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鎮屬定襄縣管轄(18個行政村):西街村、東街村、南街村、北街村、閣街村、南門外村、平東社村、北社東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營村、西社村、賈莊村、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無畏莊村、南社村。春秋後期(公元前541年後)屬晉,戰國時屬趙。春時,屬太宗郡。西漢時,為陽曲縣,屬太原郡。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陽曲於太原界,在陽曲故城置定襄縣屬新興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晉時,在定襄境西北置晉昌縣同屬新興郡。惠帝元康年間(291-299年),政新興郡為晉昌郡,定襄縣與晉昌縣同屬晉昌郡。不久,晉昌郡複名新興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縣(原地在今陵縣)僑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並晉昌入定襄縣。教莊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縣屬永安郡(郡活在定襄縣城)。北齊武成帝時(562-564年),移平寇縣(原地在今忻州市東10裡)幹定襄境內東南,後廢定襄縣和蒲子縣。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移交寇縣於崞縣,如此併入秀容縣(今忻府區)屬樓煩郡(治所靜樂,即今靜樂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劉武周所轄。四年,唐復置定襄縣,屬忻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忻州為定襄縣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屬之。肅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為忻州,定襄縣復屬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並定襄入秀容縣。哲宗元元年(1086年),復置安襄縣,屬忻州。金、元、明、清、定襄縣均屬忻州。
宏道鎮屬定襄縣管轄(18個行政村):西街村、東街村、南街村、北街村、閣街村、南門外村、平東社村、北社東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營村、西社村、賈莊村、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無畏莊村、南社村。春秋後期(公元前541年後)屬晉,戰國時屬趙。春時,屬太宗郡。西漢時,為陽曲縣,屬太原郡。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陽曲於太原界,在陽曲故城置定襄縣屬新興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晉時,在定襄境西北置晉昌縣同屬新興郡。惠帝元康年間(291-299年),政新興郡為晉昌郡,定襄縣與晉昌縣同屬晉昌郡。不久,晉昌郡複名新興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縣(原地在今陵縣)僑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並晉昌入定襄縣。教莊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縣屬永安郡(郡活在定襄縣城)。北齊武成帝時(562-564年),移平寇縣(原地在今忻州市東10裡)幹定襄境內東南,後廢定襄縣和蒲子縣。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移交寇縣於崞縣,如此併入秀容縣(今忻府區)屬樓煩郡(治所靜樂,即今靜樂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劉武周所轄。四年,唐復置定襄縣,屬忻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忻州為定襄縣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屬之。肅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為忻州,定襄縣復屬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並定襄入秀容縣。哲宗元元年(1086年),復置安襄縣,屬忻州。金、元、明、清、定襄縣均屬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