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彩色粉筆小姐
-
2 # 立立立夏860
題主問題裡所講的“教書”應該是指教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即智育;“育人”應該是指教學生學會做人,即“德育”。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智育和德育哪個更重要?智育是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培養基本的技能技巧和發展智力的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會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形成社會所期望的政治立場、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看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兩者之間並非相互替代的關係,德育智育相互聯絡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個體的發展,因此無法比較到底哪個更重要,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都不能捨棄呀!
第二個問題:只重視一方面會有什麼後果嗎?後果很嚴重!試想如果一個人只接受智育而沒有接受德育,Ta擁有廣博的知識,擁有各項複雜技能,唯獨缺了道德,這時候你想到了什麼?是不是高智商的騙子?!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只接受德育而沒有接受智育,不可否認Ta也許會特別善良而對人毫無防備之心,那Ta不就是傳說中“善良的傻子”?
因此,我們一定要極力避免重視智育忽視德育或者重視德育忽視智育的情況,重視它們各自的獨特功能,只有兩者都做好才能更好地促進個體的發展。
希望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好!
-
3 # 藍創ps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人說過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
老師首先是育人,其次是教授知識,最後是解答疑問。這裡育人和教書是都要做的,從邏輯上說他們是有先後關係的。
中國的基礎教育也很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裡的德就是育人的部分。也許很多人會質疑,中國大搞特搞應試教育,強調考試成績,各種補習班鋪天蓋地。這不是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嗎?非也,育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然而教授知識,短時間就可以見效,往往我們需要用考試來檢驗一個學生是否到達了學習目標,掌握了知識,這是很合理的。但是我們卻無法用一個硬性的指標來來檢驗一個人德育是否良好。
所以考試本身是沒錯的。一個學生認真刻苦學習,能堅持學習,越考越好…透過考試是能夠看出學生德的一部分,一方面的不作弊,一方面是堅持不懈。而這些德的部分是先有了,才有可能把知識學好。學習動機和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成績。
所以,老師應該先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再強化學習動機,激發學習動力,才有可能讓教授的知識被學生吸收的較好。作為個人學習者來說,你想學的好也要善於激發自己的動力。
當然,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基礎教育現狀確實被人詬病,然而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基礎教育確實是世界最強的,雖然我們現在的諾貝爾獎和學術力量比著西方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卻比十年前進步了很多。至少我們已經有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和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
教師應先育人再授業。儒家注重禮法,這就是德育的開始,必須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意思是有知識的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這就是在孔子眼中君子應該具備的德和才。
先育人後教書,你怎麼看?
-
4 # 杭帆風順
應該是育人比較重要……但現在大家都把教書、要成績作為主要的內容了……
這樣做的結果。就使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了。這樣做使學生的生存技能下降。為人的本領降低,整體素質下降……
-
5 # 大是大非123
把教育理解為教書育人是一種歪曲。教育不就是教化培育嗎?教書只是一門技術,育人指的是什麼呢?誰可以說說育人?幼兒園有保育員倒是育人的。教書育人就是一門技術加保育員。
所以教育是教化培育而不是教書育人。
回覆列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書育人經常放在一起講,可見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教書相比於育人而言要簡單很多,在某個領域有專業知識,你便可以把你所掌握的知識傳遞給他人。他人接受了你的傳遞,你的任務也就完成。
育人卻要複雜的多,人都是有思想會邏輯會判斷的高等生物。育人須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教書不負專業,育人不負良心。
有才無德是廢材,有德無才是愚材,德才兼備是人才。
教書育人,事關千秋,願祖華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