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膚淺理解,孔子的思想類似於種子,孟子將其培育破土,後世大儒將其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義、禮、智、信和中庸,孟子思想主要是仁政、民本和性善。
客觀的說,假如沒有那麼多解讀,就拿一本《論語》讓今人讀,誰能從中讀出思想來不是奇才就是怪才,估計不會有人崇拜,更不會當聖言。絕大多數人最多也就是欣賞裡面的一些“金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而《孟子》讀讀,似乎更有味道些。
孔子生於春秋,周朝瓦解,面對禮崩樂壞,因此,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主張,認為統治者在政治上應該把德、禮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孔子一生以“克己復禮”為己任,晚年整理編訂《詩經》、《尚書》、《禮》、《易》、《春秋》,也就是後世稱之為“五經”。
孟子生於戰國,周朝不復存在,分解成許多小國,如何治理小國將其由弱變強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學問。孟子繼承孔子的仁政,提出“民貴君輕”,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在禮與法之間,守中庸。只不過這種溫和的政治主張,不能適應在諸侯割據的同時又要尋求怎樣才能吞併別人的政治氣候。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各樣的學說百花齊放,儒家學說雖自成一派,但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缺乏嚴密的理論基礎, 思想主旨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規範和統治者實現政治抱負的治國原則,這些在殘酷的列國吞併面前不很受歡迎。統治者需要雷霆霹靂,而不是溫良恭儉讓。於是,就發生了焚書坑儒。
個人膚淺理解,孔子的思想類似於種子,孟子將其培育破土,後世大儒將其發揚光大。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義、禮、智、信和中庸,孟子思想主要是仁政、民本和性善。
客觀的說,假如沒有那麼多解讀,就拿一本《論語》讓今人讀,誰能從中讀出思想來不是奇才就是怪才,估計不會有人崇拜,更不會當聖言。絕大多數人最多也就是欣賞裡面的一些“金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而《孟子》讀讀,似乎更有味道些。
孔子生於春秋,周朝瓦解,面對禮崩樂壞,因此,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主張,認為統治者在政治上應該把德、禮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孔子一生以“克己復禮”為己任,晚年整理編訂《詩經》、《尚書》、《禮》、《易》、《春秋》,也就是後世稱之為“五經”。
孟子生於戰國,周朝不復存在,分解成許多小國,如何治理小國將其由弱變強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學問。孟子繼承孔子的仁政,提出“民貴君輕”,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在禮與法之間,守中庸。只不過這種溫和的政治主張,不能適應在諸侯割據的同時又要尋求怎樣才能吞併別人的政治氣候。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各樣的學說百花齊放,儒家學說雖自成一派,但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缺乏嚴密的理論基礎, 思想主旨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規範和統治者實現政治抱負的治國原則,這些在殘酷的列國吞併面前不很受歡迎。統治者需要雷霆霹靂,而不是溫良恭儉讓。於是,就發生了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