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簡單的你

    其實古人還是有很多方式去過屬於自己那個時代的節日的,他們有詩、酒、歌舞、以及一些樂器,還有荷包、刺繡等等的禮物來互贈表達愛意。

    有時候那些簡單的一句話或者是給心愛的人做一頓飯都是表達愛情的一些方式,因人而異,更因自身條件不同表達方式也各不一樣。古人用詩表達愛情是我比較欣賞的一種方式,例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太多的詩讓我們充滿對愛情的憧憬,也讓我們體會到愛情的五味雜陳,在這裡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

  • 2 # 路上有心人

    把七夕當做中國情人節是現代人的創意,古代人從來沒有把七夕作為情人節來慶賀,早在漢代,人們就把七夕作為節日,這個節日的名稱是“乞巧節”(也有稱為《女兒節》或《曬書節》)。其原因是因為織女,顧名思義,是個紡紗織布、裁剪縫紉的巧手,當時的女子哪個不想成為這樣的高手,因此紛紛在織女現身的這一天,祈禱自己能夠像織女一樣,成為做女紅的頂尖高手,就這樣,一個全體婦女在七夕之夜“乞巧”的運動就奠定了把七夕作為《乞巧節》的基礎。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褸,人俱習之”。意思是,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彩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根針(或五根,或七根),藉助月光,穿針引線,最快者,即為“得巧”。明代《帝京午月》說“七夕女兒節,角黍展榴群”。意思是,在七夕那天,年輕女子穿紅戴花,佩戴著用五彩綾線編結的櫻桃、桑葚、角黍、葫蘆等形狀的飾品,成群結隊去逛街市。當然,既然是節日,也少不了售賣紀念品,雜耍等商業活動和文藝演出。這就是古人過七夕的情景。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中間化模式,是否能對汽車後市場帶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