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星照影來

    春秋無義戰,戰國論生死。大家都知道戰國的標誌性事件是三家分晉,以一個國家的內訌開始,從此禮崩樂壞,周朝建立的秩序蕩然無存,各路諸侯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你爭我奪,戰亂頻繁,所以稱其為戰國。

    亂世出英雄,英雄成烈士,這是個顛古不破的真理。戰國時期名將輩出,風起雲湧,英雄到處都是用武之地,白起,李牧,廉頗,樂毅等等,這些名將為自己的國家都立下過汗馬功勞,赫赫功勳,大部分都沒有好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有四個方面原因

    一,戰國時期,七國爭雄,大家都需要人才,名將可是稀缺資源,難免要你爭我奪,得不到的就想殺掉,以免其效力自己的對手,這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得不到你也別想要的思維。

    二, 名將功勞都大,功高難免震主,當一個君主賞無可賞的時候,他最大的賞賜就是讓位出來,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賞那些名將死亡啦。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這個道理。

    三,名將雖然都有非常強大的軍事才能,但是政治水平不一定高。政治上謀略不行就容易遭到對手的陷害,比如殺神白起就是被相國范雎給幹掉了。武將在朝堂上玩政治一般不是文臣的對手,所以結局可以想象。

    四,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戰場上刀槍無言,生死就是一瞬間的事,名將也無法保證不受傷害。再是打戰打多了,失敗有時候也是難免的,但是戰敗的責任也要承擔,下場也是悲劇。

    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榮耀都是建立在無數鮮血之上的,雖然他們建立一些功勳,但是殺戮過重,下場不好,也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 2 # 絕塵的時光

    名將不得善終的原因還是歸結於功高蓋主,沒有及時隱退,不像范蠡,知道勾踐是隻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所以他幫越王勾踐復國之後就隱退做生意去了,才有了後來的陶朱公富可敵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現在的孩子能理解《憫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