輔導班就在那裡,去或不去,父母說了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筆書法像我這樣的有沒有繼續自學下去的意思,沒人教沒系統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