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要有說

    除了第一歷史與第二歷史之外,還有個第三歷史:選擇需要的部分歷史記載作為史料,再以此寫出一些關於歷史的作品;比如《大秦帝國》,《品三國》,《明朝那些事兒》這些歷史作品。

    那麼問題來了,哪個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我們應該相信哪個?

    其實,現在的歷史都已經變成了當代史,因為都是用現代語言,詞彙,習慣等等解析重構的,用我們現在所能理解的方式呈現給我們看的。

    如果你要知道真正的,準確的歷史事實,那非客觀的第一歷史莫屬了。

    可惜的是你想了解第一歷史是不可能的,第一歷史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什麼人因為什麼原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

    這種時刻就算你是親身經歷者可能都無法準確知道是哪個因素導致了你做了某個動作,旁觀者也無法知道這個時刻所有細節性問題。

    而後人想要知道這件事情,只好從歷史的記載和描述中瞭解,這就是第二歷史。

    當然了,第二歷史的記載和描述不可能事無鉅細,它有所選擇,就肯定有所遺漏,只能說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原貌,想要等同於第一歷史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個已經是後人所能夠了解到最真實的歷史了,也就是史料。

    然後後人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史料,以此來書寫新的歷史,這就是第三歷史。例如易中天依據史料講的歷史,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喜惡,觀點在其中,這種歷史帶有更強的主觀性。

  • 2 # 歷史拐點

    百家講壇有一期節目《易中天對話王立群》,易中天問王立群:有人說憑什麼說你講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王立群說:學術界把歷史的真相,也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稱之為第一歷史,而把記錄的歷史稱之為第二歷史,我們現在是把記錄的歷史,主要是二十四史當作歷史的真相來講,第二歷史是不是就是真實的歷史呢,也不一定,只能是主講人儘可能按自己理解的去講。易中天后來在一期節目,一期演講中也被問到相同的問題,易中天回答的和王立群差不多,還說主講人要去辨別,去推理,儘量符合邏輯。應該說他們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樣,假如你寫日記,寫回憶錄,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記下來,而是有選擇的記錄,如果別人讀了你寫的東西,可能有不同的解讀。這個第一歷史第二歷史的概念,是誰提出的,不得而知了,好像除了這兩位教授,再沒有聽其他人用過這個概念。

  • 3 # 包強中

    把歷史長河劃開?從江心劃一半沒啦!裁為兩截那要割開歷史,現時的人們都想以〝我〞為心,以〝自〞打頭,好象乒界蔡正華說過他願做體育界鋪路石,現在鋪路石太少,沒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Python開發自主學習網站需要學習哪些系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