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連成社

    譚富英是“後四大鬚生”之一。父親是老生譚小培,祖父則是鼎鼎大名的“伶界大王”譚鑫培。譚富英曾在“富連成”科班學藝,是“富字科”學員中的佼佼者。

    這樣一位被後世稱讚的老生大家,新譚派的創始人,也曾受過許許多多的質疑。但不可否認,譚富英的天賦條件是有的,以至於譚小培傾盡心力去培養他,可謂是嘔心瀝血。

    譚富英的嗓音清脆響亮,演唱起來酣暢淋漓。但譚富英唱戲卻不怎麼遵循規矩,在舞臺上自己認為怎麼演就怎麼演,打破了許多禁忌,今天上臺是這樣,明天演同樣的戲就可能就變了樣。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說他太隨意,唱戲不講究。

    譚富英也曾拜師餘叔巖,餘叔巖教了一出《戰樊城》,但譚富英上臺演出卻沒按照餘師所教的演出,以至讓餘叔巖十分氣憤,也賴得再教。可就是這種隨意的颱風,嘹亮的嗓音,最後卻成就了一代名伶。

    《群英會》裡的魯肅,做派率真,隨意自然的外表下是深刻的人物。這才是“活魯肅”,後學者卻望塵莫及。《定軍山》的黃忠,年紀雖老,心力猶在,刻畫的栩栩如生。我想,譚富英的隨意是深刻的,是理解人物後的化身,用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將人物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這種的隨意也是旁人學不來的!

    聽譚富英在二十年代的錄音,剛出科未脫稚氣,但嗓音已經很是亮。到三十年代後,經過不斷的舞臺實踐,此時的譚富英已經得心應手,藝術特色也稍顯。而“譚派”特色是到了四五十年代後才逐漸成熟,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後,譚派藝術已經熟絡人心,後學者逐漸壯大。

    關於譚富英晚年的pia音。一個人的藝術從青澀走向成熟必定要經過一個過程,而譚富英後期演唱已經將自己的藝術特色發揮到極致,所謂的pia音只不過是其放大的特色而已。同時這種特點也是後學者學譚派老生趨之若鶩所想要表現出的。

    學譚派如果只學其特色,那也只能是徒具其表,毫無精神內涵可言,尤其是專業的京劇演員。但反觀現在,可能徒具其表也很少有人能達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有些00的壓力比90後的還要大?