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淉凍盒
-
2 # 大意覺迷
匈奴在秦朝之前的形態沒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我們對於匈奴上層組織架構的瞭解主要是漢代之後形成的,匈奴單于之下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合稱四角,四角之下還有各種小王名目。這些王既存在大小貴賤以及統屬關係,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由此疊床架屋形成一個龐大的部落聯盟。在秦朝之前,匈奴應該還不算是最強的北方勢力,而且一度受制於趙國。清代收藏家收藏了一枚“兇奴相邦”的古璽,從字型來看是屬於三晉風格,那麼是趙國頒發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此看來,匈奴似乎也曾經按照類似春秋戰國的體制那樣組織政權。當然,也可能是趙國扶植的傀儡政權。但是最終趙國還是花了很大的代價建立防線抵禦匈奴入侵。說明無論是趙國扶植的傀儡政權也好,匈奴模仿中原體制也罷,最終都沒能延續下去。而是演變成後來漢朝人熟悉的大小諸王部落聯盟體制。可能北方環境惡劣,不適合中原那種比較嚴密的官僚體制。還是鬆散的聯盟比較適合匈奴社會。
“兇奴相邦”古璽
匈奴本來就是一個遊牧部落的聯合體政權,不存在退化一說。而且遊牧環境比農耕環境更殘酷,更動盪,更依靠氣候,由於這些先天性的原因草原遊牧政權穩定性更差,穩定時間更短,尤其在部落間的吞併行為更激烈。另外對這個問題要說一下,在農業沒有出現以前,所有人類主要以狩獵為生,應該都算作遊牧民族,可以粗略的說成都是草原遊牧民族,在農業發展起來之後,大片森林,草原消失,一部分人無獵可狩,只能依靠農業為生,成為農耕民族。如果可以看看狼圖騰這本書,他從根源上探索了遊牧和農耕,很有意思的同時會讓你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